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历史直播间: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 > 第620章 乞丐皇帝68

刘季表示,死道友不死贫道,损友难道不就是这个时候拿来应急的吗?

不过刘季最终还是凭借着为数不多的良心,向秦始皇求救:“陛下!!陛下!!始皇陛下!!政哥!!臣冤枉啊!臣现在都已经归顺大秦了,天幕上的那个刘邦干的事儿,跟我刘季有什么关系!!”

这倒也是,嬴政轻咳了一声,武将们这才作罢。

不过,看看嬉皮笑脸的刘季,嬴政也有点微妙的不爽。

虽然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但谁让刘季跟天幕上的刘邦同根同源呢!打他一顿出出气,似乎也不是不行!

只不过在朝堂上这么干,有失大秦风范,要不还是悄悄的吧,可以选一个好看一点的麻袋,让蒙恬去!!

刘季感觉浑身一阵恶寒,好像被什么人盯上了。

刘季看着天幕上那个超级能惹事的刘邦,心有戚戚,原本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够有文化的刘季瞬间歇了改名的心。

刘季这个名字多好啊!多不起眼!

至于胡亥嘛,还是再挨一顿打吧!

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对朱元璋这种事无巨细都想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性格真的服气了。

百姓有多少财产他也要管啊?养什么牲畜也要知道?中原这么多人呢!怎么调查的过来啊!

这也太异想天开了!

二凤觉得不行!

明朝的百姓们则是对户联丢失之事深有感触。

想当初户帖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怎么上心,这就导致不少人都把自己的户联给弄丢了。

原本大家觉得,只需要多交点钱,就能在官府那里重新补办一份,没想到,拿了钱,户联的补办也很艰难。

甚至有百姓拿出钱来,官府都不愿意收,执意要把人当作逃犯流民对待!

他们这才开始重视这小小的一张纸!

现如今户联可是比他们全家都重要,可是要藏好了!

【有人可能要说了,这不是挺好的吗?反正老朱所谓的掌握每一个百姓的财产也做不到,只能在心里想想,那这个制度不就很好用吗?】

【那当然是因为老朱根本就不死心啊!】

【洪武十四年,在一次次试验了其他的方法之后,黄册制度也应运而生。】

【“黄”指的就是新生儿,黄册是一种高于户帖的户籍补充制度。】

【明朝仍旧给每一户人家发放户帖,但规定每隔十年时间,都会对百姓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普查过后,会以户为单位,详细的把百姓们相关的信息统计起来装订成册,这就是所谓的黄册。】

【黄册也要一式两份,层层上交,最终在中央形成一套以黄纸为封面的正册和三套以青纸为封面的底册。】

【在黄册上,朱元璋稍微实现了自己对百姓了如指掌的想法。】

【黄册在明朝,就相当于我们的中央数据库,古代没有我们这样发达的科技,只能用这种笨办法保存数据。】

【为了能够更好的存放黄册,朱元璋还将京城附近的玄武湖直接封起来了。】

【老朱将玄武湖的百姓们迁走,并且明令禁止任何人出入玄武湖,将这里建造成了存放黄册的后湖档案库。】

【朱元璋看黄册的初稿时,发现百姓们的职业参差不齐,这让朱元璋觉得不便于管理百姓,所以老朱规定了百姓们的籍属。】

【籍属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然后再往下细分,比如民户又被分为儒户、医户等,匠籍又被分为各种手工业户籍。】

【看着也还不错,但难受的是,老朱不知道怎么想的,把籍属给固化了。】

【也就是说,一个人,他在明初是军户,那么他的子孙后代都是军户,如果一个人是医户,那么他的子孙后代也都要学医!】

{造黄册我是没什么意见的,但是后来的固化籍属,就很莫名其妙!}

{我每次看到这一段,都很想要问问老朱,你之前就是个乞丐,怎么不把自己的籍属写成乞丐,然后让你的子孙后代都当乞丐啊!}

{就是,自己当了皇帝,改换门庭,现在却禁止百姓们往上爬!!}

{明朝时候,改换门庭最好的方式就是科举考试当官,虽然老朱固化了籍属,但是并没有禁止军户和匠籍参加科举哦!}

{楼上,虽然没有禁止,但是其中的难度你是一点都不说啊!}

{还有转折?}

{明初,尤其是洪武年间,军户和匠籍想要参加科举,那简直就是难如登天!}

{因为军户和匠籍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工作要做,要轮班服役的,这些人光服徭役就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哪还有时间去学习考科举啊!}

{籍属固化之后,考科举改换门庭就相当于改换籍属,想要脱离军籍或者匠籍,改换为民籍,是需要皇帝亲自下旨同意才行的!}

{那完蛋了,有哪个普通百姓敢去找皇帝要圣旨啊!}

{没事,后来的皇帝也感觉到了不对,成化年间,这种制度就有所松动了,籍属不再影响百姓们参与科举考试的资格了。}

{朱元璋真的不考虑一下天赋问题吗?要是有人就是在学医或者是学手艺方面完全没天赋怎么办?}

{可能老朱觉得祖祖辈辈流着同样的血,不可能没天赋吧!}

{老朱的这项政策不止禁锢了百姓的发展,同样也害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明朝的御医都是从医户中挑选的,但是有的人就是学不好医,这导致明朝是唯一一个,御医的水平比不过民间大夫的朝代!}

{哦,是那个明朝皇帝易溶于水的笑话吧!}

明朝的皇帝们不知道说什么好,原来自己的御医还比不上民间的普通大夫?

那他们的身体健康怎么才能得到保障啊!

还有,什么叫做明朝皇帝易溶于水啊!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怎么可能溶在水里!

难道是说他们很多皇帝因为水死了?狐疑.jpg

溺水而亡吗?

不对,既然天幕说了,这项制度坑了明朝的后世皇帝,那么就证明皇帝们溺水之后还是有的救的,只不过因为御医们学艺不精,导致皇帝还是死了!

喜欢历史直播间: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请大家收藏:(ixmao)历史直播间: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