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第34章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民族政策

一、根据地及其周边的民族结构

黔东革命根据地,地处黔、川(渝)、鄂交界,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区,② 居住着汉族、苗族、土家族、侗族、仡佬族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所占比例大,且各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文化习俗。这些少数民族中,苗族还有自己的语言。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所受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特别深重,苗族同胞饱受反动政府和军阀推行的“赶苗夺业”暴政的压榨,他们是黔东各民族中受苦最深,遭遇最惨的民族。在苦难的日子里,为了民族的生第七章 统战、民族政策的实施及其他事业的发展生存,他们铸就了顽强的反抗精神。早在清朝咸丰年间,松桃猫山苗民举起义旗,聚众数千,反抗清王朝的暴政。他们攻营汛,杀官兵,打得清军顾此失彼,狼狈不堪。这次苗民暴动,虽然被清军镇压下去,但是反抗精神则根深蒂固地留在广大苗族人民的脑海里,直到1934年,这里一直没有“净化”过。北伐时期,贺龙部队曾驻防黔东,与松桃苗族同胞建立了深厚感情,这为以后贺龙所率工农红军在苗族地区开展苏维埃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关于苗族问题决议》的颁布

中国**十分重视民族解放工作。早在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提出“尊重边疆人民的自主”的主张;192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六大又提出“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1931年在《中央给苏区中央分局第七号电——关于宪法原则要点》中又强调“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自决权。”这些方针政策在黔东苏区得到大力贯彻和实施。

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在开创黔东革命根据地时,结合黔东实际,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制定的少数民族政策,把民族工作问题特别对苗族工作问题摆在与苏维埃政权建设同等重要位置。1934年7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把苗族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提交大会研究,大会作出了六项决黔东革命根据地史议,其中一项就是《关于苗族问题决议》。

《关于苗族问题决议》指出:“黔东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完全接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第十四条关于少数民族的态度,特别反对国民党军阀白崇禧、王家烈、陈渠珍等对于苗族的屠杀。因此对居住在贵州、湖南、四川境内之苗族,决定以全力帮助他们得到解放与自由。”代表会议宣布执行以下的政治纲领:“联合苗族及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之土司等的压迫;帮助苗族建立苏维埃制度的自治区域,……;帮助苗族建立苗族工农红军;帮助苗族的农民完全得到土地,没收一切地主豪绅的土地和国家的土地(如屯田)由贫农中农平均分配;用苗族自己的语言文字,发展苗族文化;取消一切苛捐杂税;苗族与汉族的工农群众,建立亲密的联合,消除一切民族的界限和嫌隙;住居在苏区的苗家工农群众,完全享有苏维埃公民的一切权利。”

从《决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即:受苦受难的苗族群众,是红军联合的对象,是革命的同盟军。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获得解放与自由,是中国**在黔东革命根据地时期民族政策的核心和目的,也是红军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项任务和目标。要使苗族同胞获得彻底的解放和自由,“用苗族自己的语言文字,发展苗族文化”既是苏维埃政府的任务,也是苗族同胞自己的任务。千百年来,黔东苗族在长期劳动和人际交往中创造了自己的语言,但由于他们处在原始的生活状态下,没有能力去创造自己的文字。“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成了黔东苗族同胞的千古憾事。《决议》把使用苗族文字、发展苗族文化作为红军和苏维埃的一项任务提出,表明**、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并真心实意地帮助,使之真正成为一个独立于各民族之林的民族,无疑深得苗族同胞之心,深得黔东各族人民之心。因此,这一任务的提出,对于实现黔东“苗族与汉族的工农群众建立亲密的联合,消除民族的界限和嫌隙”,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这正是**的民族政策的基本体现。

三、《关于苗族问题决议》的实施

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作出的《关于苗族问题决议》颁布后,在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府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施。首先,红军宣传队在根据地范围内书写和张贴了大量的标语。“实行民族平等”、“苗人自己武装起来,反对国民党军阀的压迫和屠杀”、“**是主张民族平等、民族自决、解放弱小民族的”、“只有实行**的主张,苗人才能得到解放”等标语到处可见。松桃苗族自治县永安乡一农户的墙上至今还完整地保留了“中国红军保护苗家工农群众”等标语。红军践行了“全力帮助苗族得到解放与自由”的诺言。其次,红军所到之处,尊重苗族风俗习惯。参与对歌时,遵循苗家“同姓不对歌”习俗,“恭喜嫁娶,多送粮食、祝贺添丁,多带鸡酒”的习俗,红军驻地及其附近适逢举行“农涅”、“颇果”、“然绒”等苗家特有的祭祀活动,苏维埃都要派代表前往恭贺。红军行军过寨,始终遵照贺龙军长发布的“途经苗寨不准开枪,不准随意进门”命令,成为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表率,苗汉人民实现了“建立亲密的联合,消除一切民族的界限和嫌隙”的局面。第三,帮助苗族同胞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和自卫组织。红军派出姜昌芝、李庚开、黄家文等干部到苗族聚居地,经过短暂时间的发动,成立了严家坡区革命委员会和猫山、寨地、大土坪、麻阳、天堂、坝木、钟鼓坡、黄泥堡、浑泉、五官坝等10个乡苏维埃,并在这些地方成立了游击队和自卫队,实现了“苗族建立苏维埃制度的自治区域”和“苗族建立苗族工农红军”的目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