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之给那只新蜜罐系上铜铃流苏时,林砚舟正往甜味信使机器人的储物格里放第七代味觉密钥。暮春的阳光透过流苏的间隙,在"AI味觉系统专利证书"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给七十年后的赴宴者递了张镶金边的请柬。
"要让流苏的长度刚好能碰到机器人的传感器。"他调整着绳结的位置,指腹的薄茧蹭过冰凉的金属表面,"这样未来人启动时,会听见我们准备了十八年的迎宾铃,不是仓促的招呼。"陈砚之望着他鬓角被阳光染成雪色的发丝,忽然发现今年的他对"赴约"格外郑重——会让护工每周擦拭时光树旁的石桌石凳,说"要让春日宴的席位永远光洁";会在外孙的系统里添加"宴客指南",标注"最佳品尝温度:与1958年省图午后相同",连社区的宴会策划师都笑着说:"林先生把每个春天都当成宴席日,连花瓣的摆放角度都要合礼仪。"
外孙牵着背着标本匣的曾孙跑来,工作第二十年的男孩举着份"春日味觉宴方案"兴奋地喊:"太爷爷,我们的跨时空宴会入选全球文化交流项目了!"方案里的菜单写着"前菜:时光树嫩芽沙拉(配1958年栗子油)主菜:七瓣果实酿(填VR投影的回忆碎)甜品:AI调和的五代甜汤",最末行标注着"赴宴者需携带'个人甜味记忆'作为伴手礼"。林砚舟立刻让孩子把方案刻在石桌的桌面,郑重地说:"要让未来人知道,我们的春天不是孤独的回味,是能围坐分享的春日宴。"
陈砚之的画笔在画布上流淌,她正在创作《宴席的温度》。画中的石桌摆满跨越时空的餐具:青瓷碗里盛着带掌纹的樱花羹,银盘里放着会发光的七瓣果,最中央的白瓷汤煲上,铜铃流苏与林砚舟的拐杖倒影相连,汤面的涟漪里浮着无数个重叠的笑脸,从1958年的青涩到2093年的从容,像朵层层绽放的记忆之花。"这里要画只衔杯的燕子,"林砚舟忽然蘸着墨黑,在画面角落画了只展翅的燕,"要让它也当宴客,七十年后说不定能告诉未来人:'第七个席位的杯沿,还留着当年省图茶缸的温度'。"
他说的是大学毕业那天,他们在省图的茶缸里泡了樱花茶,她的杯沿留下道浅浅的唇印,后来他总说"这是春天给我们盖的赴宴章"。此刻望着他眼里的温润,陈砚之忽然明白,有些器物上的痕迹,会被岁月酿成赴宴的凭证,连当年的茶渍,都成了如今宴席的座次牌。
护工端来新蒸的艾草青团,竹盘里的青团上印着银杏叶的纹路。"林先生凌晨就去采艾草了,"护工笑着说,"要给赴宴的未来人当开胃小点,结果把糯米和得太黏,自己尝了口还说'黏糊糊才像团圆,太松散就少了滋味'。"陈砚之拿起一个青团,清甜的香里带着艾草的微苦,忽然想起他当年在省图门口买的芝麻汤圆,也是这样把带馅的那碗推给她,自己啃实心的糯米团。
清明那天,社区组织"宴席彩排"活动。每个人都带来自家的传家菜:有带着煤炉烟火气的红烧肉,有装在玻璃罐里的数字腌菜,有3D打印的记忆形状点心。曾孙把第七代蜜罐里的糖浆倒进公用的汤煲,说"这是太爷爷的甜,要让所有人都尝到",话音刚落,时光树的叶片突然沙沙作响,飘落的花瓣在石桌上拼出七个席位的轮廓,每个席位前都浮现出不同年代的餐具,像场提前开场的春日宴。
植物图鉴的最新页,夹着片特殊的标本:是用"全球文化交流项目"证书的复印件做的,背面用红笔写着行小字:"当你坐在第七个席位时,或许我和太奶奶已经变成了宴席上的香气,但请相信,我们的目光还在每个空着的座位旁,你举杯时,会感觉有两道影子也跟着抬手——那是我们在说'欢迎来赴这场迟到七十年的宴'。"林砚舟把这页折成杯垫形状,轻轻放在第七个席位前,说要"给未来的宴客加份座位指南"。
谷雨那天,全球文化交流团的代表来参加预宴。当他们在第七个席位坐下时,甜味信使机器人突然启动,投影出无数个不同年代的宴客身影:1958年的林砚舟正给陈砚之夹菜,1980年的女儿在给孩子喂汤,2023年的曾孙举着青团傻笑,最终所有身影在七十年后的席位上重叠,汤煲里的甜汤突然泛起金色的涟漪,每个涟漪里都漂着颗带掌纹的糖粒。林砚舟望着汤面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像两盏照亮宴席的灯笼。
夜里的月光在石桌的宴客方案上投下圆形的光晕,像枚正在斟酒的玉杯。陈砚之替林砚舟掖好被角,发现他枕边的植物图鉴翻开着,最新页贴着张石桌的夜景照,旁边有护工代笔的字迹:"今天的月光把每个席位都照得发亮,你说'赴宴的人早在路上了,连风都带着伴手礼'。原来最好的宴席,是让等待都成了甜蜜的期盼。"
清晨的阳光爬上窗棂时,陈砚之在第七个席位旁发现了套新餐具。是从时光树的树洞里长出来的,青瓷碗的碗沿带着木质的纹路,银勺的勺柄缠着微型铜铃,最神奇的是白瓷盘中央,天然形成了朵七瓣花的印记,与曾孙标本匣里的果实轮廓完全吻合。曾孙背着标本匣跑过来,小手刚好握住陈砚之递来的青瓷碗,祖孙俩的影子与餐具的影子叠在一起,在地面拼出张完整的宴席图,每个席位都坐着不同年代的自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