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院长,你们平时的病房工作,是这样进行的?”
第一次。
这是杨德怀入院以来,第一次询问起有关胜利医院的事情。
“没…错,病房管理也是我们胜利医院的一大特色。”
李国勇这两天没怎么下病房,对于普外科如今的变化,也显得很吃惊。
但这并不妨碍他借助这个理由,继续向杨德怀展示胜利医院的一切事务。
“真不错,能把病房管理做到这种程度,确实要下一番功夫。”杨德怀肯定的说道。
刚刚的画面,太让人震撼了。
身为齐鲁医院普外科的老主任,杨德怀深知手术与病房不可或缺的关系。
一个人手术做的再好,如果病房保障跟不上,也很容易出现问题。
这种事情,以前杨德怀经历过,因此非常重视病房护士和值班医生的能力。
这也是他一下车就直奔病房的原因,毕竟相较于那些花里胡哨,特意准备出来的东西。
只有下病房,才能看到他想要的东西。
“杨主委,这都是我们从医行业人员该做的!”
面对杨德怀罕见的夸奖,李国勇心里乐开了花。
同时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刚才精心布置的欢迎仪式遭到滑铁卢时,李国勇一路上,心都悬到了嗓子眼。
生怕给杨德怀留下不好的印象。
没想到,人家相较于那些表面功夫,更喜欢看内在的东西。
摸清套路的李国勇,开始根据肖晨光曾给他提议的大科管理制,逐一跟杨德怀汇报工作。
“这都是你琢磨出来的管理方式?”
杨德怀对李国勇提到的大科管理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一二级学科联合管理,人员统一调配,让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不但增强了学科建设,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因此才能出现刚才接收病号的那一幕。
“这主要是肖晨光的提议,整个病区建设所制定的方案,我有全程参与。”
就算他想在杨德怀面前刷好感,但涉及到肖晨光的功劳,他肯定不会占。
这次难得的机会,全是肖晨光的原因,如果没有他,杨德怀根本就不会知道胜利医院。
甚至连营城在哪,都不会在乎。
于是李国勇开始转变思路,从介绍胜利医院,转变为介绍肖晨光。
再通过肖晨光在胜利医院的所作所为,来给杨德怀留下印象。
果然。
这一招效果明显。
“小肖对医院管理还有这么独特的见解?”
杨德怀亘古不变的表情终于有了一丝的变化。
肖晨光操作强,技术好,独创的xiao式肝切法能让省城主任集体沸腾。
现在科室管理这一套也出乎杨德怀的意料。
现在看来,他对肖晨光的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
“杨主委,肖晨光是我们医院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胜利医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大科主任,不但统管三科,同时他还负责急诊急救的管理工作,其独特的创伤中心模式,更是救人无数……”
见杨德怀对此感兴趣,李国勇心里那叫一个激动,为了能吸引注意,瞬间化身成肖吹。
他将这段时间,肖晨光的种种举措,全都讲了出来。
那略显夸张的动作,以及天花乱坠的吹捧,听的在场所有人一愣一愣的。
好家伙!
要不是行管后勤那帮人了解李国勇的为人,不知道的,还以为肖晨光是他亲儿……
不,就这夸法,说是亲爹都不为过。
“真不错,这些关于医院管理的举措,竟然都是他一个人琢磨出来的,看来等这次手术结束,邀请小肖来齐鲁医院交流学术,也该提上日程了。”
杨德怀脸上带着笑容,对于李国勇说的这些,听的津津有味。
随着肖晨光这个话题的展开,后者能明显感觉出杨德怀的态度在改变。
甚至讲一些关于胜利医院学科发展建设的问题,杨德怀也会适当参与话题。
并且会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这让李国勇等人受益匪浅。
随后杨德怀见了抢救病房里的患儿。
经过这两天的积极治疗,患儿高热的情况基本得到控制。
检查的血常规等感染指标,也到了能开展手术的地步。
虽然精神还有些欠佳,但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
患儿的父母,在见到杨德怀亲自来病区查房,根本不敢坐,老老实实站在床边,等待他检查完孩子的身体。
按了两下,能明显触及到肋缘上两指肿大的肝脾。
“片子?”
处于查房状态中的杨德怀,明显与刚才不同。
话虽轻,但一股子不容置疑的语气,容不得别人说什么。
家属连忙将装着胶片的袋子,递了过去。
杨德怀接过,从中拿出腹部CT片,对着天花板上的白炽灯,观看起来。
3个公分的囊肿,不偏不倚,正好长在肝区与胆囊交界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