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玄桢记 > 第15章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卷首语

《周易?系辞》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谢渊既见工地之惨状,必当追根溯源,于典籍案牍间寻贪腐脉络。屈原《离骚》言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正合此心 —— 当少年清吏以赤子之诚查核秋毫,以家学之能辨析真伪,那些被雌黄涂改的字迹、被墨汁掩盖的数字,终将成为刺破黑幕的锋芒。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永熙二年七月廿七,暮色初合,工部典籍室的铜锁在谢渊手中轻轻转动。自工地归来后,他已连续三夜在此值守,待更夫敲过戌初梆子,便借着月光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樟木香混着霉菌味扑面而来,十二架檀木书柜如卫士般矗立,其中第三架第二层,藏着至关重要的《皇城修缮志》。

火折子亮起的瞬间,谢渊瞳孔骤缩。泛黄的绢画上,西华门地砖明标注 "西域汉白玉,每方三百钱",可他在工地捡到的碎砖,分明是本地青石刷漆而成,市价不过五十钱。更诡异的是,"元兴十七年修缮" 的记录被人用雌黄涂改,露出底下 "永熙元年补记" 的字迹 —— 这是贪吏伪造旧账的惯用手法。

"《物料采购账》天兴十七年卷..." 谢渊在书柜深处找到账册,封面火漆印已开裂,显然被人频繁翻阅。翻开后,"扬州砖窑" 的采购价竟比市场价高七倍,经办人签押处赫然盖着太府寺卿王崇年的私章。他忽然想起父亲旧案宗里,也有相同的签押样式 —— 二十年前的漕运贪腐案,正是此人主导调查。

谢渊将《修缮志》与《采购账》并列,用银针刺破指尖,以血为墨标注可疑处:"地砖单价虚增五百工期延长三倍 物料折耗率达四十"。当翻到 "木料采买" 章节,记载着 "紫檀木五千根,实得松木三千根",批注栏却写着 "水陆遭劫,例得免赔",字迹与陈升如出一辙。

窗外忽有猫头鹰啼叫,谢渊吹灭火折,贴墙静听。脚步声由远及近,典籍室的门缝里透出摇曳的灯光,传来吏员低语:"王主事说了,新来的谢大人若再查旧账,就..." 话未说完,便被更夫的梆子声打断。待动静消失,谢渊摸出父亲所赠的青铜镇纸,冷笑道:"例得免赔?怕是例得分肥吧。"

寅时三刻,谢渊回到厢房,摊开从典籍室带出的密折残页。这是从账册夹层中发现的,上面用隐墨写着:"越州商团每月初三送货,船底暗格藏兵器三千件,由太府寺银鱼牌吏员护送。" 他对照父亲的漕运图,发现送货路线与 "鸿远号" 马车出入工地的路径完全重合。

"大人,喝碗绿豆汤吧。" 杂役老周推门进来,特意将碗底朝内 —— 这是约定的暗号。谢渊接过碗,摸到碗底刻着的 "王崇年侄婿任扬州砖窑主" 字样,与账册上的供应商信息完全吻合。老周低声道:"前几日坠井的刘三,家人被送去了越州..." 话未说完,窗外传来重物倒地声,显然是负责监视的吏员被放倒。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谢渊带着账册残页回到谢府。父亲谢承宗借着月光辨认字迹,忽然指着 "例得免赔" 四字:"这是当年陷害我的同一伙人,他们用雌黄涂改账册,再以遭劫为由免责,实则将物资转运越国。" 他从匣中取出半幅残破的押运单,与谢渊手中的残页严丝合缝。

"原来如此!" 谢渊拍案而起,"他们借修缮之名采购物料,实际只运送三成,其余七成通过 ' 折耗 ' 名义走私,工食克扣的糙米里夹带私盐,形成 ' 修城 — 走私 — 分肥 ' 的闭环。" 他忽然想起工地监工的银鱼牌、米行的私盐结晶、木料行的造假,所有线索在此刻融会贯通。

卯时初,谢渊再次潜入典籍室,准备核对最新的《工食发放簿》。刚翻开本月记录,便发现 "李三" 的领米记录被人用新墨覆盖,露出底下 "已饿死" 的小字。他的指尖在竹简上停顿良久,想起李三妻子在后巷的哭声,想起自己在膳食棚接过的木屑饼 —— 这些被涂改的不仅是字迹,更是三百民工的性命。

"谢大人好兴致!" 突然,典籍室的门被撞开,太府寺吏员王贵带着四名皂隶闯入,手中拿着《大明宫词》掩盖的账册,"深夜私阅机密,该当何罪?" 他腰间的银鱼牌泛着冷光,与工地监工、米行细作所佩一模一样。

谢渊却镇定地展示手中的《吴律》:"律载 ' 观政进士有权查阅本职相关案牍 ',王某人阻拦查案,该当何罪?" 他故意将账册翻至 "王崇年签押" 处,"不如随我去司宪院,细细比对笔迹?"

王贵的脸色瞬间青白,手中的《大明宫词》"啪嗒" 落地,露出里面夹带的越州锦缎。谢渊扫过锦缎上的山形纹 —— 那是越**方的标记。他忽然明白,所谓工部贪腐,早已不是简单的中饱私囊,而是为越国入侵做准备的战略布局。

片尾

暗查端倪的谢渊,在典籍室的蛛丝马迹中,拼出了贪腐集团的完整图谱。从雌黄涂改的账册到越州锦缎的标记,从私盐夹带的糙米到兵器走私的暗格,种种证据指向一个令人窒息的真相:吴朝工部,早已成为越国的后勤粮仓。他不知道,当王贵狼狈退去时,太府寺的密信已八百里加急送往越州,请求提前启动的计划;他更不知道,父亲旧案中 "失踪" 的三千石军粮,此刻正藏在西华门工地的木料堆里,等待运往越国边境。当谢渊决定从负责采购的工部主事李大人入手时,等待他的,将是比典籍室暗箭更致命的陷阱 —— 那是藏在物料验收单里的毒计,是混在民工队伍中的刺客,更是朝堂之上早已布好的罗网。

(本集完)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ixmao)玄桢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