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176章 汉纪二十七 孝哀皇帝下

孝哀皇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 ,庚申年)

春天正月,匈奴单于和乌孙大昆弥伊秩靡都来汉朝朝见,汉朝把这当作一件很荣耀的事。当时西域一共有五十个国家,从翻译官到将军、丞相、侯、王,都佩戴着汉朝授予的印绶,总共有三百七十六人;像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这些国家,因为离得实在太远,就不在这五十国的范围内,他们来朝贡,汉朝就相应地回礼,不会像对待那五十国一样进行统一管理。从汉宣帝黄龙年间以来,单于每次来朝见,汉朝赏赐给他的锦绣、丝絮等物品,都比上一次更加丰厚,以此来表示安抚和接纳。单于参加宴会朝见时,大臣们都在跟前,单于看到董贤年纪轻轻,很是奇怪,就通过翻译询问。汉哀帝让翻译回答说:“大司马虽然年轻,但因为他非常贤能,所以才身居高位。”单于听了就站起身,祝贺汉朝得到贤能的臣子。当时,汉哀帝因为迷信太岁的方位会影响吉凶,就让单于住在上林苑的蒲陶宫,还告诉单于这是对他格外敬重;单于知道了真实原因后,心里不太高兴。

夏天四月壬辰日的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

五月甲子日,重新明确三公的官职和职责。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专任大司马;丞相孔光改任大司徒;御史大夫彭宣改任大司空,并封长平侯。

六月戊午日,汉哀帝在未央宫驾崩。

汉哀帝看到汉成帝的时候,朝廷大权旁落,等自己即位后,多次诛杀大臣,想强化皇帝的威严,效法汉武帝和汉宣帝。但他却宠信那些爱说坏话、谄媚的人,厌恶痛恨忠诚正直的大臣,汉朝的基业从此就衰落下去了。

太皇太后听说汉哀帝驾崩,当天就赶到未央宫,把皇帝的玉玺和绶带收了起来。太后把大司马董贤召来,在东厢房接见他,询问丧事的安排。董贤心里正发愁呢,根本回答不上来,只能摘下帽子谢罪。太后说:“新都侯王莽,以前以大司马的身份操办先帝的丧事,熟悉这些事情的流程,我让王莽来帮你。”董贤赶紧磕头说:“那太好了!”太后就派使者快马去召王莽。同时下诏给尚书,让所有发兵的符节、百官上奏的事务,以及中黄门、期门兵都归王莽掌管。王莽按照太后的旨意,让尚书弹劾董贤,说皇帝生病的时候他不亲自照顾用药,还禁止董贤进入宫殿的司马门;董贤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到宫门前,摘下帽子,光着脚谢罪。己未日,王莽派谒者拿着太后的诏书,在宫门前宣布罢免董贤:“董贤年纪轻轻,不懂事理,担任大司马,不能服众,现在收回他的大司马印绶,罢免他,让他回家!”当天,董贤和他妻子就都自杀了;家里人慌慌张张,连夜把他们埋葬。王莽怀疑董贤是假死。有关部门上奏请求打开董贤的棺材,送到监狱查验,最后就把棺材埋在了监狱里。太皇太后下诏让“公卿大臣举荐可以担任大司马的人”。王莽以前就当过大司马,后来为了避开丁氏和傅氏家族才辞去职位,老百姓都称赞他贤能,而且他又是太皇太后的近亲,从大司徒孔光往下,满朝大臣都举荐王莽。只有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两人商量,认为“以前惠帝、昭帝的时候,外戚吕氏、霍氏、上官氏把持权力,差点把国家都搞没了;现在汉成帝、汉哀帝接连去世都没有子嗣,正应该选立皇室近亲中的年幼君主,不适合让外戚大臣掌握大权。让外戚和非外戚相互交错任职,对国家才有利。”于是何武举荐公孙禄可以当大司马,公孙禄也举荐何武。庚申日,太皇太后还是任用王莽为大司马,兼管尚书事务。

太皇太后和王莽商量立谁为皇位继承人。安阳侯王舜,是王莽的堂弟,他为人谨慎守礼,深受太皇太后信任喜爱,王莽就建议让王舜担任车骑将军。秋天七月,派王舜和大鸿胪左咸拿着符节去迎接中山王刘箕子,立他为皇位继承人。

评论

这一年,西汉王朝在一系列混乱与变故中走向了更加衰败的境地。匈奴单于和乌孙大昆弥来朝,本是彰显国威之事,却因汉哀帝迷信等行为引发不快,反映出统治者的昏聩与短视。汉哀帝在位时,虽想强化皇权,却宠信奸佞,打压忠良,致使汉朝基业受损,加速了王朝的衰落。其驾崩后,朝廷局势瞬间失控,董贤毫无理政能力,面对丧事手足无措,而王莽凭借之前积累的“贤名”以及外戚身份,在众人举荐下重新掌权。何武和公孙禄虽有远见,试图阻止外戚专权,但无力回天。太皇太后执意任用王莽,为其日后篡汉埋下伏笔。西汉末年,皇帝昏庸、外戚争权、政治**,种种乱象交织,曾经辉煌的西汉王朝已如风中残烛,覆灭之势难以阻挡。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ixmao)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