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辫太阳病脉症并治下篇1-3

外感伤寒,全身没有很高的热度,但出现口燥渴、心烦,背部微微怕冷的症状,应当用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

【注释】伤寒患者,身体没有很高的热度,不烦躁也不口渴,口中感觉正常,背部怕冷,这种情况用附子汤治疗,属于少阴病。如今这位伤寒患者,身体没有很高的热度,可知热邪逐渐从表传入里。出现口燥渴、心烦的症状,可知热邪已经传入阳明经。虽然有背部微微怕冷这一症状,看似像少阴病,但少阴病的特点是口中感觉正常,现在患者口燥渴,说明口中不正常。背部怕冷,并非阳虚导致的怕冷,而是因为阳明经内的热邪熏蒸于背部,致使出汗后肌肤疏松,所以才微微怕冷。因此用白虎汤,使其药力直入阳明经,大力清解里热,加用人参,是特意考虑到患者出汗后肌肤疏松的情况。

【集注】喻昌说:这一条对病症的辨别最为细致。脉象必定是滑而带浮,全身没有很高的热度,又不明显怕冷,只是背部微微感觉怕冷,这表明表邪即将解除。患者口燥渴、心烦,说明里热已经非常炽盛。不能再犹豫等待,而应当赶紧清热解表,否则恐怕时间一长,热邪深入,津液枯竭,就难以挽回了。

外感伤寒,表证没有解除,同时胃脘部有水饮之邪,出现干呕、发热并且咳嗽的症状,或者伴有口渴,或者伴有下利,或者伴有咽喉梗塞,或者伴有小便不通畅、小腹胀满,或者伴有气喘的,用小青龙汤主治。

【注释】“伤寒表不解”,指的是脉象浮紧、头痛、身体疼痛、发热、无汗、怕冷等症状依然存在。“心下有水气”,指的是出现干呕与咳嗽的症状。然而水饮导致的病症并不单一,所以说:或者口渴,或者下利,或者咽喉梗塞,或者小便不通畅、小腹胀满,或者气喘,这些都是水饮之邪致病的症状,因此都用小青龙汤,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加减来主治这些病症。经典中说:三焦是负责疏通水道的器官,水液由此排出。膀胱是储存津液的器官,通过气化作用才能排出尿液。太阳经受到邪气侵袭,如果没有水饮之邪,病症只在经络;如果有水饮之邪,病症必然会影响到脏腑。病在脏腑则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三焦的水液运行就会失去正常通道,水饮停留在上焦,就会出现咳嗽、气喘,或者咽喉梗塞;停留在中焦,就会出现口渴、干呕,或者腹部胀满;停留在下焦,就会出现小便不通畅、小腹胀满,或者下利。凡是水液运行所经过的地方,都可能因水饮停滞而发病。小青龙汤既能发散太阳经表的实邪,又能消散三焦的寒饮,也是发汗方剂中的峻猛之剂,与大青龙汤都很有名。一个用于治疗太阳经表实邪所致的热躁,一个用于治疗太阳经表实邪兼有的寒饮。

【集注】程知说:这一条阐明了伤寒表症没有解除,水饮积聚在胃脘部,采用散寒涤饮的治法。

汪琥说:《伤寒明理药方论》中说:青龙汤主治风寒两伤的疾病,确实如此。伤寒表证不解,可用麻黄来发汗;中风表证不解,可用桂枝来发散。只是当表证不解,又加上胃脘部有水饮之邪时,就不是这两个方剂所能发散的,必须用小青龙汤,才能祛除表里的邪气。

小青龙汤药方

麻黄(去除芦节,三两)、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甘草(炙,三两)、半夏(洗净,半升)、桂枝(三两)、细辛(三两)。

以上八味药,加入一斗水,先煮麻黄,煮至水减少二升,去掉上面的浮沫,再放入其他药物,继续煮至药汁剩下三升,滤去药渣,每次温服一升。

加减法

若口渴:去掉半夏,加栝楼根三两。

若咽喉梗塞:去掉麻黄,加炮附子一枚。

若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去掉麻黄,加茯苓四两。

若气喘:去掉麻黄,加杏仁半升(去掉皮和尖)。

若轻微下利:去掉麻黄,加荛花(如鸡蛋大小,炒至颜色变红)。

【按语】加荛花如鸡蛋大小,炒至颜色变红,这肯定是传抄书写有误。因为《本草》记载,荛花属于芫花一类药物。用它来攻逐水饮,药力非常峻猛。五分剂量就能使人腹泻数十次。怎么会为治疗水饮停聚导致的轻微下利,而用鸡蛋大小的荛花呢?似乎应当改为加茯苓四两。

【方解】太阳病有水饮停聚的情况分为两种:一是中风有汗,属于表虚,是五苓散的适应证;二是伤寒无汗,属于表实,是小青龙汤的适应证。表实无汗,所以合用麻黄汤与桂枝汤来解表。去掉大枣,是因为它性质黏滞;去掉杏仁,是因为没有气喘症状,若有气喘症状,仍需加上;去掉生姜,是因为已有干姜,若有呕吐症状,仍需使用生姜。配伍干姜、细辛,药性极温且发散力强,使寒邪与水饮都能通过发汗而解除;配伍半夏,以驱逐痰饮,清除未尽的水饮;配伍五味子,收敛肺气,以收敛耗散损伤的肺气。如果口渴,去掉半夏加天花粉,避免燥烈之性,以滋生津液;如果轻微下利以及咽喉梗塞、小便不利、小腹胀满,都去掉麻黄,使其作用侧重于里而不是表。加附子以散寒,那么咽喉梗塞可止住;加茯苓以利水,那么轻微下利可停止,小腹胀满也可消除。这个方剂与越婢汤都治疗水饮溢于肌表而导致的腹胀水肿,适合通过发汗来解表的病症,用药后往往能迅速消除症状。越婢汤治疗有热的情况,所以方中以石膏为君药,来消散阳水;小青龙汤治疗有寒的情况,所以方中配伍干姜、桂枝来消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