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菜市场的“砍价女王“与直播间的三万个家人
李淑琴把手机支架往冬瓜摊的竹筐上一杵时,晨露还挂在黄瓜架的藤蔓上,亮晶晶的,像她直播间里粉丝刷的小星星。五点四十五分,东莞樟木头的菜市场刚醒透,摊主们正支着铁架摆菜,她已经打开了抖音直播,镜头稳稳对准自己——枣红色收腰连衣裙,领口别着朵粉丝寄的仿真玫瑰,一米七八的个子往摊位前一站,比旁边摞着的冬瓜还高出小半头。
“家人们早上好!“她对着镜头扬了扬下巴,眼角的细纹被晨光熨得软软的,却藏着股子飒劲,“看见没?今天的本地冬瓜,刚从地里摘的,带着土腥气呢。老板,多少钱一斤?“
卖冬瓜的阿叔正用抹布擦秤盘,抬头见是她,笑了:“琴姐来了?今天八毛,给你算七毛五。“
“七毛五?“李淑琴挑眉,伸手在冬瓜上敲了敲,“咚、咚“的闷响透过手机传出去,直播间瞬间滚过一串弹幕:“听这声就知道是好瓜!““琴姐砍价模式启动!““我赌五毛!“
她把镜头转向冬瓜上的白霜:“家人们看清楚,这白霜厚不厚?这是新鲜的证明。但七毛五还是贵了,昨天隔壁摊七毛,你这......“
“得得得,“阿叔举着抹布投降,“琴姐你别播了,再播我这摊都得赔本。七毛,七毛给你,就当给你直播间三万人发福利了。“
“这还差不多。“她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虽然是假牙,却比真牙还亮,“家人们听见没?七毛一斤,仅限今天,认准阿叔这摊——就在菜市场东门第三个拐角,认准这顶蓝帽子。“她把镜头往阿叔头上怼了怼,阿叔戴着顶洗得发白的蓝布帽,被拍得不好意思,赶紧往旁边躲。
直播间里“哈哈哈“的弹幕刷成了屏,礼物特效“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李淑琴瞥了眼屏幕右上角的在线人数:。比昨天多了五百,她心里有点得意,像小时候考试得了满分。
“行了阿叔,给我来个小的,五六斤就行,太大了吃不完。“她退后一步,看着阿叔砍瓜。冬瓜切开的瞬间,清甜味混着水汽飘出来,她赶紧把镜头凑近:“家人们看这瓤,瓷实不?籽少肉多,做冬瓜丸子最香,今晚七点直播间教你们,记得来蹲点。“
称完冬瓜,她扛起袋子往猪肉摊走,手机支架被她用下巴夹着,镜头晃悠悠的,像坐过山车。路过卖豆腐的阿婆摊前,阿婆举着块嫩豆腐喊:“琴姐,今天的豆腐特别嫩,给你留了块!“
“哎,谢阿婆!“她停住脚,把手机往竹筐上一放,“家人们看,这是王阿婆的豆腐,纯手工磨的,没有添加剂,我吃了十年了。阿婆,多少钱?“
“给三块就行。“阿婆用塑料袋包着豆腐,手有点抖,“琴姐,昨天我孙子看你直播,说要给你刷火箭,被我骂了一顿,小孩子家家哪来的钱。“
“阿婆你别骂他,心意我领了。“李淑琴接过豆腐,塞给阿婆五块钱,“不用找了,就当给大孙子买糖吃。“
“那不行......“阿婆还要推让,被她按住手:“您要是再推,我明天就不来买您的豆腐了,还在直播间告诉家人们你不卖我。“
阿婆被逗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朵菊花:“你这丫头,都七十了还这么霸道。“
“七十咋了?七十也能霸道。“她对着镜头扬了扬手里的豆腐,“家人们看见没?做人就得这样,该砍价时砍价,该多给时多给,别那么多讲究。“
走到猪肉摊,摊主老李正挥着刀剁排骨,见她来,刀停在半空:“琴姐,今天要啥?肋排还是五花肉?“
“来二斤五花肉,肥点的,做冬瓜丸子得有肥有瘦才香。“她把冬瓜放在旁边的竹筐上,“多少钱一斤?“
“给你算十五,别人都十六。“老李利落地切着肉,“昨天我媳妇看你教做红烧肉,学着做了,我儿子说比我做的好吃。“
“那是,也不看是谁教的。“她得意地抬抬下巴,镜头扫过案板上的肉,“家人们看这肉的颜色,鲜红,没有水印,这才是好肉。买肉就得看这个,别光图便宜。“
付完钱,她的购物袋已经沉甸甸的了。往菜市场外走时,碰见社区的刘老太拎着空篮子进来,看见她就喊:“琴姐,你那直播咋关了?我还等着看你买鸡蛋呢!“
“没关没关,这不在拍嘛。“她把手机往刘老太面前凑了凑,“刘姐早啊,今天鸡蛋多少钱?“
“六块五,涨了五毛。“刘老太凑到镜头前,对着屏幕挥手,“家人们好啊,我是琴姐的邻居,她跳广场舞可厉害了!“
直播间立刻有人刷:“是那个总抢琴姐C位的刘老太吗?““刘老太昨天的扭胯没琴姐标准!““哈哈哈刘老太上镜了!“
李淑琴笑着把刘老太推开:“别耽误我买鸡蛋,家人们等着呢。“
买完鸡蛋往家走,太阳已经升到头顶,把她的影子踩在脚底下。她住的小区离菜市场不远,走路十五分钟,是栋老楼,没有电梯,她住三楼。以前总抱怨爬楼累,自从三年前开始拍视频,每天扛着手机支架在菜市场转两小时,现在爬三楼跟玩似的,气都不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