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171章 汉纪二十六 孝哀皇帝中

汉哀帝派中黄门去武库拿兵器,前前后后去了十多批,把兵器送到董贤和自己乳母王阿的家里。执金吾毋将隆上奏说:“武库里的兵器,那是国家公用的。国家的军事装备,从修缮制造到完工,用的可都是大司农的钱。大司农的钱,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随便用来供给日常供养;日常供养和犒劳赏赐,都得从少府出。这是为了不把国家储备的钱用到无关紧要的地方,不拿百姓的财力去满足不必要的花费,区分公私,指明正道。以前诸侯、方伯有权掌管征伐,才会赐给他们斧钺;汉朝边疆的官吏负责抵御敌寇,也会赐给武库的兵器,都是有职责在身才能得到。按照《春秋》的道理,家里不能藏铠甲,这是为了抑制臣子的威风,削弱私人的力量。现在董贤这些阿谀奉承的宠臣,还有您乳母这种靠私人恩情得宠的女子,却用国家公用的东西供给他们私人,把国家威严的兵器,变成他们家里的装备,百姓的财力花在宠臣身上,兵器配给了地位低微的女子,这样做不合适,会助长他们的骄纵和僭越,没法给天下人做表率。就像孔子说的:‘这种事怎么能出现在三家的庙堂上呢!’我请求把兵器收回武库。”汉哀帝听了很不高兴。

没过多久,傅太后派谒者用低价买了执金吾官府的八个婢女,毋将隆又上奏说:“买价太低了,请按照公平的价格交易。”汉哀帝于是下诏书给丞相、御史说:“毋将隆身为九卿,不但不能纠正朝廷做得不好的地方,反而上奏和永信宫(傅太后居所)争论买卖价格高低,有伤风化,有失体统。但因为毋将隆之前有安定国家的言论,就把他降职为沛郡都尉。”当初,汉成帝末年,毋将隆担任谏大夫,曾经上奏密封的奏书说:“古代选拔诸侯入朝担任公卿,是为了褒奖功德,应该征召定陶王,让他住在京城的官邸,来安抚天下。”所以汉哀帝念着他这句话,对他有所宽容。

谏大夫渤海人鲍宣上书说:“我看汉成帝的时候,外戚把持权力,每个人都拉自己的亲信塞满朝廷,堵住了贤能之人的晋升之路,搅得天下乌烟瘴气,奢侈无度,老百姓穷困潦倒,所以出现了近十次日食,彗星也四次出现。这些危险灭亡的征兆,陛下您是亲眼见过的;现在怎么反而比以前更严重了呢!

“如今老百姓有七种导致失去生计的情况:阴阳不调和,发生水旱灾害,这是第一种;官府征收重税,还有各种赋税,这是第二种;贪官污吏假公济私,索取不停,这是第三种;豪门大族像蚕吃桑叶一样贪得无厌,这是第四种;苛刻的官吏征发徭役,耽误了百姓农桑时节,这是第五种;乡里打起战鼓,男女都被征去防守,这是第六种;盗贼抢劫,夺取百姓财物,这是第七种。这七种失去生计的情况还算好的,还有七种导致死亡的情况:被酷吏殴打致死,这是第一种;刑狱判决严苛,这是第二种;被冤枉陷害的无辜之人,这是第三种;盗贼突然兴起,这是第四种;仇人互相残杀,这是第五种;年成不好闹饥荒,这是第六种;传染病流行,这是第七种。老百姓面临七种失去生计的情况却没有一条生路,想要国家安定,实在太难了;老百姓面临七种致死的情况却没有一线生机,想要刑罚搁置不用,实在太难了。这难道不是公卿、郡守、国相贪婪残暴形成风气导致的吗?群臣有幸能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难道有谁会对老百姓有怜悯之心,帮助陛下推行教化吗?他们心里只想着经营自家,拉拢宾客,谋取私利罢了。把苟且迎合、曲意顺从当作贤能,把拱手沉默、白拿俸禄当作明智,说像我鲍宣这样的人是愚蠢的。陛下把我从民间提拔起来,肯定希望我能有点用处,难道只是想让我在大官的位置上享受美食,占据高门大宅吗!

“天下,是皇天的天下。陛下上是皇天的儿子,下是百姓的父母,受上天的委托来养育百姓,对待他们应该一视同仁,就像《尸鸠》这首诗里说的那样。现在贫民连菜都吃不饱,衣服也破破烂烂,父子、夫妇都不能相互保全,实在让人鼻子发酸。陛下要是不救他们,他们还能去依靠谁呢!为什么只偏爱照顾外戚和宠臣董贤,赏赐多得要用万来计算,让他们的奴仆、宾客,把酒当水喝,把肉当豆叶一样随便吃,连奴仆们都因此致富,这可不是天意啊。

“还有汝昌侯傅商,没有功劳却被封侯。官爵可不是陛下您个人的官爵,而是天下的官爵。陛下给出去的官爵不恰当,得到官爵的人不合适,却希望上天高兴、百姓信服,这不是很难吗!方阳侯孙宠,宜陵侯息夫躬,口才好得能蛊惑众人,能力强得可以独当一面,但他们是奸人中的头目,对社会的迷惑更严重,应该及时罢免他们。还有外戚家那些没学过经学的幼童,都应该让他们去跟老师学习。赶紧征召原来的大司马傅喜,让他统领外戚。原来的大司空何武、师丹,原来的丞相孔光,原来的左将军彭宣,他们都做过博士,都担任过三公;龚胜担任司直时,各郡国选举都很慎重;这些人都可以委以重任。陛下之前因为一点小事就罢免了何武等人,让天下人失望。陛下能容忍那么多没有功德的人,怎么就不能容忍何武等人呢?治理天下的人,应该以天下人之心为心,不能只图自己一时快意啊。”鲍宣的话虽然尖锐,汉哀帝因为他是有名的儒生,对他很宽容。

评论

这段历史生动展现了西汉末年政治的腐朽与社会的动荡。从毋将隆对兵器分配及傅太后低价买婢的谏言,能看出当时朝廷纲纪紊乱,公私不分,外戚势力肆意妄为,连国家武备和基本交易原则都被破坏,皇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外戚满足私欲的工具。鲍宣的上书更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底层民众面临的艰难处境,七种致贫之因与七种致死之由,将百姓的悲惨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这背后是公卿守相的贪残,他们只顾私利,无视百姓死活,整个统治阶层已严重脱离民众。同时,鲍宣对董贤、傅商等无功受封及用人不当的批判,表明当时选官封爵制度已形同虚设,国家陷入用人唯亲、奸人当道的混乱局面。尽管鲍宣言辞恳切,汉哀帝也仅因其名儒身份予以宽容,却并未真正改变现状,这反映出西汉末年统治集团的积重难返,王朝走向覆灭的趋势已难以阻挡。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ixmao)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