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永安第一官学”的未来做出安排之后,王德海一行人,并未停歇,而是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永宁县城。
他们的下一站,是县城东街那间规模不大,却因为医术高明、收费公道而始终门庭若市的“济世堂”医馆。
此刻,医馆之内,年过半百、须发已有些斑白的吴大夫,正佝偻着身子,耐心地为一名手臂脱臼的顽童,进行着复位。
他手法娴熟,动作轻柔,口中还温和地安慰着那哭得涕泪横流的孩童,全然没有注意到,医馆之外,早已被身披金甲的御林军,围得水泄不-通。
当王德海一身华服,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缓步走进这间充满了浓郁药香的医馆时,所有正在看诊的百姓,都吓得瞬间噤声,纷纷跪倒在地。
吴大夫也是心中一惊,他安顿好那名孩童,连忙上前,便要行礼。
“吴大夫,不必多礼。”
王德海笑着将他扶住,眼神中,带着一丝真诚的敬意。
他来之前,皇后娘娘曾极其详细地,向他描述过眼前这位老大夫的事迹。
“咱家今日前来,是奉了皇后娘娘的私人嘱托。”
王德海看着这位,在曾经那场席卷了整个永宁县的凶险重症流感之中,不畏生死,几乎以一人之力撑起了半个县城的大夫,缓缓说道:“娘娘说,医者仁心,悬壶济世,乃是天下间最大的功德。她永远也忘不了,当初,在她还只是一个小小农女之时,是您,救治了他的父亲,还传授医术。更是在大灾时不计身份,不图回报,与她并肩作战,齐心协力,才最终战胜了那场可怕的疫病,救下了无数百姓的性命。”
“皇后娘娘……她……她还记得那些事?”
吴大夫浑浊的老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
他只记得,当初那个叫苏晓晓的丫头,聪慧得不像凡人。
在他因为药材耗尽而束手无策、几近绝望之时,是她,如同变戏法一般,源源不断地拿出了那些药性奇佳的救命草药。
也是她,提出了“隔离”、“消毒”、“分发汤药”等闻所未闻的防疫之法。
可以说,那场功德,他吴某人,只占了三成,而那个小丫头,至少占了七成!
“自然记得。”
王德海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赞叹。
“皇后娘娘常说,一点善心,当有善报。她知道,吴大夫您不求名,不图利。金银俗物,恐污了先生的风骨。所以,陛下与娘娘,特意为您准备了一份杏林中人,最需要的小小‘心意’。”
他说着,从身后的小太监手中,接过了一个古朴的楠木长盒。
他将木盒打开,一股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由无数种珍稀药材混合而成的奇异清香,瞬间弥漫了整个医馆!
所有闻到这股香气的人,都只觉得神清气爽,仿佛浑身的暗疾,都被洗涤了一遍!
只见木盒之内,静静地躺着两样东西。
一样,是一本用上好的蚕丝锦缎装订而成的、厚厚的书籍,其封面之上,用金线绣着六个古朴的大字——《皇家内库·杂症-集解》。
另一样,则是三株用玉盒小心安放的、年份至少在五百年以上的**人参、何首乌与血灵芝!其品相之完美,其灵气之充沛,简直闻所未-闻!
吴大夫的呼吸,瞬间停止了!
他作为一个医者,痴迷于医术药理一生!
他哪里会看不出眼前这两样东西的价值?!
那三株**灵药,已是传说中的救命神药,有市无价!
而那本《杂症集解》!
他只是颤抖着翻开第一页,看到上面那关于“破伤风”的病理分析与“清创缝合之术”的详细图解时,他那双捧着书籍的手,便开始剧烈地颤抖了起来!
这……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医书了!
这分明是一座足以让他窥探到全新医学天地的无上宝库啊!
这其中的任何一种方子或疗法,若是传扬出去,都足以让天下无数的病患,免于死亡的厄运!
“吴大夫,”王德海看着他那如同痴迷般的表情,笑道:“娘娘说了,这本医书,乃是那位‘海外异人’所赠,天下只此一本。而这几株灵药,则是陛下与娘娘的心意,专门用来给您研究药理之用。他们希望,这些东西,能助先生的医术,再上一个台阶,为天下的百姓,造更多的福。”
“这……这……这份恩情,草民……草民何以敢当!何以敢当啊!”
吴大夫激动得老泪纵横,他没有谢什么天恩,而是对着医馆外,那些同样满脸震惊的病人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知道,有了这些,他,能救更多的人了!
这份赏赐,真正赏到了他的心坎里!
……
在完成了对所有“故人”的封赏之后,钦差队伍,终于来到了他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永宁县衙。
当值的县令赵明远,早已在门口,诚惶诚诚地等候多时。
他看着王德海公公那张似笑非笑的脸,心中七上八下,不知这位代表着天家颜面的大人物,最后,会如何“安排”自己这个最早“投诚”的县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