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134章 汉纪二十 孝元皇帝上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第134章 汉纪二十 孝元皇帝上

作者:读点经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4 08:08:23

汉元帝初元二年诸事:朝堂与边疆的波澜

二月丁巳日,汉元帝立弟弟刘竟为清河王。

戊午日,陇西发生地震,城墙、房屋毁坏,压死了很多人。

三月,汉元帝立广陵厉王的儿子刘霸为广陵王。

汉元帝下诏,撤掉黄门的御用狗马,把水衡都尉掌管的禁苑、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严籞池的土地租借给贫民。又下诏大赦天下,要求举荐优秀杰出、敢于直言进谏的人才。

夏天四月丁巳日,汉元帝立儿子刘骜为皇太子。待诏郑朋举荐太原太守张敞,说他是先帝时期的名臣,适合辅佐皇太子。汉元帝就此事询问萧望之,萧望之认为张敞是有能力的官员,能处理繁杂混乱的事务,但才能稍显轻浅,不是做太子老师的合适人选。汉元帝派使者去征召张敞,想任命他为左冯翊,结果张敞生病去世了。

汉元帝下诏赐给萧望之关内侯的爵位,加官给事中,只在每月初一和十五入朝觐见。

关东发生饥荒,齐地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秋天七月己酉日,又发生地震。

汉元帝再次征召周堪、刘更生,想任命他们为谏大夫;弘恭、石显进言,结果两人都只被任命为中郎。

汉元帝一直很器重萧望之,想依靠他做丞相;弘恭、石显以及许氏、史氏家族的子弟、侍中、各部门官员都对萧望之等人心怀不满。于是刘更生让他的外亲呈上奏章,称发生地震大概是因为弘恭等人,而不是因为萧望之等三个孤单无助的人。还说应该罢免弘恭、石显,以彰显对遮蔽善人的惩罚,进用萧望之等人,畅通贤能之人的晋升之路。这样,太平之门就会开启,灾异的源头就会堵塞。奏章呈上去后,弘恭、石显怀疑是刘更生干的,就奏请汉元帝追究其中的奸诈行为,刘更生果然认罪;于是将刘更生逮捕入狱,免为平民。

正好萧望之的儿子散骑、中郎萧汲也上书为萧望之之前的事申诉,汉元帝把此事交给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再次上奏说:“萧望之之前所犯的罪已经很清楚,并没有人诬陷他,他却指使儿子上书,引用无辜受冤之类的诗句,有失大臣的体统,对皇上不敬,请将他逮捕。”弘恭、石显等人知道萧望之向来气节高尚,不会屈服受辱,就建议说:“萧望之之前侥幸没有获罪,还赐给他爵位和封邑,他却不悔过服罪,反而心怀怨恨,指使儿子上书,把过错归到皇上身上,自认为是皇帝的老师,最终肯定不会被治罪。如果不让萧望之在牢狱中受些委屈,打消他心中的怨恨,那圣朝就无法施加厚恩。”汉元帝说:“萧太傅向来刚强,怎么肯去受狱吏的审讯!”石显等人说:“人命关天,萧望之犯的只是言语上的小罪,肯定没什么可担忧的。”汉元帝就批准了他们的奏请。冬天十二月,石显等人把诏书密封好交给谒者,命令他当面把诏书交给萧望之。接着让太常赶紧派执金吾的车马快速包围萧望之的府邸。使者到了之后,召萧望之。萧望之就此事询问门下弟子鲁国人朱云,朱云是个崇尚气节的人,劝萧望之自杀。于是萧望之长叹着仰头看天说:“我曾经位居将相之位,年纪也过六十了,到老了还要进监狱,苟且求生,这不是太卑鄙了吗!”他对朱云说:“朱游,快去拿药来,别让我久等才死!”最终喝毒酒自杀了。汉元帝听说后很震惊,拍着手说:“之前我就怀疑他不会去坐牢,果然把我的贤能老师逼死了!”当时,太官正进献午饭,汉元帝却推开食物,为萧望之哭泣,哀伤之情感动了身边的人。于是汉元帝召来石显等人,责备他们商议事情不周到,石显等人都摘下帽子谢罪,过了很久汉元帝才平息怒火。汉元帝一直追念萧望之,每年按时派使者去祭祀萧望之的坟墓,直到他去世。

司马光评论说:汉元帝作为君主,真是太容易被欺骗,又难以醒悟了!弘恭、石显诬陷萧望之,他们那些邪说诡计,确实有些难以分辨。至于一开始汉元帝怀疑萧望之不肯去坐牢,弘恭、石显却认为肯定没什么可担心的。后来萧望之果然自杀,那弘恭、石显的欺骗行径就很明显了。中等才智的君主,谁不会因此感动激愤,进而严惩奸臣呢!汉元帝却不是这样。虽然他为萧望之哭泣不吃饭,很哀伤,但最终还是没能诛杀弘恭、石显,只是让他们免冠谢罪而已。这样的话,奸臣怎么会受到惩戒呢!这就使得弘恭、石显能够肆意施展他们的奸邪之心,再也没有什么顾忌了。

这一年,弘恭病死,石显担任中书令。

当初,汉武帝灭掉南越后,设立了珠厓、儋耳郡,这两个郡在海岛上,官吏和士兵都是中原人,经常欺凌当地百姓。当地百姓也很凶暴,自认为地处偏远隔绝,多次违反官吏的禁令,大概几年就会反叛一次,杀掉官吏;汉朝就发兵去平定。二十多年间,一共反叛了六次。到汉宣帝时,又反叛了两次。汉元帝即位的第二年,珠厓山南县反叛,汉朝发兵攻打。结果其他各县也跟着反叛,连年都平定不下来。汉元帝广泛征求群臣的意见,想大规模发兵。待诏贾捐之说:“我听说尧、舜、禹的圣德,他们统治的地域不过几千里,西边到流沙,东边到大海,南北各地都受到他们的声威教化,意思是愿意接受声威教化的就治理,不愿意的也不勉强。所以君臣都受到歌颂赞美,世间万物都各得其所。武丁、成王,是殷、周时期的大仁之君,然而他们统治的地域东边不超过江、黄,西边不超过氐、羌,南边不超过蛮荆,北边不超过朔方,所以颂歌四起,天下万物都安居乐业,越裳氏经过多次辗转翻译来进献贡品,这可不是靠武力能做到的。到了秦朝,兴兵远攻,贪图外部土地而使国内空虚,结果天下反叛。孝文皇帝停止武力,推行文治,在那个时候,全国断案只有几百起,赋税徭役都很轻简。孝武皇帝磨砺兵马,攻打四方蛮夷,全国断案多达上万起,赋税繁重,徭役众多,盗贼四起,军队多次出征,父亲在前面战死,儿子在后面受伤,女子也要去守边疆堡垒,孤儿在路上号哭,老母、寡妇在街巷中哭泣,这都是因为开拓的土地太大,征伐不停的缘故啊。如今关东百姓长期困苦,流离失所。人之常情,没有谁不亲近父母,不喜欢夫妻团聚;可现在竟然出现嫁妻卖子的情况,法律禁止不了,道义也阻止不了,这是国家的忧患啊。现在陛下不能忍受一时的愤怒,想驱使士兵把他们赶到大海中,在那偏远之地快意恩仇,这可不是救助饥荒、保全百姓的做法。《诗经》说:‘蠢笨的蛮荆,与大国为敌。’意思是圣人兴起他们就最后归服,中原王朝衰落他们就率先反叛,自古以来就是祸患,更何况是那南方万里之外的蛮人呢!骆越人,父子在同一条河里洗澡,习惯用鼻子饮水,和禽兽没什么差别,本来就不值得设置郡县去管理。他们独自居住在大海中的岛上,雾气露水很重,气候潮湿,还有很多毒草、虫蛇,以及水土带来的危害;人还没被敌人俘虏,战士就因这些危害而死。而且不只是珠厓有珍珠、犀角、玳瑁这些宝贝。放弃它不值得可惜,不攻打也不会损害朝廷的威严。那里的百姓就像鱼鳖一样,没什么可贪图的!我私下拿之前攻打羌族的战事来说,军队在外作战还不到一年,出兵不超过千里,就花费了四十多亿;大司农的钱用光了,就用少府的禁钱接着花。一个地方出问题,花费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劳师远征,士兵死亡却没有功效呢!从古代的经验看这样做不合适,在当今施行也不方便,我认为只要不是礼仪之邦,不在《禹贡》记载的范围内,不属于《春秋》所规范治理的地方,都可以暂且不管。希望陛下能放弃珠厓,专心把救助关东百姓当作当务之急。”汉元帝就此事询问丞相和御史的意见。御史大夫陈万年认为应该攻打,丞相于定国认为:“前些年发兵攻打珠厓,连续多年,护军都尉、校尉及丞一级的官员共十一人,回来的只有两人,士兵以及负责转运物资的人死亡的有一万以上,花费了三亿多,还没能让他们全部归降。如今关东地区贫困疲惫,民心容易动摇,贾捐之的建议是对的。”汉元帝听从了于定国的建议。贾捐之是贾谊的曾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