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摇摇头,小拳头攥得紧紧的:“爸爸会背好多古诗,还会用电脑画作战地图!”
苏窈轻抚儿子的头发:“记住,军人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智慧和勇气。
“你看,爸爸站在讲台上的样子,是不是很帅?”
朝阳的眼睛亮了起来:“我要把这个给王浩看!”
“不必了。”苏窈关上手机,“真正强大的人不需要证明什么。就像爸爸常说,军人的荣誉不在别人的评价里,而在自己的责任担当中。”
周末的军事博物馆参观成了转折点。
当解说员讲到维和部队时,朝阳突然指着展板惊呼:“妈妈快看!这是爸爸!”
玻璃展柜里,一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苏窈在海外执行任务时教当地儿童识字的场景。
“这位解放军同志后来荣获了和平勋章。”解说员笑着补充,“听说他每次写信回家,都会用子弹壳给孩子们做算术题。”
暮云立刻骄傲地挺起胸膛:“我爸爸最厉害了!”
周围的游客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有个戴红领巾的小女孩甚至跑过来要签名。
回家的公交车上,朝阳一直摩挲着博物馆送的纪念徽章。
“妈妈,我决定了。”男孩突然郑重宣布,“我要当像爸爸那样的军人,但我要先考上国防科技大学!”
苏窈望着儿子坚毅的侧脸,恍惚间看到了丈夫年轻时的模样。
通话末尾,暮云抱着电话不肯撒手:“爸爸,我今天学会写'军'字了!“
小家伙得意地展示着歪歪扭扭的铅笔字,却没注意到母亲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泪光。
秋去冬来,大院里的梧桐树落尽了叶子。某个飘雪的清晨,门卫送来个盖着军邮戳的包裹。
拆开层层油纸,竟是陆砚京亲手做的松木战舰模型,甲板上整整齐齐刻着全家人的名字。
“爸爸说这是用边境的雪松做的。”朝阳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舰桥,“每道纹路都是天然的迷彩。”
模型被安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从此每天放学,孩子们都会围着它写作业。
有天苏窈下班回家,发现模型旁边多了个黏土捏的小哨兵,底座贴着暮云歪歪扭扭的字条:“保护爸爸的船”。
春节前夕,视频通话时陆砚京的脸被高原阳光晒得黝黑。
他神秘地宣布:“这次任务结束后,上级特批了半个月探亲假。”
屏幕那端突然传来集合哨声,他匆忙起身,“对了,包裹里那面小国旗...”
通话戛然而止。
全家翻遍包裹才在夹层里找到一面巴掌大的布质国旗,边缘还沾着些沙粒。
朝阳把它郑重地别在模型桅杆上,暮云则每天都要踮脚检查“爸爸的国旗”有没有歪。
除夕夜,全城烟花绽放时,苏窈的手机收到条加密信息:“已启程,勿念。”
她望着窗外的雪,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同样飘雪的除夕,刚恋爱的苏窈也是这样突然接到任务,只在她的课本里夹了张写着“等我回来”的纸条。
大年初三,孩子们正在院子里堆雪人,突然听见汽车引擎声。
一辆风尘仆仆的军绿色吉普停在了门前,车门打开的瞬间,暮云手里的雪球“啪”地掉在地上。
“爸爸!”
“爸爸!”
两个小身影炮弹般冲向那个熟悉的高大身影。
陆砚京弯腰接住孩子们,抬头望见妻子站在门口,围裙上还沾着面粉。他们相视一笑,无需言语。
晚饭时,陆砚京从行军包里掏出个铁盒:“驻地孩子们送给朝阳暮云的。”
里面装满用弹壳打磨的象棋,每颗棋子都刻着不同的汉字。
最特别的是一枚金光闪闪的勋章,上面镌刻着“最美军属”四个字。
“这是...”
“大家投票选的。”陆砚京将勋章别在妻子衣领,“感谢你守护着我们的大后方。”
夜深人静时,苏窈发现丈夫不在床上。
她寻到书房,暖黄的台灯下,苏窈正轻轻擦拭着那个松木战舰模型。
“怎么不多睡会儿?”
“想多看看家。”他伸手将她揽入怀中,“每次回来,都发现孩子们又变了模样。”
模型旁的家庭相册翻开着,最新一页贴着朝阳的满分试卷和暮云的涂鸦。
陆砚京的指尖抚过那些痕迹:“你把他们教育得很好。”
窗外,新年的第一场雪静静飘落。
苏窈望着相册里丈夫身着军装的挺拔身影,突然想起多年前那个站在军校门口红着脸递情书的青年。
时光改变了容颜,却从未改变那双眼睛里坚毅而温柔的光。
“下次任务...”
“我知道。”她按住丈夫的嘴唇,“家里有我。”
“爸爸,这次能待多久?”
朝阳仰着小脸,手指紧紧攥着陆砚京的衣角。
厨房里飘来煎饺的香气,暮云已经迫不及待地爬上餐桌,眼巴巴地望着冒着热气的锅。
陆砚京蹲下身,平视着儿子的眼睛:“十五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