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臻姑姑。”
容臻耳边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
是大队长容国伟。
他国字脸,皮肤黝黑。
此时,容国伟一脸严肃透着几分威严。
他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但干净的蓝色工装,下身搭配着一条黑色粗布长裤。
领口和袖口、裤脚打着补丁,针脚细密。
衣着简朴干净。
有一种这个年代特有的村干部味道。
容臻微微颔首,旋即刹车,一只脚落地停下了车,“建学校要多少钱?”
“郭会计计算,至少需要2万块钱。”
“这些年我那份果树的收益有多少?”
建国之前,新意识跟容老爷子在老宅住了两年;建国之后,两人去了宁海县定居。
果树那一半的收益由容国伟保管。
“每年至少有4500~5000块,容臻姑姑,现在一共有块2角三分。”
“捐2万建学校,建好一点。”
说着,容臻身体微微前倾在车篮掏出一沓钱。
还是一沓崭新的钞票。
在阳光下。
金属防伪线如同一条灵动银龙。
“你现在去帮忙找人准备贡品和除草,小工五毛,宰杀师傅一块。”
“速度快点,三个小时之后祭祖。”
她抽出四十张五元钞给容国伟,“这一沓钱有五百。这些年辛苦你了,你将大队发展得很好,这二百块奖励你的。剩下的是祭祖帮工的工钱,如果不够你从那些果树的存折扣。”
容臻端着长辈范说了几句。
容国伟张了张嘴,最终点了点头。
没有推辞。
他家里人口多。
每天吃饭只能吃个五分饱。
有了这一笔巨款工钱,家里未来能吃过几顿饱饭。
看着容臻十几年如一日年轻的脸庞,容国伟心里有些别扭又有些高兴。
容臻这一支过得好,容氏一族至少有一个依靠,灾年荒年不会饿死。
“爹,账本拿来了!”
不远处,一个跟容国伟长相相似的青年飞奔跑来。
手里还拿着本子印章红泥。
身后还跟着一群八卦的人。
容臻扫了一眼存折,存折记载只有存进,没有取出,容国伟十分正直,没有偷偷摸摸搞别的小动作。
除了存折还有捐款文件,以及海市寄房管局寄来的书信。
“这是什么?”
“捐款建学校?”
“容臻你捐多少钱?”
容臻这一支是当大官了,容家大队上了年纪的人基本都清楚。
容臻没兴趣跟人讨论这种问题。
在捐款文件签了字就走了。
有些大娘仗着年纪大说她不尊重老人,
容臻还没走远,身后传来容国伟的怒喝声。
“郭二娘,容臻姑姑是我爹那一辈的,也算是你的长辈,你不尊重她,还跑来这边说三道四,是闲的没事干?”
郭二娘脸色讪讪。
心里埋怨大队长说话不给面子。
容臻一个年轻姑娘哪能充当长辈。
郭二娘选择性忘记容臻已经三十几岁了。
李大嘴是个混不吝的,一点儿也不怕容国伟的怒火,她又继续问:
“容臻捐多少钱?”
“李大嘴你家打算捐多少?郭二娘你家又捐多少?”
“我家没钱!”
“我家也没钱,容臻家有钱,不捐多一点肯定说不过去啊。”
李大嘴说话无所顾忌。
说话没个把门。
容国伟脸色不喜,“有钱也是辛辛苦苦在战场上拼搏的,关你们什么事?容臻家里人都不在大队,捐钱建学校也是方便大队的孩子,你们要知道感恩。”
“老大,拿广播室的钥匙给我。”
“好。”
片刻之后。
广播喇叭传来一阵电磁波刺耳的滋滋声。
【大家请注意!】
【接下来要宣布一件大事,请大家先暂停手头的工作,注意听广播。】
容国伟严肃的声音在广播传遍整个大队。
此时八月底,正是春小麦的收获季节。
金色麦浪在阳光下波澜起伏,容家大队男女老少在麦田挥汗收割。
听到广播,大家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
【容家旧时学塾前段时间在暴雨天气倒塌,村委会干部投票表决建立新学校,这件事大家应该有所耳闻。现如今收到容臻同志果树近些年部分收益的捐款,一共2万块全部用于建立大队小学.......】
听到广播里的数额,麦田里的人炸开了锅。
“我的天!她近些年就有这么多的收益?”
“这不是废话?每天分到我们头上的都有七八角,她一个人就有一半的收益,肯定很多钱。”
“不得了了,这跟地主老爷剥削有什么两样。”
有人刚愤愤不平地说了一句,旁边所有的容姓队员几乎将目光看了过来。
“这些果树本来就是容臻先祖置办的族产,果树中间那块石牌有刻字记载.......”
“跟他们说这么多浪费口水,干脆把这些外姓人全部赶走算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