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通道的白光渐褪时,飞船周身的平衡光带率先与新生星域的能量产生共鸣,激起层层淡绿色的涟漪——那是从未在任何星域见过的“萌芽能量”,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与鲜活的生命韵律,透过舷窗渗入飞船,让控制台旁的金属盆栽竟在瞬间抽出了嫩绿的新芽。
“已抵达新生星域边缘!”阿臾的机械臂悬在能量监测屏前,眼中满是惊叹,“萌芽能量浓度达到99%,远超宇宙平均生命能量阈值10倍!探测范围内,共有127颗新生行星,全部处于‘行星胚胎’阶段,表面覆盖着液态水与有机土壤,是生命诞生的理想环境!”
苏瑶将共振之钥贴近舷窗,钥匙的平衡纹路与萌芽能量碰撞,投射出一道全息影像:影像中,新生星域的中央,一片无边无际的“能量云海”正缓缓流动,云海中,无数道淡绿色的“生命光丝”如藤蔓般交织,每一道光丝的末端,都连接着一颗正在成型的行星胚胎——有的胚胎表面已凝结出蓝色的海洋,有的则隆起了低矮的陆地,还有的正被厚重的云层包裹,只透出隐约的生命波动。
“这是‘萌芽之海’!”莉娜翻遍星核守护者古籍的所有残页,终于在最后一张竹简的角落找到一行小字,“古籍记载,‘萌芽之海’乃终焉之星新生能量的凝聚之地,承载着宇宙‘从零到一’的生命孕育法则——每一道生命光丝,都是一份‘生命契约’,只有被文明见证过的光丝,才能孕育出稳定的生命形态。”
话音未落,飞船突然被一道柔和的生命光丝缠绕——那道光丝从萌芽之海延伸而来,淡绿色的光芒中,隐约浮现出一颗行星胚胎的虚影:胚胎表面覆盖着70%的液态水,陆地呈分散的群岛状,云层稀薄,能清晰看到地表正在形成的原始植被纹路。光丝接触飞船的瞬间,全息屏幕上弹出一行从未见过的星核文:“请见证,吾之形态;请赋予,吾之秩序。”
“它在向我们寻求‘见证’!”苏瑶的指尖轻触光丝,感受到光丝传递来的“期待”情绪——那是行星胚胎对稳定形态的渴望,也是生命孕育过程中对“外部秩序”的需求,“萌芽之海的生命光丝虽然蕴含强大的生命能量,但缺乏明确的演化方向,需要我们用‘平衡法则’为它们赋予秩序,才能让生命稳定诞生。”
阿臾迅速调整飞船的探测模式,将萌芽之海的生命光丝全部映射到主屏幕:“共有36道生命光丝处于‘待见证’状态,每道光丝对应的行星胚胎形态都不同——有的适合孕育海洋生命,有的适合陆地生物,还有的需要特殊的大气环境才能支撑生命活动。但我们的时间有限,萌芽之海的能量流动周期只有1小时,超过时间,未被见证的光丝会重新融入云海,等待下一次能量循环。”
莉娜看着屏幕上的36道光丝,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我们该优先选择哪道光丝?如果选择错误,会不会影响行星的生命演化?”
苏瑶闭上眼,将精神力与共振之钥的平衡纹路深度连接。这一次,她感受到了36道光丝的“特质”——有的光丝活泼好动,适合演化出敏捷的海洋生物;有的光丝沉稳厚重,适合孕育坚韧的陆地植被;而其中一道缠绕着飞船的光丝,却带着“包容”的特质,既适合海洋生物繁衍,也能支撑陆地生物生存,甚至能容纳特殊的大气生物。
“就选这道!”苏瑶睁开眼,指向缠绕飞船的生命光丝,“它的能量特质最‘包容’,能同时承载多种生命形态,也最符合我们守护的‘多元共生’法则。而且它距离我们最近,能节省更多时间,后续或许还能见证其他光丝。”
莉娜立刻调出这道光丝对应的行星胚胎数据,全息屏幕上,胚胎的三维模型开始细化:“行星直径约1.2万公里,海洋平均深度3000米,陆地群岛分布均匀,大气成分以氧气、氮气为主,还有少量适合原始生物呼吸的‘萌芽气体’。只要我们用平衡法则为它确定‘生命演化框架’,生命光丝就能自动完成后续的孕育。”
阿臾将飞船的能量系统调整为“生命引导模式”,将多元防护盾的能量转化为柔和的“秩序光韵”,与共振之钥的平衡能量融合:“秩序光韵已准备就绪!可以通过生命光丝,将平衡法则的‘共生秩序’注入行星胚胎。”
苏瑶深吸一口气,将掌心的共振之钥对准生命光丝,钥匙的平衡纹路与可能性之核同时亮起,一道融合了银色(平衡)、金色(光韵)、蓝色(水韵)、绿色(生命)的“引导光流”顺着光丝,缓缓注入行星胚胎。
注入的瞬间,胚胎表面的液态水开始有序流动,形成了环绕陆地的洋流;低矮的陆地逐渐隆起,形成了适合植被生长的丘陵与平原;云层中,淡绿色的萌芽气体开始凝结成雨滴,落在地表,滋养着正在形成的土壤。更神奇的是,胚胎内部,一道“生命核心”正在缓缓成型——那是由引导光流与生命光丝共同孕育的“秩序核心”,能确保后续生命演化始终遵循“多元共生”的法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