翌日一早,桂花巷驶出了三驾马车,外加骑在马上的三郎和默言,出了北城门,汇合刘府的马车后,一起向府城出发。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自是出游的最佳时节。马上的三郎和默言意气风发,真真是出了笼的鸟儿。
好在高兴之余,三郎的分寸还是有的,他此行目的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府试,只要能上榜,他就是童生了!
童生虽然不是功名,但是只有童生才具备参加院试的资格!
马车里的其余几名考生,看着骑在马上的县案首,心生羡慕,他们只是一心一意的读书,君子六艺都还没有练习!
这样看来,他们在县试上输给了案首倒也心悦诚服!
路过驿站时,三郎在杂书上看到过对驿站的介绍,驿站是官家的客栈,读书人有了举人功名,才可以进驿站投宿!
默言看着驿站,小声同少爷道:“少爷,我们以后也可以进去的!”
三郎的嘴角微微上扬,他以后可以进驿站么?他的书童想进驿站,他可不得加把劲,只是得过了府试这一关才能谈及其他!
府城城南集市边的麻糖铺子里,主仆几人这些天,各种口味的麻糖都做了不少,半斤、一斤的都打包在油纸里。
铺子的招牌已经做好了,蒙上了红布,就等着家里的人来了府城后开业,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这两天,铺子门口支起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十来个精致的小竹篮,竹篮里放着各种口味的麻糖小块。
满脸雀斑的丫头,(嗯!雀斑是禾娘想出来的主意,拿描眉的黛笔在小桃的脸上画出来的。)站在铺子门口,给赶集的人派发麻糖小块,供大家试吃:
“大叔!这是我们铺子里做的麻糖,您尝尝,合口味,开业时您来捧捧场!”
“婶子!你也尝尝!”
“还有你,小郎君,尝一块呗!”
不要银子,免费试吃,这是大好事,铺子门口很快围满了人。
不少尝过一次麻糖的赶集人,过了一会儿又来尝试一块,不错,这麻糖又香又甜又脆。
“小娘子!这麻糖好吃!怎么你们的铺子还没开业?这试吃一块,把我肚子里的馋虫都勾起来了!”
“就是!这么好吃的麻糖可要早些开业才好!”
“小娘子,这麻糖作价几何?太贵了我们可买不起!”
小桃笑眯眯的道:“大家伙儿不要急,等我家里的人来了后,铺子就开业了!
麻糖好吃,卖得不贵!除了姜香味的麻糖卖六十五文钱一斤,其他口味的麻糖都是五十五文一斤!
都是一条街上的街坊邻居,铺子开业时,大家都来捧捧场哈!”
“咯嘣咯嘣”试吃的人群都放心了,“红糖都卖五十文一斤,这加了芝麻的麻糖才卖五十五文钱一斤,不贵!”
“小娘子,看起来你们铺子是赚不到什么钱啰!”做粮食生意的小伙计好心提醒道!
“价格公道合理!不错!”旁边胖胖的婶子拉了拉小伙计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多言,卖得便宜,她们买麻糖才不吃亏!
“快些开业吧!这姜香味的麻糖别有一番风味,好吃!”
铺子里的冯铭轩心里舒服极了,姜香味的麻糖,是妻子琢磨出来的口感,能不能好吃吗?
唯一的遗憾就是府城的集市上卖生姜的人少,想大量做姜香味麻糖,还得从云城运生姜过来。
至于在府城的近郊买庄子,冯铭轩暂时没有这个计划。他的孩子还没出生,他筹谋太多也得等孩子出生后,看他是从商还是走科举之路。
只是这个想法万万不能在此时同妻子商量,来到府城,好不容易才转移开了她的注意力!
下晌,木工坊将订做好的货柜送来铺子里,冯铭轩还是按惯用的“冂”字型布局好。
第四天的午时,顺子指着前方高大的城墙对三郎道:“舅少爷,前方就是府城了!”
在马上颠簸了四天,三郎和默言的屁股生疼,大腿在马鞍上也磨破了皮,涂抹了顺子给的药膏,也只能起着暂缓的作用!
看到府城的城门了,三郎和默言才如释重负。
幸亏到达府城了,再骑两天马,身子可就遭不住了!以后下学之余,马术还得多练练!
繁华的府城,高楼林立,铺子一家接一家。青石板路比云城宽,行人更多。
拐入南大街后,三郎看着一家家的书肆,心情莫名的愉悦起来。
最后看到气势巍峨的月见书院门楼,三郎的心情更好了,木木的屁股也没有感觉不舒服了。
顺子在悦来客栈前勒住了缰绳,吴老爷家的三名考生和刘子墨都在客栈投宿。
顺子邀请多次让他们住进半山亭的家里,后院完全住得下,他们都婉拒了。
顺子不好强人所难,同陈掌柜打过招呼后,看着吴老爷和刘老爷办好了入住,他才上了马继续往前走。
顺子看到新铺子前派发试吃麻糖的小桃,吓得心跟着紧了紧,这满脸的麻子太可怕了些,二少奶奶的易容术下手有些狠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