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删补名医方论1-3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删补名医方论1-3

作者:医衣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3 13:32:22

犀角地黄汤

主治因热邪损伤导致的吐血、鼻出血、便血,以及妇人血崩、赤淋等病症。

生犀角、生地黄、白芍、牡丹皮。

以上四味药,先将生地黄、白芍、牡丹皮这三味药加水煎煮,滤去药渣后,加入生犀角汁,趁热服用。

【注释】吐血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劳伤,二是努伤(勉强用力而受伤),三是热伤。对于劳伤引起的吐血,治疗以调理虚损为主;努伤导致的吐血,治疗以去除瘀血为主;热伤引发的吐血,治疗则以清热为主。热邪损伤人体上部阳络就会出现吐血、鼻出血,损伤人体下部阴络就会出现便血。这个方剂主要治疗热伤导致的出血病症,所以使用犀角,它能清泻心火,从根本上消除热邪。生地黄可凉血,进而生成新血。白芍能收敛血液,防止血液妄行。牡丹皮则可破除瘀血,驱逐体内的瘀滞。这个方剂虽说有清热降火的作用,但实际上也能滋阴;虽说有止血的功效,但实际上也能祛瘀。瘀血去除则新血生成,阴液得到滋养则热邪自熄,这可以说是探寻到病症根源的治疗方法。如果心火独盛,就添加黄芩、黄连来清泻火热;如果有瘀血阻滞导致胸痛,就加大黄、桃仁来逐瘀。

四生丸

用于治疗阳盛阴虚,血热不受制约而肆意妄行,从而出现吐血或鼻出血的病症。

生地黄、生柏叶、生荷叶、生艾叶(各取等量)。

以上四味药,捣烂后制成药丸,形状如鸡蛋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开水化开后服下。

【集注】柯琴说:阴虚时阳气就会无所依附,于是虚火上炎至三焦上部;阳热过盛就会损伤阳络,所以血液向上从口鼻溢出。大凡草木的特性,生用性凉,经过炮制后则性温;熟用有补益作用,而生用则有泻下功效。这四味药均为清寒之品,全部选取生用,并捣烂制成药丸,这样能完整保留其水性,不经过火煮,更是远离火的特性。生地黄富含膏脂,能清心肾之火,且是疏通血脉的源头。柏叶指向西方(西方属金,对应肺),可清泻肺金,调节营卫之气。艾叶气味芳香,入脾胃经,具有去除瘀血、化生新血的作用。荷叶效法于震卦(震为雷,对应春季、东方、肝,有生发之意),入肝经,能发挥和畅藏血、摄血的功用。五志所化生的火邪得以清除,五脏的阴液各安其位,那么就能达到阴阳平衡,气血归经的状态。这个方剂,可以暂时用来遏制肆意妄行的热血,但如果过多使用,反而会损伤营血。因为血液遇寒,瘀血就难以消散,新血也就无法生成。倘若只知道清火凉血,而不使用归脾汤、养荣汤等方剂来善后调理,很少有人不病情迁延,历经时日而危及生命的。这并非是方剂本身不好,而是错误用药者的过错啊。

当归六黄汤

主治阴虚有火,致使人体出现盗汗症状。

当归、生地、熟地、黄芪、黄芩、黄连、黄柏。

加水煎煮后服用。

【注释】清醒时出汗称为自汗,入睡后出汗称为盗汗。阴寒过盛就会导致阳虚,阳气不能在体表起到固护作用,所以出现自汗。阳热过盛就会导致阴虚,阴液不能在体内起到镇守作用,所以出现盗汗。如果是阴阳平和的人,卫气白天在阳分运行而使人清醒,夜晚在阴分运行而使人入睡,阴阳协调平衡,疾病又从何而来呢?只有阴虚有火的人,入睡时卫气进入阴分运行,阴虚不能资助阳气,阳火因此亢盛并在阴分相争,所以阴液不能内守,外泄而形成出汗;清醒时卫气又运行到体表,阴分得以平静,所以出汗停止。方中用当归滋养阴液,生地、熟地滋补肾阴,使阴液得到滋养。用黄芩清泻上焦之火,黄连清泻中焦之火,黄柏清泻下焦之火,使三焦之火得以平复。又在诸多寒性药物中加入黄芪,平庸的医生不理解,认为这是多余的药,并且说阳热亢盛的人不宜使用,却不知其中的精妙意义正在于此!因为阳热在阴分相争,出汗导致营阴亏虚,那么卫气也会随之虚弱。所以加倍使用黄芪,一方面是为了恢复已经虚弱的肌表卫气,另一方面是为了固护尚未稳定的阴液。经典中说:阴阳平衡协调,人的精神状态才能正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集注】吴琨说:杂病中的盗汗,与伤寒病中的盗汗不同。伤寒盗汗是因为半表半里的邪气没有完全清除,杂病的盗汗则只是阴虚有火罢了。伤寒盗汗以和解肌表为主,杂病盗汗则以救阴最为急迫。所以用补阴的药物,辅佐泻火的药物,明智的人应当加以分辨。

黄芪建中汤

主治虚劳病,症见里急不舒、心悸、鼻出血、腹中疼痛、夜间做梦遗精、四肢酸痛、手足心感觉烦热、咽干口燥,以及各种气血阴阳不足等诸多病症。

药物组成为:黄芪、胶饴、白芍、甘草、桂枝、生姜、大枣。

以上七味药,加水煎煮后服用。

【集注】喻昌说:虚劳发展到出现亡血失精、津液干枯的程度,治疗就很困难了!《内经》中对于针刺砭石无法治疗的病症,主张用甘味药物来调理,《金匮要略》遵循这一原则创立了黄芪建中汤,通过迅速健运中焦脾胃之气,使饮食增加、津液旺盛,从而达到充血生精的目的,恢复真阴的不足。方剂仅使用谷物稼穑产生的甘味药物作为基本味道,而酸、辛、咸、苦等味道的药物都不使用,因为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方法了。然而用药贵在恰到好处,不仅呕吐的患者不能使用建中汤这类甘味药物,即使稍微感觉有气滞的情况,更应当考虑甘味药物使用过量,会使人出现中焦胀满。至于大建中汤,是大力振奋中焦阳气,小建中汤则有稍稍建立中焦之气的意思,理中汤有调和治理的含义,治中汤有分别治理的意思,补中汤、温中药,无一不是首先注重调理中州脾胃的意思。由于伤寒病是外邪侵入体内,这些方法难以全部适用,仲景仅在方名前冠以“小”字,略微暗示其用意,到了《金匮要略》才详尽阐述建中的含义。后人举一反三,创制出乐令建中汤、十四味建中汤等,深入阐发了建中的主旨。学习的人在领悟和运用时,应当领会其中的大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