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删补名医方论1-1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删补名医方论1-1

作者:医衣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3 13:32:22

古代的医方,要遇到合适的人才能传授,不是合适的人就不会轻易透露。所以扁鹊、仓公都将自己的方剂视为禁方,不轻易传授给他人,这确实是对医方极为重视。后汉时期,张机撰写了《伤寒杂病论》,才开始创立众多方剂,并公之于天下。因此在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年号)以前,人们苦于没有有效的方剂;到了北宋元丰(宋神宗年号)之后,虽然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但内容繁杂,缺乏明确的指导方向,不能作为可靠的标准。如今广泛收集《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诸多医书,以及王好古、李杲、刘完素、朱震亨、张从政、薛己等各位医家的优秀方剂,采集记录编成一部书。医方的理论阐释始于成无己,到了近代则有吴琨、李中梓、柯琴、汪昂等诸多医家。他们对于医方虽然各自都有所阐发,但其中有的选择不够精准,论述不够详尽。于是重新推究这些方剂的创立意图,综合其要点,删去繁杂部分,补充缺漏之处,使其内容清晰明了,将其命名为《删补名医方论》,以此来为后世医家提供参考借鉴。

独参汤

主治元气极度虚弱,出现昏厥,脉象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病症。以及妇人崩漏、生产时大量失血,导致血晕的情况。

人参(用量依据患者情况、病症而定)

必须选用上等品质的人参,浓煎后一次性服下。待元气逐渐恢复后,再根据具体病症进行药物的加减。

【集注】柯琴说:一个人关乎一世的安危,必定要重视其权力并让其专司其职;一味药关乎一个人的生死,就应当加大其用量并单独使用。所以前代贤医对于气息几近断绝、血液即将脱失的病症,单独使用二两人参,浓煎后一次性服下,能够在瞬间挽回生命,这不是其他药物可以替代的。如今使用人参的人,担心可能会补住邪气,所以只是稍微尝试着用一点,或者添加一些具有消耗作用的药物来监制它,这样权力不重,药力不专,病人又怎能依靠它得以生存呢?就像古代方剂霹雳散、大补丸,都是利用一味药的特长而取得最迅速的疗效,对于独参汤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按语】如果病症兼有其他病因,那么就应当随机应变。在独参汤中,有的添加熟附子,以补阳气并使厥逆之症回转;有的添加生地,以凉阴血并制止吐血、鼻出血;有的添加黄芪,以固护肌表防止出汗;有的添加当归,挽救血液脱失之症;有的添加姜汁,以消除呕吐症状;有的添加童便,以制止阴虚烦躁;有的添加茯苓,使水液运化生成津液,治疗消渴和泄泻;有的添加黄连,抑制火逆上冲,治疗噤口毒痢。这是通过药物相互配合、相互辅助而取得成效,又怎么会损害独参汤“独用”的特点呢?比如薛己治疗中风,在三生饮中加入一两左右的人参,来控制病邪,这才是真正善于使用独参汤的做法。

参附汤

用于治疗阴阳气血突然虚脱等病症。

人参 附子(制)

水煎煮后服用。

【注释】在人出生之前就存在的,叫做先天;出生之后才产生的,叫做后天。先天之气藏于肾,是由父母赋予的;后天之气源于脾,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是气的本体,本体主安静,所以胎儿在母体胞胎中时,依赖母亲的气息来滋养生气,此时精神内藏而生机平静。后天之气,是气的功用,功用主活动,所以形体发育之后,依靠水谷精微来滋养身体,此时精神焕发而身体运动。人与自然遵循相同的规律,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互为用,所以后天之气得到先天之气的资助,就能够生生不息;先天之气得到后天之气的滋养,才能变化无穷。倘若起居不谨慎就会损伤肾脏,肾受损则先天之气虚弱。饮食没有节制就会损伤脾脏,脾受损则后天之气虚弱。要补后天之气,没有比人参更好的;要补先天之气,没有比附子更好的,这就是参附汤创立的缘由。肾脾两脏虚弱程度不同,人参和附子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为主药,这两味药相互配合,使用得当的话,就能在瞬间于无形之中化生出元气,片刻内在命门之中产生阳气,是最为神奇快捷的方剂。如果是表虚自汗,就把附子换成黄芪,方剂名为人参黄芪汤,可补气兼止汗。若是失血导致阴液亡失,把附子换成生地,方剂名为人参生地黄汤,能固气兼救阴。对于寒湿导致的厥冷出汗,将人参换成白术,方剂名为术附汤,可除湿兼温里。阳虚引起的厥冷出汗,把人参换成黄芪,方剂名为芪附汤,能补阳兼固表。这些都是参附汤的转换变化方法,医者若能加以扩充运用,其中的精妙之处是无法全部表述完的。

生脉饮

治疗热邪损伤元气,出现气短、身体倦怠、口渴、出汗。

人参、麦门冬、五味子

水煎煮后服用。

【注释】经典医籍中说:人体的大气积聚在胸中,由肺所主司。暑热之邪侵袭肺脏,肺脏受损则气也会受到损伤。所以会出现气短、身体倦怠以及气喘咳嗽等症状。肺主司皮毛,肺脏受伤就会失去对体表的卫护功能,所以会出汗。热邪损伤元气,元气受损就不能化生津液,所以会口渴。在这个方剂中,以人参为君药来补气,实则就是补肺。以麦冬为臣药来清泄热气,也就是清肺热。以五味子为佐药来收敛耗散之气,也就是敛肺。吴琨说:一方之中,一药补养、一药清热、一药收敛,滋养元气的方法完备了。之所以命名为“生脉”,是因为脉象得到元气的充养就会充实有力,失去元气的充养就会虚弱无力。李杲说:每月服用生脉饮,再加上黄芪、甘草,方剂名为生脉保元汤,能让人的气力充沛涌出;如果再加入当归、白芍,方剂名为人参饮子,可治疗气虚导致的气喘咳嗽、吐血、鼻出血,这也是虚火可补的例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