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之给记忆年表的新碑石描金时,林砚舟正往第七部记忆年表周围的空地上摆放第七代时光环。暮春的阳光透过环体的镂空花纹,在"联合国世界纪念典范"证书上投下环形的光斑,像给七十年后的时光环镀了层会流转的金边。
"要让光环的圆心刚好对着年表的中轴线。"他用卷尺测量间距,指腹的薄茧蹭过光滑的金属环面,"这样未来人绕环而行时,会感觉我们刚把光环摆进场地,不是锈蚀的旧环。"陈砚之望着他鬓角被阳光染成雪色的发丝,忽然发现今年的他对"循环"格外痴迷——会让护工每天记录光环的反光角度,说"要让时光的流转永远圆满";会在外孙的年表系统里添加"环表共振程序",连社区的金属匠都笑着说:"林先生把每圈光环都当成时光的年轮,连弧度的误差都要控制在记忆的精度里。"
外孙推着时光环组件跑来,工作第五十五年的男孩举着"全球时光环脉图谱"兴奋地喊:"太爷爷,我们的时光环成了世界循环文化遗产!"图谱收录着五大洲的环形印记:1958年省图的墨圈、1980年樱花院的花环、2055年挪威的极光环、南非的石环,最神奇的是光环的明暗会随记忆年表的数字变换,七十年后的人能"站在环心,看见1958年的省图在光环里旋转"。林砚舟立刻让孩子把图谱的全息中枢装在时光环的中心,郑重地说:"要让未来人知道,我们的春天不是孤立的环与表,是环表共生的第七个时光环。"
陈砚之的画笔在画布上流淌,她正在创作《光环里的轮回》。画中的第七个时光环被纵向剖开:表层是1958年的省图环影,中层是不同金属的纹路交织,底层是全球环匠的指印,最深处的环芯里藏着道发光的循环线,连接着林砚舟摆的"省图记忆环"与挪威的"极光环",像条穿越维度的时空隧道。"这里要画只绕环的萤火虫,"林砚舟忽然蘸着荧光黄,在画面角落画了只振翅的虫,"要让它也当巡环者,七十年后说不定能告诉未来人:'第七个环的直径,等于当年阿砚在省图画圆的圆规跨度'。"
他说的是1958年的春分,她在省图的笔记本上画植物标本图,圆规张开的跨度刚好能框住整片叶子,他量着针尖的距离说"这跨度要记进光环的基因里"。后来时光环的直径始终分毫不差,物理学家惊叹"这是金属对几何的永恒臣服"。此刻望着他眼里的温润,陈砚之忽然明白,有些瞬间的跨度,会被岁月酿成永恒的维度,连当年的针尖,都成了如今环沿的切线。
护工端来新蒸的环形米糕,竹盘里的米糕嵌着七种果仁。"林先生凌晨就去揉面了,"护工笑着说,"要给绕环的未来人垫肚子,结果把糕蒸得边缘开裂,自己尝了口还说'带点缺口的才像时光的真实,太圆满就少了遗憾的温度'。"陈砚之拿起块米糕,清甜的香里带着果仁的脆感,忽然想起他当年在省图门口买的糖圈,也是这样把芝麻多的那圈给她,自己吃边缘的面边。
冬至那天,社区组织"绕环接力"活动。每个人都往时光环里添加"环形记忆":有老人的祖传铜环、艺术家的金属雕塑、孩子的彩纸圆环。曾孙把沾了记忆年表石粉的光环碎片拼在环体上,说"给光环留点岁月的质感",话音刚落,第七个时光环突然泛起七彩的光晕,所有环形物件自动组成1958年省图的穹顶形状,光环的转动频率与时光钟的滴答完全同步,像场跨越时空的环表圆舞。
植物图鉴的最新页,夹着片特殊的标本:是用"世界循环文化遗产"证书复印件做的,背面用红笔写着行小字:"当你站在第七个时光环中心时,或许我和太奶奶已经变成了环上的光斑,但请相信,我们的目光还在每道光环里,你绕环时,会感觉有两道影子跟着你的脚步——那是我们在说'慢慢走,环上的每个点都藏着个起点'。"林砚舟把这页折成环形,轻轻塞进时光环的底座暗格,说要"给未来的绕环人加份循环指南"。
夏至那天,世界循环文化研究专家来检测时光环。当激光测距仪对准第七个环的圆心时,设备突然投射出立体场景:年轻的林砚舟在省图帮陈砚之捡掉落的圆规,两人的身影与此刻老两口的倒影在环心重叠,生成"跨世纪共环"的光影,光环突然分解成无数个小环,在空中拼出"生生不息"的字样。林砚舟望着光影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盛着阳光,像两圈被岁月磨亮的光环。
夜里的月光在时光环的环体上投下银色的光晕,像层融化的银汞。陈砚之替林砚舟掖好被角,发现他枕边的植物图鉴翻开着,最新页贴着张全球环形物的拼贴画,旁边有护工代笔的字迹:"今天的月光把光环照成了银色的河,你说'每个环都是时光的句号,也是新的冒号'。原来最好的循环,是让终点都成了起点的伏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