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 第406章 孔颖达去世

贞观十九年的长安,十月的寒风裹挟着终南山的霜气掠过宫墙。

太极殿屋檐下的铜铃在风中摇晃,发出细碎的呜咽,仿佛在为即将消逝的一代鸿儒奏起挽歌。

十月初七这日,晨雾未散,宫人们便见一辆素白马车从国子学缓缓驶出,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惊起了朱雀大街梧桐树上的寒鸦。

消息传入太极宫时,李世民正批阅着征高句丽的战报。

朱笔悬在半空,墨汁滴落在奏疏上晕开,他盯着那团墨迹良久,忽然将笔重重掷在案上:

"备车,去国子学。"

龙辇穿过薄雾笼罩的街巷,皇帝望着车窗外翻飞的落叶,恍惚间想起二十年前初见孔颖达时的场景 ,那时的经学家尚是两鬓乌青,在弘文馆讲学时,目光如炬,声音清朗,连房玄龄、杜如晦都曾执经问难。

国子学内,灵堂已设。

孔颖达的棺椁停在讲堂中央,四周堆满了弟子们敬献的经卷。

李世民踏入门槛的瞬间,守灵的老仆伏地痛哭:

"圣人啊,先生临走前还握着《尚书正义》的残稿......"

皇帝缓步上前,望着灵柩上覆盖的素锦,颤抖的手抚过棺木上雕刻的云纹。

那是他亲自下旨为这位三朝元老打造的寿材,此刻却成了阴阳相隔的见证。

孔颖达的一生,几乎与贞观盛世的脉络交织缠绕。隋末乱世时,他便因精通五经名动天下。

李渊入主长安后,特意将他召入朝廷;

待到李世民即位,更是委以重任,命他执掌国子学。

彼时的大唐,虽已平定四海,但经学分立、注疏繁杂的乱象仍在。

李世民深知,要想实现文化一统,需有一部权威典籍。

于是,贞观十二年,皇帝将编纂《五经正义》的重任交到了孔颖达手中。

接到诏令的那个清晨,孔颖达站在国子学的讲台上,望着台下数百名学子,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他深知,这不仅是学术使命,更是治国安邦的大计。

此后的七年,他带领一众学者,日夜钻研。

书房里的油灯从未熄灭,案头堆满了批注的典籍,纸张上的字迹写了又改,改了又写。

遇到分歧时,他常与弟子们争论至深夜,声音穿透窗棂,惊起栖在屋檐下的夜枭。

编纂《五经正义》的过程充满艰辛。儒家经典历经千年传承,版本众多,注释各异。

孔颖达既要博采众长,又要去芜存菁,确立统一标准。

以《周易》为例,自汉魏以来,就有王弼、韩康伯等大家的注本,各有千秋。

他反复研读,结合自己的理解,最终选定以王弼注本为基础,加以疏解,既保留了玄学对《周易》的深刻阐释,又融入了儒家的治世思想。

在注释《尚书》时,他更是严谨。当时流传的《尚书》版本存在真伪之争,孔颖达查阅大量古籍,结合出土文献,仔细考证。

他发现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存在诸多疑点,但考虑到其在当时已广泛流传,且对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便将其与《今文尚书》并行,并在注释中详细说明源流。

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每完成一卷,孔颖达都会亲自誊抄,字迹工整如印。

他常对弟子说:

"经学者,国之根本,治学不可有丝毫懈怠。"

《诗经正义》定稿那日,他捧着沉甸甸的书稿,眼中满是欣慰。

这部汇集了三百零五篇诗歌注释的着作,不仅解释了文字含义,更深入探讨了诗歌背后的政治、文化内涵,将《诗经》从简单的文学作品提升到了治国安邦的经典高度。

《礼记正义》的编纂,则体现了孔颖达对礼治的深刻理解。

他详细梳理了古代礼仪制度的演变,结合唐朝的实际情况,对礼的内涵进行了新的阐释。

他认为,礼不仅是外在的仪式,更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伦关系的根本准则。

书中对《大学》《中庸》的注释,更是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成为后世学子必读的经典。

随着《五经正义》的完成,一场文化革新在大唐悄然展开。这部着作被颁行天下,成为各级学校的教科书,科举考试也以其为标准。

从此,学子们不必再为不同的经注而困惑,儒家思想在统一的解释下,更加深入人心。

它不仅促进了学术的繁荣,更在思想层面上巩固了大唐的统治,为贞观盛世的文化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长期的辛劳早已拖垮了孔颖达的身体。贞观十九年春,他便卧病在床。

即便如此,仍心系《五经正义》的修订。

临终前几日,他强撑病体,让弟子将未完成的《尚书正义》残稿读给他听,听到疑惑处,仍要逐字逐句推敲。

当弟子念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的注疏时,他微弱的声音里带着欣慰:

"此句甚妥,治国之道,莫过如此......"

李世民站在灵堂中,想起这些往事,不禁老泪纵横。

他命人取来《五经正义》,翻开泛黄的书页,看着那些熟悉的批注,仿佛又看到了孔颖达伏案疾书的身影。

"朕失一良师矣!"

皇帝的声音在空旷的讲堂里回荡。

他下旨厚葬孔颖达,追赠太常卿,谥号 "宪",以表彰其在学术和文化上的卓越贡献。

孔颖达的离世,如同一颗巨星陨落,震动了整个文化界。

长安的文人墨客纷纷前来吊唁,国子学的弟子们更是悲痛欲绝。

他们自发为老师守灵,诵读《五经正义》,声音在夜色中回荡。

远在江南的学子们听闻噩耗,也设坛祭奠。这场哀悼,不仅是对一位学者的追思,更是对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致敬。

此后的岁月里,《五经正义》继续发挥着深远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唐朝的学术和教育,更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宋、元、明、清各朝,这部着作始终是儒家经典的权威注本,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孔颖达以其毕生心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名字,也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

喜欢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请大家收藏:(ixmao)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