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城会议室的晨光比往日更显明亮,透过双层真空玻璃窗洒进来,在墨玉岩会议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影。桌面光滑如镜,倒映着天花板上环形吊灯的暖黄光晕,昨夜讨论区域规划时残留的全息投影印记,像淡蓝色的水印般附着其上,用指尖轻轻擦拭,才能露出石材本身细腻的黑色纹理。龙首指尖捏着一支星银矿石打造的钢笔,笔杆上雕刻的五爪金龙鳞片分明,与他中山装领口的龙形徽章遥相呼应,折射出细碎的光芒。他将一张烫金边框的空白命名清单铺在桌上,纸张边缘印着的炎黄城轮廓线,用的是曙光大陆特有的 “荧光砂” 墨水,在阳光下微微泛着绿光,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曙光大陆的虚拟版图上。
“昨天确定了五大功能区的规划,但 15 个安置点还没有正式命名。” 龙首的声音透过开窗涌入的晨风,带着灵脉草的清新气息,他抬手拂过清单上的炎黄城轮廓,“这些安置点未来会发展成一座座城市,名字不仅要体现功能定位,更要承载龙国的文化与精神 —— 我们从蓝星带来的不仅是人口和技术,还有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不能再像蓝星时期那样,用冰冷的编号代替名称,要让每个名字都有温度、有意义,让子孙后代看到名字,就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
苏睿立刻调出 15 个安置点的分布详图,全息投影的光束从会议桌中央的晶石发射器中升起,在空气中展开一幅立体的曙光大陆地图。原本标注着 “东 1”“西 3” 的灰色圆点,瞬间切换成带着地理标记的三维模型:“15 个安置点按功能区划分,农业区 4 个、工业区 3 个、军事区 4 个、生活区 3 个、生态保护区 1 个(含观测站)。每个安置点的地理特征和核心功能都已标注清楚,比如农业区的 A1 安置点靠近东郊万亩农田,旁边有灵脉泉水形成的溪流,灌溉系统已经铺设完毕;军事区的 M2 安置点位于黑森林边缘的断崖上,是第一道防御工事的核心,脉冲炮阵地已经建好,能覆盖整个森林边缘。”
“农业区的命名得接地气,体现‘粮安天下’的根本,还要有田园气息。” 农业部门的王部长率先开口,他穿着一身沾满泥土气息的工装,手指点在 A1 安置点的模型上 —— 那里的虚拟稻田在模拟阳光下发着金光,稻穗饱满得仿佛要坠下来,“A1 靠近灵脉泉,泉水清甜,灌溉的庄稼长得特别好,就叫‘灵泉堡’吧,既点出了地理特征,又寓意泉水滋养庄稼,五谷丰登。您看这模型里的溪流,绕着村庄蜿蜒,像条玉带,‘堡’字也有守护农田的意思。”
“A2 在西郊牧场,周围种满了固氮草,绿油油的一大片,像块绿毯子。” 王部长又指向 A2 模型,牧场上的虚拟牛羊正在低头吃草,“叫‘青禾城’怎么样?青禾代表嫩绿的禾苗,象征农业的希望,也符合牧场生机勃勃的景象。”
“好名字!既贴合实际,又有寓意。” 龙首点头赞许,笔尖在清单上快速记录,墨水是用灵脉草汁液调制的,呈现出独特的碧绿色,“A3 在东南方的梯田区,那里培育了我们最新研发的‘曙光 1 号’水稻,穗大粒满,叫‘金穗城’如何?稻穗金黄,代表丰收,听着就喜庆;A4 在东北方的果蔬基地,培育了从蓝星带来的苹果、葡萄,还有曙光大陆特有的‘甜浆果’,盛产各种瓜果蔬菜,就叫‘百果坞’,‘坞’字有山坳里的村庄之意,既点明了地理位置,又透着丰收的热闹劲儿。”
农业区的命名刚定,工业部门的赵部长便迫不及待地接过话茬,他推了推鼻梁上的工业防护眼镜,调出工业区的三个安置点模型 —— 巨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运转的流水线在投影中栩栩如生,甚至能看到虚拟的机甲零部件在传送带上移动:“工业区的名字要体现‘科技兴邦’的理念,还要有力量感。I1 是机甲制造厂所在地,紧邻科研基地,每天都有新的机甲下线,叫‘机甲港’最贴切,‘港’字有汇聚、输出之意,直接点明这里是机甲生产的核心;I2 是能源设备生产基地,负责维护核聚变反应堆,还生产能量电池,是整个炎黄城的‘心脏’,叫‘星火城’怎么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象征能源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寓意我们的科技从点滴积累,终将成就大业。”
“I3 是新材料研发中心,专门生产星核合金、高强度复合材料,很多尖端装备都离不开这里的材料。” 赵部长顿了顿,手指在模型上的合金样品上轻点,“叫‘金石镇’如何?‘金石’既指金属材料,又有‘坚如金石’的寓意,代表我们的材料质量过硬,也象征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金石镇,好!够扎实!” 李龙成将军接过话,他身着笔挺的军装,肩章上的金星在投影光线下泛着冷光,目光转向军事区的四个安置点,模型上的脉冲炮、机甲营、防御工事清晰可见,甚至能听到虚拟的警报声,“军事区的名字要彰显‘守土有责’的气魄,还要有威慑力。M1 在北郊矿场,负责星核矿脉的安全,防止异兽破坏开采设备,叫‘镇矿关’,‘关’字有守卫、屏障之意,突出守护资源的职责;M2 在黑森林边缘的断崖上,是抵御异兽的第一道防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叫‘破阵堡’怎么样?寓意我们的军队能冲破任何敌人的阵型,所向披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