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123章 汉纪十七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

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

春天三月,宣帝下诏封原来的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

乙未日,宣帝下诏说:“我身份低微的时候,御史大夫丙吉,中郎将史曾、史玄,长乐卫尉许舜,侍中、光禄大夫许延寿,都对我有旧恩。还有原来的掖庭令张贺,辅导我学习,让我研习文学经术,他的恩惠极为特殊,功劳很大。《诗经》里不是说‘没有恩德是不会不报的’嘛,封张贺过继的儿子、侍中、中郎将彭祖为阳都侯,追赐张贺谥号为阳都哀侯,封丙吉为博阳侯,史曾为将陵侯,史玄为平台侯,许舜为博望侯,许延寿为乐成侯。”张贺有个七岁的孤孙张霸,被任命为散骑、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就连曾经在郡邸狱做过苦役,对我有养育保护之恩的人,也都得到了官职俸禄、田宅和财物,按照恩情的深浅一一给予回报。

丙吉临近受封的时候生病了,宣帝担心他撑不过去,打算派人趁他还活着的时候就去给他加印封爵。太子太傅夏侯胜说:“他不会死的!我听说积有阴德的人,一定会享受他的福分,还能惠及子孙。现在丙吉还没得到回报就病得很重,但这不是要命的病。”后来丙吉的病果然好了。

张安世觉得他们父子都被封侯,在朝中地位太过显赫。于是就推辞俸禄,宣帝下诏让都内专门收藏张家的无名钱,多达数百万。张安世为人谨慎周密,每次参与决定重大政事,事情一决定下来,他就称病离开。听到有诏令下来,他还装作很惊讶的样子,派人到丞相府去询问。朝廷大臣都不知道他参与了这些决策。他曾经举荐过一个人,那个人来道谢,张安世很生气,觉得“举荐贤能的人,哪能接受私人的答谢呢!”从此和这个人断绝往来。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却没得到升迁,就找张安世说这事,张安世回答说:“你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作为臣子做事,怎么能自己去说功劳大小呢!”坚决不答应他。不久后,这个郎官果然升迁了。张安世看到自己父子地位尊贵显赫,心里很不安,就替儿子张延寿请求外放补任地方官吏,宣帝让张延寿做了北地太守。过了一年多,宣帝怜悯张安世年老,又征召张延寿回来担任左曹、太仆。

夏天四月丙子日,宣帝立皇子刘钦为淮阳王。皇太子当时十二岁,已经通晓《论语》《孝经》。太傅疏广对少傅疏受说:“我听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现在我们做官做到二千石,官职有了,名声也有了,这个时候还不离开,恐怕以后会后悔。”当天,父子俩就一起称病,上书请求退休。宣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额外赏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也赠送了五十斤黄金。公卿大臣和老朋友在东都门外设酒宴为他们送行,送行的车子有几百辆。路上围观的人都说:“这两位大夫真是贤能啊!”还有人感动得叹息落泪。

疏广、疏受回到家乡后,每天让家里人卖掉黄金,置办酒食,邀请族人、老朋友和宾客一起娱乐。有人劝疏广用这些黄金为子孙多置办些产业,疏广说:“我难道是老糊涂了,不替子孙着想吗?我们本来就有旧的田产房屋,让子孙在里面辛勤劳作,足够他们穿衣吃饭,和普通人一样生活。现在要是再增加财产让他们有多余的财富,只会让子孙变得懒惰堕落。要是子孙贤能却财富过多,就会损害他们的志向;要是子孙愚笨却财富过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而且富人容易招来众人的怨恨,我既然没办法好好教化子孙,也不想增加他们的过错还招来怨恨。再说这些黄金,是圣明的皇上用来赏赐我养老的,所以我乐意和乡亲、宗族一起享受皇上的恩赐,这样度过我的余生,不也挺好的嘛!”族人听了都心悦诚服。

颍川太守黄霸让邮亭、乡官都养鸡、猪,用来赡养鳏夫、寡妇、贫穷的人。然后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设置父老、师帅、伍长,在民间颁布施行,用做好事、防范奸邪的道理来劝导百姓,还鼓励百姓致力于耕种、养蚕,节约用度,积累财富,种植树木,饲养家畜,去除浮华奢侈的花费。他治理政事,事无巨细,一开始看起来繁琐细碎,但黄霸精力充沛,能够推行下去。他见到官吏百姓,谈话间就会反复追问,还会问一些隐秘的事情来相互验证,他聪明有见识,官吏们都不知道他是怎么了解到这些情况的,都觉得他很神,丝毫不敢欺骗他。坏人都跑到别的郡去了,颍川的盗贼越来越少。黄霸努力推行教化,然后才实施刑罚,致力于让地方官吏都能有所成就,安居乐业。许县县丞年纪大了,又耳聋,督邮报告说想赶走他。黄霸说:“许县县丞是个廉洁的官吏,虽然老了,但还能行礼送迎,稍微有点耳聋又有什么关系呢!要好好帮助他,不要让贤能的人失望!”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黄霸说:“频繁更换地方官吏,送旧官、迎新官的费用,还有奸猾的官吏趁机销毁账簿,盗窃财物,公私耗费太多了,这些费用都得从百姓那里来。新换的官吏又不一定贤能,说不定还不如原来的,只会让情况变得更乱。治理的道理,就是要去掉那些太过分的做法就行了。”黄霸外表宽厚,内心清明,深得官吏和百姓的拥护,颍川的户口每年都在增加,治理成效在天下数第一,他因此被征召去担任京兆尹。没过多久,因为触犯法律,连续被贬官降职。后来宣帝下诏让他再回到颍川做太守,俸禄为八百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