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玄桢记 > 第120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首语

《大吴会典?祀典》载:"凡定边凯旋,必于居庸关立铭功碑,高九尺九寸,广三尺三寸,取 ' 天寿地久 ' 之意。碑额刻御笔,碑阳书战绩,碑阴勒姓名 —— 将士列于右,匠人铭于左,同享春秋祭。字口填朱砂,取 ' 赤心报国 ' 义;缝间灌铅汁,寓 ' 铁律永固 ' 旨。" 永熙四年冬月,居庸关的北风卷着细雪,谢渊的獬豸冠缨凝着冰碴,手中狼毫饱蘸砖窑红土,在碑阴处落下 "丙巳三十七陈六"—— 墨汁渗进石纹的刹那,仿佛又看见七年前砖窑里那截断指在风雪中颤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永熙四年十一月初八,巳时初刻。居庸关的城砖还带着昨夜的霜,三十六名石匠正在新立的碑前调整朱漆。谢渊的断笏敲在碑额 "铁骨冰心" 处,泰昌帝的遗笔在雪光中泛着冷红,那是用匠人血混合朱砂所绘,与碑阴三百二十个填红的名字遥相呼应。

"往左三分," 谢渊的铁尺指着 "丙巳初一陈六" 的刻痕,"匠人断指刻范时,惯用左手拇指抵石,这里该有个浅凹。" 石匠们抬头,见他眼中映着碑上朱红,恰如当年砖窑起火时的漫天血色。

萧栎的亲王仪仗在关下停驻,侍从抬着的青铜酒器里,浸泡着从匠人义冢移来的梅枝。"此梅植于丙巳位砖窑旧址," 他抚过梅枝上的冰棱,"去岁冬月开花,花瓣落于残砖,竟自然成印,恰似匠人血按在律法书上。"

谢渊的指尖停在 "丙巳三十七王七" 的名字旁,注脚 "焚尸灭迹" 的刻痕里,砖窑红土与新填的朱砂混为一体:"当年父亲血谏时,曾在谏章写 ' 匠人骨为基,律法血为墨 '," 他望向碑额泰昌帝遗笔,"今日刻名立碑,便是让这碑成为活的谏章 —— 每道刻痕都是匠人伸冤的手指,每抹红土都是律法未干的血泪。"

太庙致祭,午时初刻永熙帝的车辇碾过居庸关的积雪。帝王亲自捧起玄酒,酒器底部刻着太祖朝老匠人李青的名字 —— 那是当年修建南京城时断指殉职的工匠。"太祖定鼎时说," 永熙帝的声音混着松涛,"城砖有缝,可用糯米浆补;律法有缺,必用匠人血填。"

酒浆泼在碑前,渗入 "丙巳十七陈七" 的碑缝,红土遇酒泛起深褐,恍若七年前砖窑地道里未干的血迹。谢渊忽然想起,破虏凯旋时从鞑靼金帐缴获的鎏金酒器,内壁刻着的八千个匠人编号,此刻正化作碑阴三百二十个朱红名字 —— 那些曾被逆贼用来讨好外敌的刻痕,终将在律法的碑石上,成为永不磨灭的证人。

片尾:

申时初刻,北风渐歇,梅枝上的冰棱开始融化。谢渊独坐碑前,见 "丙巳三十七陈六" 的名字下方,不知何时多了道浅刻的断指图案 —— 是随征的匠人子弟用断笏残片所刻,与他腰间的断笏裂痕严丝合缝。

"大人," 陈虎抱着新铸的獬豸牌跪在碑前,牌面还带着铸模时的温度,"我爹刻范时说,等天下太平,要在碑上刻满匠人名字。"谢渊抚过碑面,指尖触到石匠刻意保留的凿痕:"这碑不是石头垒的,是三百二十个匠人用断指、用焚尸、用被夺走的每口呼吸砌的。" 他望向关城外来往的商队,驼铃声中隐约传来《断指谣》的调子,"以后过往行人看见这碑,就该知道:大吴的边墙不是青砖砌的,是匠人骨头堆的;大吴的律法不是朱砂写的,是匠人血灌的。"

酉时三刻,居庸关的暮色漫过碑顶。永熙帝的车驾已启程回京,碑前的梅枝忽然颤动,两三片早开的花瓣落在 "丙巳初一陈六" 的名字上,红土与粉瓣相衬,竟似匠人当年按在状纸上的血手印。谢渊知道,这场历时七载的追凶,终将在这方碑石上画上句点 —— 当 "铁骨冰心" 的碑额映着北斗,当碑阴的匠人名字连成星河,那些曾被碾碎在砖窑里的冤魂、被刻进酒器中的编号、被写进降表的血债,终于在律法的晴空下,凝成了永不风化的定边铭。

戌时初刻,更夫的梆子声在关城回响。谢渊摸着碑上未干的红土,忽然明白,所谓定边铭碑,从来不是为了铭记战功,而是为了让后世子孙看见:当清吏的铁骨与匠人的忠魂相遇,当律法的朱砂与血债的红土相融,任何逆贼的阴谋,都终将在这方碑石前,显露出最真实的模样 —— 而他,不过是接过父亲的断笏,在居庸关的风雪里,替那些无声的匠人,刻下了他们本该被铭记的姓名。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ixmao)玄桢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