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红绸牵过的夏荫与南瓜结出的光阴
夏至的蝉鸣漫过竹架,麻花辫女孩——如今已是初中生的周夏,正踮脚给“记忆接力棒·第二十二棒”石碑系红绸带。绸带是她用“南瓜花标本集”义卖赚的钱买的,正红色,在烈日里像团跳动的火焰,边角还沾着点南瓜花粉的黄。石碑上的“2244”被晒得发烫,旁边孩子们按的手掌印像烙在石上的朱砂,在青灰色石面透着灼人的暖。
“周蛰老师说,红绸带要系在能接住蝉鸣的地方,好让它带着夏的信。”周夏的手指在绸带上打了个“同心结”,结的形状像朵半开的南瓜花——这是周冬太奶奶教她的,说“结要像夏至的花,看着娇,却藏着结果的劲”。阳光穿过绸带的网眼,在碑基的瓜叶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给时光撒了把金粉。
树旁的南瓜架爬满了浓绿,巴掌大的叶片层层叠叠,把竹架遮成了绿伞,卷须勾着第二十一棒的红绸带,把两年的光阴缠成了花绳。今年的南瓜花格外热闹,金黄的雄花缀在藤梢,雌花的花蒂处已经鼓出小指大的瓜纽,像挂在藤上的小铃铛。周夏给雌花授粉时,指尖沾了满手金粉,“这藤比日晷还准,夏至前后准开花,像在给老石碑送花束。”她笑着说,花瓣上的蜜蜂振着翅膀,把花粉抖落在“2244”的刻字里,像给数字镶了圈金边。
社区博物馆的“时光花廊”展区里,新添了“物件花谱”全息屏。触屏滑动,能看见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从2034年装着南瓜花,到2244年陈列时篮底仍留着花粉的黄痕;杨永革太爷爷的竹篾刀从2044年削着花架,到2244年刀刃的豁口还沾着当年的树脂。“这些不是老物件,是开花的家谱。”讲解员是周夏的同桌,指着屏上旋转的花朵,“你看这竹篮的纹路里,还卡着2034年的花瓣呢。”
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接力棒的夏盛”:2034年的石蛋在花架下歇凉,烟袋锅磕着竹凳;2044年的林小满在花影里系绸,围裙沾着花粉;2054年的小周在浓荫里编篮,竹片上落着花瓣;2064年的周芽在雨里护花,草帽遮着幼瓜;2074年的周叶在烈日里磨石,石屑混着汗滴;2084年的周穗太奶奶在凉棚酿酒,坛口飘着花香;2094年的周禾在午后晒籽,竹匾盖着花叶;2104年的周蕊太奶奶在树荫剪花,剪刀夹着花瓣;2114年的周籽太爷爷在清晨撒种,指缝漏下花影;2124年的周苗太奶奶在雨中搭架,竹条沾着花露;2134年的周蘑太爷爷在傍晚扫花,扫帚堆着落英;2144年的周穗老师在凉棚打盹,蒲扇盖着花;2154年的周夏老师在花丛数花,指尖点着蕊;2164年的周冬老师在深窖取冰,冰砖镇着花;2174年的周春老师在午后培土,铁锹翻着花肥;2184年的周清老师在瓜田摘瓜,竹篮盛着花;2194年的周麦老师在麦场守麦,麦秸堆着花;2204年的周星老师在夏夜观星,望远镜对着花;2214年的周露老师在晨露酿露,陶瓮泡着花;2224年的周冬老师在寒日藏冰,冰砖冻着花;2234年的周蛰老师在暖棚育苗,花盆种着花;2244年的周夏系着新绸带,麻花辫沾着花粉,像别了串小黄花。
周夏的书包里,总躺着个铁皮饼干盒,是周蛰老师送的“接力信物”。盒子里装着第二十二册“接力棒日志”,第一页贴着她和十六代传人的花影合影:周穗太奶奶的影像里,竹篮盛着海棠映花;周禾太爷爷的影像里,手握着竹刀挑花;周蕊太奶奶的影像里,窗花映着雪衬花;周籽太爷爷的影像里,磨盘沾着粉拌花;周苗太奶奶的影像里,辫梢别着花叠花;周蘑太爷爷的影像里,架下藏着瓜托花;周穗老师的影像里,凉棚飘着香绕花;周夏老师的影像里,石碑落着桂伴花;周冬老师的影像里,冰砖冻着花裹花;周春老师的影像里,新芽顶着土托花;周清老师的影像里,红绸缠着藤缠花;周麦老师的影像里,麦浪滚着香载花;周星老师的影像里,星光缠着瓜照花;周露老师的影像里,陶瓮盛着露浸花;周冬老师的影像里,冰砖泛着蓝光冻花;周蛰老师的影像里,暖棚育着苗护花;自己则在动态影像里,站在南瓜花丛旁,麻花辫上的花粉和碑顶的红绸连成线,风一吹,线就带着影像里的人跟着花影晃。
“记忆工坊”的课表上,多了门“时光留花”课。孩子们学着用历年的南瓜花做标本,春的初花、夏的盛花、秋的残花、冬的干花,压在老书页里——周蛰老师说,“四季的花聚在一起,才叫岁月不败”。周夏做的标本册里,有张特别的页:石蛋太爷爷竹篮里的干花压在底层,杨永革太爷爷竹刀削过的花瓣贴在中层,林小满太奶奶红绸裹过的鲜花摆在顶层。她给册子起名“光阴瓣”,说“210年的日子,都在这册里开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