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5章 阳泉市《郊区》

阳泉市郊区,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其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7°47′-38°05′,东经113°19′-113°43′之间 。东面、南面与平定县相连,西面与寿阳县毗邻,北面与盂县交界,并且环抱阳泉市城区、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沿海经济带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纽带。全区总面积512.93平方千米,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朴实的人民,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阳泉市郊区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便已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西汉时期,这里置上艾县,郊区境域为上艾县地,开启了有文字记载的行政归属篇章。此后,历经朝代更迭,其归属也不断变迁。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上艾县被废,孝昌年间(525 - 527年)又复建并改名石艾县,郊区境域随之属石艾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原仇县设置,此时郊区境域分属石艾县、原仇县两县地;大业二年(606年),原仇县更名盂县,境域又变为石艾县、盂县两县地。唐代武德八年(625年),石艾县、盂县同属受州;贞观八年(634年),受州被废,两县改属并州;天宝元年(742年),石艾县更名广阳县,郊区境域为广阳县、盂县两县地,五代时期归属依旧。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平定军建立,四年后广阳县改名平定县,郊区境域属平定县、盂县两县地。金大定二年(1162年),平定军改为平定州;兴定年间(1217 - 1222年),盂县升为盂州,境域属平定州、盂州两州地。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平定县并入平定州,归属未变。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盂州改为县,郊区境域为平定州、盂县地。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州升为直隶州,盂县成为其属县,境域属平定州。

到了民国时期,阳泉郊区的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民国元年(1912年),平定州改为平定县。民国26年(1937年)11月,平定(路北)县抗日政府成立,12月,平(定)西县、平(定)东县抗日政府成立;次年,盂县抗日政府成立。此时,本区以正太铁路为界,分成路北、路南两部分,路北的东村、西南舁、牵牛镇一带属盂县,其余属平定(路北)县,两县同属晋察冀边区;路南,小河、泊里一带属平(定)东县,其余属平(定)西县,两县同属晋冀豫边区。民国30年,盂县东南部的牵牛镇、东村等92个行政村划归平定(路北)县。民国32年(1943年)1月,寿东县抗日政府成立,7月改称盂寿县,原属晋察冀边区的辛兴、旧街乡正太铁路以北地区及燕龛乡属寿东县(盂寿县);民国34年(1945年),盂寿县撤销,上述地区复归平定(路北)县。民国35年(1946年),平(定)东县、平(定)西县合并为平定(路南)县。民国36年(1947年)5月,阳泉设市,7月置二区;民国37年(1948年),改设二、三、四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改设二、三、四、五、六区,9月,阳泉市改称阳泉工矿区。

新中国成立后,阳泉郊区的行政区划也历经多次调整。1950年,改设二、三区公所;1953年,复置二区;1956年,二区改称荫营区;1957年,荫营区、站上区合并为阳泉市郊区;1958年,平定县、阳泉市郊区合并,仍称阳泉市郊区;1961年,撤销阳泉市郊区,设市直人民公社;1963年,恢复荫营区;1969年,荫营区改称阳泉市郊区,此后基本稳定下来。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阳泉郊区这片土地孕育出众多杰出人物。如清代着名地理学家张穆,便是大阳泉村人。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在地理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张穆着有《蒙古游牧记》等重要着作,对蒙古地区的地理、历史、民俗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详细记载,为后人了解蒙古地区提供了珍贵资料,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对后世学者产生深远影响 。

二、乡镇简介

荫营镇

荫营镇是阳泉市郊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郊区中部。全镇总面积约62.8平方千米,人口众多,约5.6万人。这里交通便利,207国道贯穿其中,阳盂公路、荫林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纵横交错,使得荫营镇与周边地区紧密相连。荫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始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的玉泉山关王庙,是全国现存最早的宋代建筑之一,庙宇建筑风格独特,为典型的宋代纯木结构建筑群体,分内外两院,以正殿为主体,由献殿、过门马殿、南北配殿、围插廊、戏台、山门、忠恕牌坊、落箭亭、饮马亭等组成,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荫营镇的经济发展较为多元化,工业方面,耐火材料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享有“中国荫营耐火城”的美誉。从上世纪50年代起,当地凭借优质的铝矾土资源和祖辈相传的冶炼技艺,开创了耐火产业发展先河,进入80年代后期达到鼎盛,虽历经产业转型升级,但至今在全国耐火材料市场仍占据重要地位。农业方面,以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为周边城市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同时,荫营镇的商业也较为繁荣,拥有多个集市和商业街,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