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停之后,静室中的灵力仍在空气中缓慢浮动。叶凌霄悬在半空的手微微一颤,似在犹豫是否继续动作。
他指尖微收,掌心压住剑柄,体内龙珠之力悄然回旋,自丹田沿经脉徐徐推进。左臂深处那股滞涩感尚未散去,如同锈蚀的锁链卡在关节之间,每一次灵力流转都需额外耗费心神校准节律。
沈清璃低头凝视掌中冰晶,倒影纹路仍在缓慢旋转,与圆盘主符文错位运行。她未动声色,只将死息自指尖渗出,沿着冰面边缘划出一道极细的弧线,模拟风起前的共振频率。冰层内蓝光微震,倒影纹路的转速稍稍放缓,却仍未同步。
“先稳住节律。”她开口,声音低而平,不带起伏。
叶凌霄颔首,收回手,转而以剑意内敛,引导龙珠之力绕行周身三周,最终沉入右掌。他蹲身,将玉鼎、灯盏、竹简三器依风起前的三角布局复位——玉鼎居前,灯盏偏左,竹简靠右,间距分毫不差。沟壑纹路在他灵力触及的瞬间泛起微光,随即又沉寂下去,仿佛被某种无形之力压制。
沈清璃将冰晶轻轻置于圆盘外环凹槽,恰好对准倒影纹路浮现的位置。她指尖再度划破,血珠滴落冰面,却不渗透,只在表面凝成一层薄雾般的血膜。死息随之渗入,冰中倒影纹路骤然一滞,蓝光跳动两下,竟开始以“三缓一急”的节奏明灭,与灯盏底座“息一归元”四字的光频隐隐呼应。
叶凌霄立即以剑尖轻点沟壑纹路,每三息一引,第四息归元,节奏精准如钟摆。灵力顺着纹路流入圆盘,外环符文逐段亮起,蓝光不再跳跃断裂,而是连成一道断续弧线,自边缘向内蜿蜒。
“有用了。”他低声道。
沈清璃未应,只将左手覆于冰晶之上,死息持续输出。冰中倒影纹路的旋转逐渐被拉入主符文节律,两者间的错位幅度缩小。当第五次节律循环完成时,内外纹路终于短暂同步,蓝光贯通至第二环。
就在此刻,沈清璃眼角微动。
冰晶与石面接触的边缘,倒影纹路在死息渗透的瞬间,显现出一个极小的符号——形似双环交叠,中央一点微光,宛如闭合之眼。它只存在不足一息,便随蓝光波动湮灭。
她未出声,只将指尖血珠再次凝于掌心,暗中记下符号轮廓。
叶凌霄察觉符文响应趋于稳定,便将龙珠之力转由剑鞘传导。他将剑横置地面,剑鞘尾端抵住沟壑起点,剑柄朝向圆盘。灵力自掌心涌入剑鞘,经金属传导后流入纹路,避免经脉直接承受负荷。左臂的滞涩感随之减轻,灵力输出更为平稳。
蓝光再次推进,第三环符文亮起。
然而,当灵力流经内层路径时,忽然出现偏移,蓝光断裂于玉鼎与竹简之间的节点。沈清璃死息维持已达极限,掌心血膜开始干涸,冰晶表面浮现细微裂痕。
“再来。”她道,声音略显沙哑。
叶凌霄未停,继续以剑鞘导流,节奏不变。沈清璃咬破舌尖,以新血重凝死息,再次注入冰晶。这一次,她将冰晶嵌入圆盘外槽,原为固定符文石之用,如今恰好卡住冰体,形成稳定支点。死息自槽底渗出,如根须蔓延,将冰晶与圆盘基座牢牢连接。
灵力闭环再度启动。
龙珠供能,剑鞘导流,死息定频,三器响应。蓝光亮起,外环符文依次点亮,路径流畅,很快贯通至第三环。叶凌霄调整器具顺序奏效,第四环符文缓缓亮起。
沈清璃目光微凝。
玉鼎内壁不知何时凝出一层极薄霜层,霜纹非对称几何,而是呈波状螺旋,自鼎口向底部延伸。那纹路走向,竟与叶凌霄左臂纹路末端的曲折完全一致。
她未动,只悄然分出一缕死息,渗入霜层。霜未化,却在死息接触的瞬间,泛起微弱银光,转瞬即逝。
叶凌霄此时正专注于符文推进,未察觉异样。他见路径稳定,便尝试加大灵力输入,试图触达第四环。蓝光刚触及内环边缘,忽然一阵细微震颤自地面传来,沟壑纹路中的灵力流出现紊乱,蓝光闪烁频率骤变。
“停。”沈清璃低声。
叶凌霄立刻收力,剑鞘离地三寸,灵力中断。蓝光缓缓退至第三环,重新稳定。
“系统精度不足。”他沉声道,“每次推进到第三环,路径就会偏移,像是缺了什么。”
沈清璃盯着冰晶,倒影纹路已完全同步主符文,旋转速度与“三缓一急”节律一致。她忽然道:“不是缺了什么,是顺序不对。”
叶凌霄抬眼。
“风起前,你挪动玉鼎,改变了布局。”她指向地面,“当时灯盏底座‘息一归元’泛光,符文蓝光短暂闪烁。后来你还原三角位,才重新接通路径。说明器具顺序,本身就是钥匙。”
叶凌霄沉默片刻,缓缓点头。
他起身,将玉鼎向前再移一步,置于圆盘正前方,距离缩短三寸。灯盏则向左偏移半尺,竹简后撤半步,形成新的三角顶点。他以剑尖轻点沟壑,重新输入节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