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思年抱着纸箱来到奶奶房间,把小猫轻轻放在床边的毯子上。奶奶放下手中的毛衣,戴上老花镜,凑近纸箱,脸上立刻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哟,这小可怜们,太招人稀罕了。”奶奶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小猫的脑袋,最小的那只小猫竟伸出粉嫩的舌头,舔了舔奶奶的手指,逗得奶奶咯咯直笑,“看它,还跟我亲昵呢。”
江思年在一旁坐下,看着奶奶和小猫互动,心里暖烘烘的。“张阿姨在食堂后面柴房发现的,一共三只,眼睛都还没睁开,估计出生没几天。林墨他爸说用厂里剩下的保温棉搭猫窝,林墨去锯木板了。”
“这家人啊,心就是善。”奶奶点点头,目光仍停留在小猫身上,“当年你爷爷在农场,也救过一只受伤的野兔,养好了才放走。他说,万物皆有灵,能帮一把是一把。”
正说着,一阵风从半开的窗户吹进来,撩动着窗帘。奶奶打了个哆嗦,江思年连忙起身关上窗户,回头时,发现奶奶正盯着那件姜黄色的毛衣出神。
“奶奶,怎么了?”江思年轻声问。
“没什么。”奶奶回过神来,微笑着说,“就是想起以前,给你爸织毛衣,他总是嫌织得慢,催着我快点。现在啊,他也忙,好久没回来看看了。”
江思年心里一酸,握住奶奶的手:“等过阵子不忙了,我陪您去找爸爸,好不好?”
奶奶拍了拍他的手:“傻孩子,你有自己的事儿要做。你在这儿陪着奶奶,奶奶就知足了。”
这时,窗外传来林墨和他父亲的声音,两人一边抬着木板,一边讨论猫窝的尺寸。江思年走到窗边,探出头喊道:“林墨,猫在我奶奶这儿呢!”
林墨抬起头,咧嘴一笑:“行嘞,窝搭好了就来抱!”
不一会儿,林墨和父亲带着搭好的猫窝来了。猫窝用几块厚实的木板拼成,里面铺着柔软的旧棉絮,还贴心地留了个小门洞。林墨母亲随后也端着一碗温热的羊奶粉进来,用小勺子一点点喂给小猫。
看着小猫们贪婪地舔着羊奶,众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王大爷也举着相机赶来,说是要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刻。他围着猫窝转来转去,找着各种角度拍照,嘴里还念叨着:“这张肯定能上我孙子的摄影公众号。”
“王大爷,您可别把我们养老院的小猫都拍成网红了。”林墨笑着打趣。
“那咋不行?”王大爷眼睛一瞪,“这么可爱的小猫,就该让更多人看见。”
众人哄笑起来,房间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江思年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这个养老院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个人都在为彼此付出,都在努力让这个家变得更好。
接下来的日子,小猫成了养老院的团宠。江思年和林墨每天轮流照顾它们,喂羊奶、清理猫窝,还会抱着它们在院子里晒太阳。奶奶也会在午后坐在摇椅上,把小猫放在腿上,一边轻轻抚摸,一边给它们讲着古老的故事。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院里的银杏叶开始泛黄、飘落。林墨父亲从仓库里翻出一些旧木料,打算给养老院的走廊装上挡风板。他带着林墨和几个年轻力壮的护工,量尺寸、锯木料,忙得不亦乐乎。
“这挡风板装上,冬天就没那么冷了。”林墨父亲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对江思年说,“以前在纺织厂,一到冬天,车间里透风,大家就自己动手做挡风帘。现在条件好了,咱也得让老人们住得舒坦些。”
江思年点点头:“林叔,您想得真周到。”
就在大家为过冬做准备时,养老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林墨的大学同学苏瑶。苏瑶是一名营养师,得知养老院的情况后,主动提出帮忙制定营养食谱。
“我学了这么多年营养,也该派上用场了。”苏瑶笑着说,她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扎着高高的马尾辫,眼神里透着干练与热情。
苏瑶来到食堂,和厨师们一起研究食材搭配,还细心询问老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她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制定了个性化的食谱,不仅营养均衡,还考虑到了老人们的口味偏好。
“张奶奶牙齿不好,咱们把肉炖得烂一些;李爷爷血糖高,米饭换成糙米饭,再搭配些低糖的蔬菜。”苏瑶一边记录,一边对厨师们说。
在苏瑶的努力下,养老院的伙食有了明显改善。老人们吃得开心,精神头也更好了。林墨看着苏瑶忙碌的身影,心里不禁泛起一丝涟漪。
“没想到你还挺有两下子。”一天傍晚,林墨送苏瑶回宿舍,笑着说。
“那当然。”苏瑶扬起下巴,“我可是专业的。”
两人并肩走在洒满余晖的小路上,影子被拉得长长的。林墨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苏瑶,这次多亏了你。等忙完这阵,我请你吃饭?”
苏瑶脸颊微微泛红,轻轻点了点头:“好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就到了冬至。林墨母亲早早起来,和几个护工一起在食堂包汤圆。她调了好几种馅料,有芝麻的、花生的,还有豆沙的,都是老人们爱吃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