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玄桢记 > 第175章 刑罚不可废于国,杀戮不可滥于刑

卷首语

《大吴会典?刑律总纲》载:"凡宗室谋逆,首犯当处以极刑,以儆效尤;从犯依律递减,不得姑息。其田产籍没入官,女眷发往浣衣局,子孙三代不得入仕。" 永熙三年十月初三,金銮殿内的每一寸空气都凝固着肃杀与挣扎。当律法的锋芒指向皇亲血脉,这场关乎家国根基的审判,正将帝王与臣子推向情义与法理的悬崖边缘。

刑罚不可废于国,杀戮不可滥于刑

永熙三年十月初三,申时三刻。金銮殿蟠龙柱上的鎏金在烛火下明明灭灭,永熙帝缓缓闭上双眼,十二串冕旒垂落如帘,却遮不住他剧烈起伏的胸膛。殿内寂静得可怕,唯有铜漏壶的滴水声,像极了他紊乱的心跳。谢渊跪在丹墀之下,能清晰看到帝王攥着龙案的指节渐渐发白,龙袍袖口下那道七年前战场留下的伤疤,此刻正随着颤抖的青筋突突跳动 —— 那是陛下为保护匠人村落,亲手搏杀鞑靼勇士时留下的印记,而如今,却要亲手裁决血亲的生死。

三息之间,往事如潮水般涌来。永熙帝想起幼时与萧烈在御花园追逐的场景,那时他们都还是天真无邪的孩童;想起萧烈受封魏王时意气风发的模样,曾发誓要为大吴镇守边疆;更想起那些堆积如山的卷宗,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匠人被残害的惨状。当他猛地睁开眼,目光中早已没了温情,只剩下律法的冷冽:"萧烈谋反属实,依《大吴律》,凌迟处死,即刻行刑!" 这道旨意出口的刹那,仿佛有把利刃,狠狠割裂了他与萧烈三十载的手足情谊。

萧烈喉间发出一阵凄厉的冷笑,那笑声里满是癫狂与不甘。他无意识地摩挲着囚衣上的暗纹,曾经这是荣耀的象征,如今却成了催命符。谢渊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 七年来,他见过太多被这暗纹标记的私军,如何残忍地折磨匠人,可此刻面对萧烈眼中的绝望,他又忍不住想起卷宗里,萧烈幼时为救落水宫女而差点溺亡的记载。

"陛下!" 谢渊向前半步,声音带着犹豫,"襄王萧漓也曾..." 话未说完,便被永熙帝颤抖着抬起的手打断。帝王缓缓转身,望向殿外那些高耸的建筑,枯枝间挂着半片残破的风筝。谢渊的思绪瞬间回到御花园初见萧栎的那日,那时的风筝承载着少年王爷的闲适与善良,而此刻,却像是命运的嘲讽。永熙帝盯着风筝,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削去王爵,就囚在他当年强征匠人修建的王府吧。" 话语中满是疲惫与痛心,他何尝不知,那座奢华的王府,每一块砖瓦都浸透了匠人的血泪,也浸透了他对宗亲纵容的悔恨。

萧烈被玄夜卫拖走时,突然奋力挣扎着回头,脸上血迹斑斑却仍带着挑衅:"萧睿!你今日杀我,明日..." 话未说完,便被铁链勒住脖颈的闷响截断。他的衣摆扫过金砖,留下一道暗红的血痕。谢渊看着这道血痕,想起在魏王府地窖发现的匠人刑具,那些被折磨致死的匠人,最后留在地上的,也是这样触目惊心的血迹。而一旁的襄王萧漓早已瘫倒在地,他蜷缩着的身影,与曾经那个意气风发主持皇家大典的王爷判若两人,蟒袍上的金丝在冷汗浸透下扭曲成团,正如他此刻崩塌的内心世界 —— 他既恐惧于即将到来的惩罚,又悔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

谢渊起身时,瞥见殿角老太监擦拭龙案的背影。那人布满皱纹的手上,那道被砖窑烫伤的疤痕格外醒目。这一幕,让他瞬间想起七年来走访过的无数匠人:在砖窑里被高温灼伤却仍要劳作的壮年,在运河上被私军毒打至死的老船工,还有那些失去双亲,只能在街头流浪的孩童。他下意识地握紧袖中记载着匠人血税的账簿,仿佛能感受到千万双粗糙的手,正从账簿的字里行间伸出来,紧紧握住他的手,向他传递着无声的期盼与信任。

片尾

戌时,暮色如墨。锦衣卫诏狱的铁门发出刺耳的吱呀声,缓缓打开。萧烈拖着二十斤重的镣铐,每一步都在青石板上拖出绝望的声响。街道两旁,百姓们默默注视着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王爷。人群中,偶尔传来压抑的啜泣 —— 那是匠人们为逝去的亲人而哭,为终于等到的正义而泣,更是为那些在黑暗中逝去,却再也等不到昭雪的冤魂而泣。

与此同时,御史台内灯火通明。谢渊摊开新收到的密报,北疆传来萧烈余党仍在暗中活动的消息。他的目光落在案头翻开的《大吴律》"谋反" 条目上,朱砂批注在烛光下猩红如血。窗外,秋风卷起落叶,扑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轻响,仿佛是无数未安息的灵魂在诉说着不甘。

"大人," 玄夜卫匆匆入内,"河套萧栎王爷送来急信,随信附上了匠人联名奏折。" 谢渊接过信件,展开的瞬间,密密麻麻的指印映入眼帘。他的手指轻轻抚过这些带着温度的印记,仿佛触摸到了无数双粗糙却炽热的手。这些匠人,有的可能从未握过笔,却用沾满血或墨的手指,按下了对正义的期盼,对律法的信任。

谢渊起身披上官袍,望向窗外深邃的夜空。他知道,这场与逆党的斗争远未结束。永熙帝裁决时的痛苦与决绝,萧烈临终前的癫狂与不甘,襄王瘫倒时的恐惧与悔恨,还有那些匠人们无声的期盼,都化作沉甸甸的责任,压在他的肩头。他心中默念:律法的天平或许会偶尔倾斜,但只要还有人愿意用生命去守护,万千匠人的冤屈终将得以昭雪,大吴的朗朗乾坤,必将重现光明。御史台的灯笼次第亮起,在寒夜中连成一条蜿蜒的光带,那是希望的光,是正义永不熄灭的火种。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ixmao)玄桢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