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上午的《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课后,林芷琪抱着笔记本电脑直奔教师办公室。走廊里遇见抱着教材的陈璇讲师,她连忙加快脚步追上去:“陈老师,您现在有空吗?想跟您说件事。”
陈璇侧身让她进办公室,顺手倒了杯温水递过来:“看你急急忙忙的,是不是训练又和课程冲突了?”这位对学生格外细心的讲师,早就摸清了林芷琪“运动员 学生”的特殊节奏。林芷琪接过水杯,指尖因紧张微微发烫:“下月初要参加全国游泳冠军赛,队里刚通知进入封闭备战期,接下来三周可能要缺不少课。”
她打开手机里的训练计划表,密密麻麻的日程表占满了屏幕:“每天上午八点到十二点是专项训练,下午两点到六点是体能和战术课,只有晚上能抽时间学习。”陈璇看着表上的强度安排,轻轻蹙起眉头:“这强度可不小,身体吃得消吗?”
“您放心,队里有专门的康复师跟着。”林芷琪连忙补充,“就是想问问您,缺的课能不能找同学录个视频,课后作业我一定按时交,口语练习可以发语音给您批改吗?”陈璇笑着在教案上记下时间:“语音作业每天发我就行,发声练习不能停。我把这几周的重点内容整理成PDF,晚上发你邮箱。”
离开陈璇办公室,林芷琪又快步走向李修文副教授的教研室。推开门时,这位《体育解说理论与实践》的主讲老师正在看游泳世锦赛录像。“李老师,打扰您了。”林芷琪不好意思地站在门口,“关于接下来的课程……”
“是不是要备战冠军赛?”李修文暂停视频转过身,镜片后的眼睛带着笑意,“上周就听姜语桐说你们队要封闭训练了。”他指了指桌上的U盘,“刚把模拟解说的素材整理好,里面有近三年冠军赛的经典战例,你拿去对着视频练习,每周交一次解说稿就行。”
林芷琪惊讶地接过U盘:“您怎么知道……”“我年轻时也是体操运动员,懂你们的节奏。”李修文起身从书架上抽出本书,“这是《体育赛事解说心理学》,里面有关于高压状态下语言表达的章节,说不定对你比赛也有帮助。”书页里夹着的便签上,已经标好了重点阅读段落。
最后找的是孙岩教授,这位《体育概论》的主讲人正准备去上课。在走廊里说明情况后,孙岩爽朗地摆摆手:“专业课不能落,我让助教把课件同步到云端,论述题可以结合你的备战经历写,这样更有真情实感。”他拍了拍林芷琪的肩膀,“好好比赛,等你拿冠军回来给同学们做分享。”
回到宿舍收拾东西时,林芷琪收到了三位老师的消息。陈璇发来语音练习清单,李修文分享了解说词写作技巧文档,孙岩则直接拉她进了课程答疑群。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手机屏幕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忽然变得温暖起来。
收拾好的行李箱里,除了训练装备,还整齐码着专业课本和笔记本。林芷琪给姜语桐发消息:“笔记就拜托你啦,周末回来请你吃食堂的糖醋排骨。”手机很快弹出回复:“放心去冲!笔记记得标重点,等你凯旋!”
关门前,她最后看了眼书桌,上面摆着老师们给的资料和U盘。虽然即将迎来连轴转的备战时光,但想到身后这些默默支持的身影,林芷琪忽然充满了力量。她拉上行李箱走出宿舍楼,阳光正好落在胸前的校徽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无论是课堂还是赛场,她都不会辜负这份期待。
刚结束大学课程的最后一节网课,林芷琪就背着训练包冲出校门。国家体育总局游泳馆的训练计划从下午三点开始,手机导航显示还有二十分钟路程,她拉了拉卫衣帽子,加快脚步汇入街景中的人流。耳机里循环播放着《体育解说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点录音,这是她利用碎片时间复习的小技巧。
推开运动员公寓的门时,程玉洁正抱着瑜伽垫从房间出来,发梢还滴着水珠:“刚练完核心?郑导说今天要测出发反应时。”这位自由泳名将总是精力充沛,即使刚结束力量训练,眼神依旧明亮。林芷琪换鞋时瞥见餐桌上的保温杯,不用问就知道是唐钱婷泡的红枣枸杞茶——她们三人同住这套两居室公寓,总默契地互相准备补给。
“芷琪回来啦?快尝尝我妈寄的桂花糕。”唐钱婷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全麦面包。作为蛙泳项目的强劲对手,两人在泳池里是对手,生活中却亲如姐妹。林芷琪咬了口桂花糕,甜香瞬间驱散了网课带来的疲惫:“刚收到教练群消息,下午先练技术动作,晚上加练耐力。”
下午三点的游泳馆已经水汽氤氲。郑珊教练穿着蓝色运动服,正对着战术板讲解技术要点,旁边的白板上贴满了队员们的技术参数。“林芷琪,注意你划水时的肩部转动幅度。”郑珊挥挥手让她入水,“上周测的转身数据显示,你右手入水角度偏了3度,今天重点纠正这个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