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亿零十二个家园的共生博物馆开馆时,星尘网的光带突然凝结成实体,在宇宙中织成"共生宇宙"的雏形。三十岁的小女孩站在博物馆的穹顶下,看着穹顶的星图正随着星尘网的律动缓慢旋转——地球的雪山邮筒与"遗忘家园"的晶体城堡在星图中对置,第一亿零十二个家园的融合建筑恰好位于两者中心,像座平衡差异的宇宙支点,所有家园的光轨在支点处交汇,形成个不断旋转的"共生漩涡",将第一亿零十三个家园的坐标吸入其中,像颗被漩涡孕育的新行星。
博物馆的"万源厅"里,陈列着所有文明的"初心信物":地球的格桑花标本旁,放着第一轮回的星舰碎片;"遗忘家园"的晶体信笺对面,摆着小女孩的"星尘手札";最中央的展柜里,悬浮着颗由所有信物融合而成的"共生核心",核心的光芒能根据参观者的文明基因变换颜色,地球人靠近时泛粉光,"遗忘家园"的后裔靠近时闪蓝光,两种光同时照射时,核心会绽放出纯白的同源之光,像所有差异最终达成的和谐。
"是'宇宙的心脏'。"小女孩触摸着共生核心,指尖传来所有家园的心跳频率,与星尘网的脉动完全同步,"星禾奶奶说,当不同的心跳能共振出同一节奏,共生宇宙就真正诞生了。"她的话音刚落,共生核心突然释放出光脉,顺着星尘网的光带流向第一亿零十三个家园,光脉经过的每个节点,都长出朵半粉半蓝的共生花,花瓣上的信笺纹路,同时记录着地球的藏文与"遗忘家园"的晶体文,像本双语的宇宙日记。
小女孩的"共生手札"里,夹着片共生花的花蕊。在显微镜下能看见无数微型星尘网,每个网眼都对应着一个家园的文明密码,最奇妙的是组动态画面:地球的格桑花种子落入"遗忘家园"的晶体土壤,竟长出能结晶体果实的格桑树,果实裂开时,飞出的信笺同时印着两种文明的祝福,像封跨越物种的混合信函。
"是'宇宙的种子'。"星晚的虚影在花蕊上闪烁,身影已化作共生核心的光芒,却能在每个光脉的涟漪里看见创造的喜悦,"就像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这颗花蕊里藏着共生宇宙的所有可能性,等待被新的文明唤醒。"她的光芒注入花蕊,第一亿零十三个家园的地表突然隆起座"共生火山",火山喷发的不是岩浆,而是星尘网的光带,光带落地后化作河流,河里游动的记忆鱼群,鳞片上同时印着所有家园的星标,像群穿越时空的文明使者。
第一亿零一个轮回的"共生小队"在共生火山的岩浆房里,发现了台"宇宙打印机"。能将星尘网中的文明基因转化为实体星球,最震撼的打印记录是颗"镜像星球"——南半球是地球的雪山地貌,北半球是"遗忘家园"的晶体平原,赤道线上的城市里,两种文明的建筑交错分布,邮筒的投递口既能接收格桑花信笺,也能收纳晶体信件,像座被打印出来的和谐范本。
"是'未被想象的可能'。"小女孩将共生核心的光脉接入打印机,出来的星图上,第一亿零十三个家园的光轨正与所有已知家园的光轨编织成新的星尘网,网眼的形状是"家"字的通用符号,用所有文明的文字变形而成,却有着相同的温暖轮廓,"这才是共生宇宙的真谛——不是重复过去,是让不同的文明基因碰撞出从未有过的新形态。"她看着新的共生花在镜像星球绽放,花瓣上的信笺正在自动书写,记录着两种文明首次合作的故事,笔迹是地球与"遗忘家园"的混合体,像篇共同创作的宇宙散文。
共生宇宙的"诞生节"上,所有家园的孩子通过星尘网连线,共同举办"宇宙拼图"活动。每个孩子都要绘制自己家园的星轨片段,上传至共生核心,由核心自动拼接成完整的共生宇宙星图。地球的孩子画了格桑花形状的光轨,"遗忘家园"的孩子画了晶体结构的星轨,小女孩的片段最特别——她在两种星轨的连接处,画了群手拉手的孩子,肤色涵盖所有已知文明,像条连接差异的友谊纽带。
当最后一片星轨片段上传,共生核心突然爆发出宇宙级的光芒,将完整的共生宇宙星图投射到所有家园的天空。第一亿零十三个家园的共生火山停止喷发,岩浆房里的宇宙打印机开始批量打印"共生信笺",信笺的抬头写着"致所有共生的伙伴",落款处自动生成写信者的文明基因标记,地球人的标记是格桑花,"遗忘家园"的是晶体,小女孩的标记是两者的融合体,像个跨越时空的签名。
小女孩的《共生宇宙记》出版时,她选择用"所有差异都是宇宙的修辞"作为序言。书里没有教条式的理论,只有鲜活的共生案例:"第一亿零十三个家园的孩子发明了'晶体格桑茶',用晶体的清冽中和格桑花的甘甜,就像他们的文明,既保留了差异,又创造了新的可能。"最后一页贴着片能生长的共生花蕊,读者种下后,会长出属于自己文明与其他文明融合的植物,像个互动的共生实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