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风云:孝公托孤》
第一章:病重之虑
秦孝公嬴渠梁躺在榻上,面色苍白如纸,曾经那英气逼人的眼眸如今也黯淡了许多,往昔指点江山、力推变法的豪迈之气仿佛已被这病痛消磨殆尽。寝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动,似也在为这大秦即将面临的变故而忧心。
卫鞅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病榻上的孝公,心中满是忧虑与不舍。他深知,眼前这位君主,是自己变法得以施行的最大倚仗,若没了孝公的支持,这一路走来所遭遇的重重阻力,怕是会瞬间将新法淹没。
孝公艰难地抬起手,示意卫鞅靠近些,声音微弱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卫鞅啊,寡人的身体,怕是越发不行了,这大秦的未来,可就全交托在你手上了。”
卫鞅赶忙单膝跪地,握住孝公的手,眼眶泛红:“君上莫要这般说,您吉人自有天相,定能早日康复,继续带着秦国走向强盛。”
孝公微微摇头,苦笑一声:“你我心里都清楚,生死有命,寡人之躯,已无力再支撑太久。太子驷尚年幼,虽如今对新法也有了几分认识,可还需你悉心教导,方能担起这大秦的重任啊。”
说着,孝公喘了几口气,缓了缓又接着道:“寡人已决定,任命你为太傅,日后你要辅佐太子,让他好好遵循新法,切不可让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强盛局面毁于一旦。”
卫鞅重重地点头:“臣定当竭尽心力,辅佐太子,守护新法,让秦国能在诸侯之中永远屹立不倒,不负君上所托。”
第二章:太子受命
太子驷被召进了寝殿,看着病榻上形容枯槁的父亲,年少的他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强忍着泪水,跪在榻前:“父王,您一定要好起来啊,儿臣还等着您带儿臣巡视大秦山河呢。”
孝公慈爱地看着太子驷,抬手轻轻摸了摸他的头:“驷儿,为父怕是不能再陪你走以后的路了,今日唤你前来,是有重要的事要叮嘱你。”
太子驷哽咽着:“父王,您说,儿臣一定铭记在心。”
“卫鞅先生,乃是我大秦的大功臣,他所推行的新法,让秦国从积弱之中一步步走向强大,你日后定要好好向他学习,不可有半分懈怠,要将新法继续推行下去,让秦国的百姓能一直安居乐业,让我大秦的军队能永远威震诸侯。”孝公一字一句地说道,每一个字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太子驷转头看向卫鞅,眼中满是敬重,恭敬地行礼:“先生,日后还请多多指教,驷儿定当谨遵父王教诲,好好学习新法。”
卫鞅回礼:“太子谦逊好学,日后必成大器,臣定当倾囊相授,辅佐太子光大秦国。”
孝公看着这一幕,微微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可那笑容里又藏着无尽的担忧,他知道,这大秦未来的路,依旧布满荆棘,只愿太子和卫鞅能携手闯过重重难关。
第三章:朝堂波澜
消息很快传遍了朝堂,旧贵族们听闻孝公要任命卫鞅为太傅,一个个坐不住了。太傅甘龙在府中气得直跺脚,他那花白的胡须都跟着颤抖起来:“这卫鞅,一个外来之人,竟要做太傅,简直是胡闹!先王的礼制都被他搅得乱七八糟了,如今还想掌控太子,这大秦的根基怕是要被他彻底毁了呀!”
甘龙的门生们也纷纷附和:“老师,咱们可不能坐视不管啊,得想办法阻止才是。”
甘龙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哼,且先看看,孝公如今虽病重,但余威尚在,不可轻举妄动。不过,等那一日真的到来,咱们定要让这卫鞅知道,这大秦,可不是他能随意拿捏的。”
而另一边,公子虔倒是沉默了许久,他心中对卫鞅的恨意依旧未消,可经历了这许多事,也明白卫鞅变法确实让秦国变强了不少。只是一想到自己曾因新法受过的种种惩罚,心里就不是滋味。他暗自思忖:“卫鞅如今权势更盛了,若真让他辅佐太子,日后还有我等的立足之地吗?可若公然反对,怕是也难以服众,毕竟这新法的成效大家都看在眼里啊。”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各方势力都在盘算着自己的下一步棋。
第四章:卫鞅的筹谋
卫鞅深知自己被任命为太傅后,面临的局势越发复杂了。他回到府邸,坐在书房中,对着烛火沉思良久。变法这些年,得罪的旧贵族不在少数,他们定然不会善罢甘休,如今孝公病重,他们怕是会想尽办法来对付自己,阻碍新法继续推行。
“景监啊,如今这局势,你怎么看?”卫鞅对着前来的景监问道。
景监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大人,那些旧贵族可都憋着坏呢,咱们得早做防备啊。太子那边,虽说如今对新法有了认可,但毕竟年少,容易被人蛊惑,咱们得想法子让太子彻底坚定推行新法的决心才好。”
卫鞅点头:“你说得对,我明日便去与太子详谈,将这新法的利弊,秦国面临的局势,都细细讲与他听。另外,对于那些旧贵族,咱们也得时刻留意他们的动向,绝不能让他们钻了空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