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进度条走到100%时,一个金色、足以被载入人类能源史的数字,定格在了屏幕中央。
【预估循环寿命(80%):次】
两万一千八百次!
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一秒。
两秒。
“嗷——!”
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实验室的屋顶!
如果说一万五千次是把汉斯的脸打肿,那两万次,就是直接把德国能源公司的技术体系,连根拔起,扔进了太平洋!
这是技术上的……无情碾压!
苏教授再也绷不住了,这位年过六旬的坚强学者,捂着脸,老泪纵横,肩膀剧烈地颤抖。
赢了。
这一次,赢得彻彻底底。
在一片狂喜的海洋中,孟远却悄然退到角落,掏出了他的诺基亚。
他没有打给任何人报喜,而是拨通了助理的电话。
“小王。”
“给我订一张最快去柏林的机票。”
“对了,再帮我约一下德国能源公司的汉斯先生。”
“告诉他,我这个‘堂吉诃德’,想请他喝杯咖啡,顺便……跟他聊聊他们欧洲储能市场的独家代理权问题。”
电话那头的助理小王,声音里还带着一丝刚被叫醒的睡意,但执行力没有丝毫折扣:
“好的孟总,柏林机票和约见函,马上处理。”
他顿了顿,语气瞬间变得急促起来:
“等等,孟总!有件更紧急的事,我正准备向您汇报!”
“就在半小时前,南澳大利亚州‘霍恩斯代尔储能项目’的竞标现场,我们的主要对手西门子能源,突然提交了一份补充方案,报价极具侵略性!”
“澳洲团队那边刚刚发来急电,说对方的代表克劳斯·施密特正在台上发言,言辞非常犀利,形势对我们很不利,希望您能立刻给个指示!”
孟远握着电话,沉默了。
实验室的欢呼声仿佛隔着一层玻璃,变得遥远起来。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柏林,汉斯,代表着对过去的清算,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能为远新打开欧洲市场的大门。
而澳洲,霍恩斯代尔项目,是全球瞩目的新能源标杆工程,是远新向全世界展示其技术实力和工程能力的最佳舞台。
拿下它,比签下十个欧洲代理商的影响力都大。
一个是出口气,顺便占市场。
另一个,是立山头,直接定义行业标准!
一秒钟的权衡,胜过千言万语。
“小王,取消去柏林的机票。”
“立刻!马上!给我改订去阿德莱德的航班,越快越好!”
“另外,将刚刚出炉的‘两万次循环’实验报告,加密,最高权限,立刻传送给澳洲现场的技术总工刘振华。告诉他,咱们的王牌,到了。”
“是,孟总!”
挂掉电话,孟远抬头看了一眼屏幕上那个刺眼的“次”,嘴角一撇。
汉斯,你的咖啡,先给你存着。
现在,我要先去把澳大利亚的桌子,掀了!
十几个小时后,南半球的阳光取代了实验室的灯光。
南澳大利亚州,阿德莱德。
全球瞩目的霍恩斯代尔储能项目,最终竞标会现场。
“远新集团的经验几乎为零,将如此重要的国家级项目,交给一个来自中国的‘新玩家’,我认为,对澳大利亚的能源安全而言,是一场豪赌。”
德国能源的代表,克劳斯·施密特,正站在台上侃侃而谈。
他身形高大,银灰色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语气中带着日耳曼人特有的严谨与傲慢。
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台下第一排刚刚抵达会场不久的孟远。
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个不自量力的搅局者。
台下的孟远,嘴角甚至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仿佛在欣赏一场与自己无关的表演。
他身边的技术总工刘振华却有些坐不住了,低声骂道:
“特么的,这老家伙就会偷换概念,拿经验说事。”
孟远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老套路了,先用‘不确定性’制造恐惧,再把自己包装成唯一的‘安全选项’。可惜,这套玩法,二十年后早就过时了。
克劳斯显然对现场的掌控力非常满意,他提高了音量,做出总结:
“女士们,先生们,储能不只是技术,更是百年的工程信誉。德国,代表的就是信誉。”
掌声稀稀拉拉响起。
澳洲能源部长格林,眉头微皱:他需要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品牌广告。
主持人宣布:“下面,有请来自中国远新集团的孟远先生,进行最终陈述。”
孟远整理了一下西装,缓步走上台。
他没有急着打开PPT,而是先环视了一圈会议室,目光最终停在了那位能源部长格林的脸上。
“部长先生,以及在座的各位,我想说,刚才克劳斯先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好。”
一句话,让准备看好戏的众人愣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