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症并治第十九

老师说:患跌蹶病,患者只能向前行走,不能后退,针刺小腿肚部位,刺入二寸,这是太阳经受伤。

【按语】病症和针刺方法都不详细,必定有缺漏文字,不解释。

病人常常出现手指、手臂肿胀跳动,身体也随之颤动,用藜芦甘草汤治疗。

【按语】病症不详细,方剂也缺失,不解释。

藜芦甘草汤方(缺失)

转筋这种病症,患者足背和小腿强直,脉象上下直行,略微弦紧,若转筋牵引到腹部,用鸡屎白散治疗。

【注释】“臂”同“背”,古时通用。“臂脚直”指足背强直不能屈伸,这是转筋的症状。“脉上下行”指脉象迢迢长直,略微弦紧不柔和,这是转筋的脉象。体内有寒的人,外界寒邪强盛就会导致手足拘急转筋,疼痛难忍,严重的会牵连到腹部,致使少腹拘急疼痛。用鸡屎白散治疗,以祛除风寒痹阻在筋脉的邪气。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

以上一味药制成散剂,取一方寸匕,用**水调和,温服。

阴狐疝气这种病,阴囊一侧偏大或偏小,睾丸有时进入腹中,有时降到阴囊,用蜘蛛散治疗。

【注释】“偏有大小”指睾丸左右大小不一。“时时上下”指睾丸能进入腹部,时出时入。疝气,是厥阴经的病症,因其与狐狸的出没情状相似,所以如此命名。用蜘蛛散治疗,因其能入肝经,可治疗少腹拘急疼痛。

【集注】赵良说:睾丸上下活动,如同狐狸出入没有定时,所以叫狐疝。

李彣说:“偏有大小”说的是睾丸,“时时上下”指的是睾丸进入小腹、出现在阴囊中。

尤怡说:阴狐疝气,是寒湿之邪侵袭阴部,导致睾丸患病,睾丸或左或右,大小不同;或上或下,出没没有规律,所以叫狐疝。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煎) 桂枝(半两)

以上两味药制成散剂,取八分一匕,用开水送服,每日服两次,也可以制成蜜丸服用。

【集解】尤怡说:蜘蛛有毒,服用能使人通利,配合桂枝的辛温之性,可入阴分驱逐寒湿之气。

有人问:患腹痛且体内有虫,脉象如何辨别?老师说:腹中疼痛,脉象应当沉,若呈弦脉,反而洪大,所以体内有蛔虫。

【按语】通过洪大脉象辨别腹痛有虫,其原理不明确,必有缺漏文字,不解释。

蛔虫引发的病症,会让人吐出涎沫,心(此处指胃脘部)痛,发作有定时,服用攻下药也不能止痛,用甘草粉蜜汤治疗。

【注释】蛔虫,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食虫。蛔虫引发的病症,发作有定时,发作时会让人吐出涎沫,胃脘部疼痛得想死,即便服用攻下的毒药,因这不是积滞的疼痛,而是蛔虫引起的疼痛,所以不能止痛。用甘草粉蜜汤治疗,是因为蛔虫遇到甘味的蜜会上行,遇到铅粉(此处“粉”指铅粉)会被杀死,这是从治法。

【集注】徐彬说:发作有定时,即不是一直疼痛,这与虚寒那种绵绵不断的疼痛不同。服用毒药不能止痛,那么治疗气滞、治疗血瘀,以及攻寒逐积的药物,都不会有效,所以用甘草粉蜜汤治疗。白粉能杀虫,甘草与蜜既能调和胃气,又能引诱蛔虫。

李彣说:《灵枢》讲:蛔虫活动会使胃松弛,胃松弛则廉泉穴张开,所以涎液下流,让人吐出涎沫。蛔虫向上进入膈中,心在膈上,所以胃脘部疼痛,片刻蛔虫下膈,疼痛就停止,所以发作有定时。廉泉,是任脉上的穴位,在颔下骨尖中间。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以上三味药,用三升水,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掉药渣,加入粉和蜜,搅拌均匀,煎成薄粥状,每次温服一升,病好即停止服用。

【集解】李彣说:蛔虫遇到甘味就会活动,这是其本性喜好。胡粉(铅粉)有毒能杀虫,将铅粉放在甘草蜜汤中,引诱蛔虫食用。

蛔厥症,应当吐出蛔虫,现在患者安静,却又时而烦躁,这是因为内脏虚寒,蛔虫向上进入膈中,所以烦躁,片刻又停止,进食后呕吐又烦躁,是因为蛔虫闻到食物气味而出,患者应当会自行吐出蛔虫。蛔厥症,用乌梅丸治疗。

【按语】“此为脏寒”的“此”字,应当是“非”字,如果是“此”字,就是脏厥,与辨别蛔厥的含义不相符。

【注】蛔厥,指因蛔虫疼痛导致手足厥冷。如果是内脏虚寒疼痛厥冷,则不会吐出蛔虫,这就是蛔厥与脏寒厥症的区别。安静而时而烦躁,是蛔虫向上进入膈中,所以烦躁,片刻又停止,进食后又呕吐又烦躁,是因为蛔虫闻到食物气味而出。用乌梅丸治疗,是因为蛔虫遇到酸味就会安静,遇到辛味就会潜伏,遇到苦味就会下行,方中大量的酸味、辛味、苦味药物,确实是治疗蛔虫病的重要方剂。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掉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以上十味药,分别捣细过筛,混合在一起。用苦酒浸泡乌梅一宿,去核后,放在五升米下蒸,饭熟后将乌梅捣成泥状,与其他药物混合均匀,放入臼中,加入蜂蜜杵捣二千下,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饭前,用开水送服十丸,每日服三次,逐渐加量至二十丸,禁食生冷、滑腻、腐臭等食物。

【集解】李彣说:乌梅味酸,黄连、黄柏味苦,桂枝、蜀椒、干姜、细辛味辛,因为蛔虫遇到酸味就会停止活动,遇到苦味就会安静,遇到甘味就会上行,遇到辛味就会下行。然而胃气虚寒,用人参、附子温补;呕吐导致津液损耗,用当归辛润,这样蛔厥症就可以痊愈。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ixmao)【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