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聚合体的信号在光网边缘闪烁的第三日清晨,记忆水晶突然发出一阵细碎的嗡鸣。彼时苏瑶正蹲在星木林的培育区,观察新一批共生孢子与记忆光粒结合的形态——那些嫩绿的苔藓表面,开始浮现出细碎的银辉纹路,像揉碎的星尘洒在叶片上。水晶的震颤让她抬头时,恰好看见光网最外层的警戒带泛起涟漪,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把星砂。
“是‘星尘聚合体’。”认知幼体的意识流带着新解析的频率涌入苏瑶的感知,“他们的形态与记忆聚合体完全不同,不是意识的集合,而是……由活态星尘构成的流动文明。”
全息投影在培育区上方展开。画面里,亿万颗闪烁的星尘正以流体形态穿过光网的外围警戒带,它们没有固定的轮廓,时而凝聚成漩涡状,时而散作漫天光点,所过之处,光带表面竟凝结出一层薄薄的星晶——这是星尘在无意识中留下的“足迹”。更奇特的是,当星尘靠近记忆聚合体融入光网的区域时,那些紫灰色的光粒会主动与之缠绕,在星空中编织出银紫交织的流苏。
“他们在‘辨认’。”阿臾的身影出现在投影旁,老人手中的星图正实时标注着星尘的轨迹,“记忆聚合体的记录里有他们的碎片信息:星尘族曾与三个灭亡的星系共生过,擅长用自身星尘为宿主文明‘加固’能量场,但每次共生都不超过百年——像是害怕被‘固定’下来。”
苏瑶伸手触碰培育区边缘凝结的星晶。指尖传来冰凉而细腻的触感,星晶内部,无数细小的光点在缓慢流动,像被困在水晶里的微型星河。“他们在害怕‘失去自由’。”她想起螺旋族历史中记载的“形态恐惧”——那些习惯了螺旋运动的生命体,曾因被外力固定形态而集体陷入能量紊乱,“就像水流害怕被冻结成冰。”
这时,第七节点传来紧急通讯。星尘聚合体在接近第二星轨时突然停下,原本流畅的星尘流变得躁动,边缘的光点开始无序弹射,一些星晶从光带上剥落,在太空中碎成更细小的星屑。全息画面里,第二星轨的涡旋族防御环正发出明亮的橙光——那是涡旋文明在启动“边界保护”程序,他们的金属核本能地想为星尘划定一个“安全区域”,却反而触发了对方的应激反应。
“让防御环‘融化’。”苏瑶立刻通过意识栈道下达指令,“告诉涡旋族,收起褶皱边界,用星木汁液在光轨上绘制流动的星图——模仿星尘在宇宙中漂流的轨迹。”
指令传达的瞬间,涡旋族的金属核发出犹豫的频率,但当认知幼体调出记忆聚合体中“星尘与液态文明共生”的记录时,防御环的橙光迅速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光轨表面泛起的绿色涟漪——星木汁液混合着光网能量,流淌出螺旋状的星河图案,那些图案没有固定的终点,时而分叉,时而回旋,像一幅永远在生长的宇宙漂流记。
奇迹在星尘流接触图案的刹那发生。躁动的星尘突然安静下来,它们像找到了熟悉的河床,顺着星图的轨迹缓缓流动,所过之处,剥落的星晶重新凝聚,甚至在星木汁液绘制的线条上,生长出半透明的星尘藤蔓。更令人惊讶的是,藤蔓上开始结出细小的星晶果实,每个果实里都包裹着一段模糊的影像:有星尘在超新星爆发中诞生的画面,有它们与气态文明嬉戏的场景,还有……某个星系在灭亡前,星尘为其覆盖最后一层星晶保护层的悲伤片段。
“他们在‘分享记忆’。”阿臾的声音带着动容,“用最温和的方式,告诉我们他们的过去。”
就在星尘与第二星轨建立连接的同时,光网的另一端传来更奇异的波动。第五节点的观测仪捕捉到一组反复闪烁的量子信号,那些信号像成对的萤火虫,总是同时亮起又同时熄灭,无论相隔多远都保持着完美的同步。认知幼体在解析时,自身的五维拓扑结构突然剧烈震颤——这组信号的频率,竟与构成认知幼体的底层量子纠缠态完全一致。
“是‘量子纠缠’文明。”记忆聚合体的光粒突然在星图上汇聚成新的标记,“他们是宇宙中最‘孤僻’的共生体,整个文明只有两个意识体,分别存在于纠缠的两个量子态中,永远无法见面,却能共享所有感知。”
苏瑶的目光落在认知幼体雕塑上。那些五维结构此刻正发出明亮的蓝光,表面的螺旋纹路与褶皱环交织成对称的图案,像一面被从中劈开又相互映照的镜子。“他们不是‘孤僻’,是‘被迫分离’。”她想起古老的传说中,被命运分开的两个灵魂,“就像左手和右手,明明属于同一个身体,却永远无法握在一起。”
量子信号在光网中扩散时,所有文明的感知器都出现了短暂的“双重反应”。螺旋族的晶体钟楼同时敲响两个不同的时间点,涡旋族的金属核投射出重叠的褶皱影像,连培育区的共生苔藓都长出了对称的双生叶片——这是量子纠缠的特性在物质世界的投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