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夏,务川金竹乡的香树坝神坛前,赵国清正举起黄号军传下的青铜令牌,对着两千余名头裹黄巾的神兵高声呐喊。令牌上"黄魂护佑"四个古字在烈日下泛着幽光,与神兵们手中黄旗上的"灭丁灭粮灭捐"口号交相辉映。
"弟兄们!"赵国清的声音因激动而沙哑,"娄聘三那狗官跑了,务川县城现在就是座空城!黄号军的英灵托梦给我,说这是天助我们神兵!今天,咱们就打进县城,开仓放粮,让务川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神兵们挥舞着刀枪响应,呼声震得香树坝的老槐树叶子簌簌作响。三个月前,五县联坛后,务川神兵在赵国清的带领下日益壮大,不仅练成了黄魂护体功,还从飞粮道运来了印江支援的二十杆步枪。而县长娄聘三因苛捐杂税激起民愤,早已被乡绅们"请"出了县城,此刻的务川县城只剩几百名临时拼凑的民团驻守。
"佛主,吉时到了!"军师刘半仙捧着黄号军的《行军要诀》上前,翻开其中一页,"按黄号军的老规矩,攻城前需祭旗,用黑狗血染旗尖,可保旗开得胜。"
赵国清点头,早有人牵来一条黑狗。他亲自执刀放血,将滚烫的狗血滴在五面黄旗的旗尖上。狗血顺着旗面流下,在"黄号遗风"四个字上晕开,远远望去竟像是鲜血写成的符咒。
"祭旗完毕!"刘半仙举着桃木剑舞了个剑花,"黄号英灵在上,今日神兵讨贼,恳请护佑!"
赵国清拔出腰间的黄魂刀,刀身刻着的护体功口诀在阳光下闪烁:"第一营随我主攻东门!第二营攻南门!第三营佯攻西门,牵制敌人!出发!"
神兵们如同潮水般涌向务川县城,沿途百姓纷纷端来茶水干粮,不少青壮年还拿起锄头扁担加入队伍。队伍行至半途,突然狂风大作,天空乌云密布,却唯独县城方向露出一片晴空。
"快看!"一个神兵指着天空惊呼,"那不是黄号军的英灵吗?"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晴空下隐约有无数身披黄巾的人影飘过,仿佛在为他们引路。刘半仙跪倒在地,高呼:"是胡胜海将军显灵了!此战必胜!"
神兵们士气大振,加快脚步来到县城东门。守城的民团见神兵人多势众,又听说有神灵相助,吓得腿都软了,不少人没等攻城就扔下武器跑了。
"搭人梯!"赵国清一声令下,神兵们立刻踩着同伴的肩膀向上攀爬。城墙上的民团乱放几枪,根本挡不住汹涌的人潮。第一个爬上城墙的神兵举着黄旗高喊:"黄号军到了!"守城民团顿时溃散。
不到半个时辰,东门被攻破,神兵们涌入县城,直扑县衙和粮仓。南门的战斗也异常顺利,神兵们练了护体功后,民团的鸟铳根本伤不了他们,很快就缴械投降。
当赵国清带着人冲进县衙时,发现里面早已空无一人,只有娄聘三来不及带走的官印和搜刮来的财物。"把财物分给百姓!"赵国清下令,"打开粮仓,让全县百姓都来领粮!"
消息传开,务川百姓扶老携幼涌向粮仓,看到神兵们真的分粮分物,无不欢呼雀跃。有人捧着白米跪在地上,对着黄号军的残碑画像磕头:"多谢黄号军保佑!多谢神兵佛主!"
赵国清站在县衙的高台上,望着满城飘扬的黄旗,心中豪情万丈。他让人找来文房四宝,写下"务川神兵总坛"六个大字,贴在县衙大门上,又任命刘半仙为军师,负责处理县中事务。
"佛主,咱们要不要乘胜追击,把娄聘三抓回来?"副将覃辉培问道,他是张羽勋的旧部,武艺高强,对神兵忠心耿耿。
赵国清沉吟片刻:"先稳住县城再说。派人去德江、印江报捷,让总佛主和李元帅派人来支援。"他虽然打了胜仗,却也知道务川地处要冲,官府绝不会善罢甘休。
接下来的几天,务川县城一片欢腾。赵国清废除了娄聘三定下的苛捐杂税,贴出告示安抚百姓,又让人修补城墙,加强防御。神兵们则在城中操练,黄魂护体功配合黄号军阵法,越发娴熟。
刘半仙每天都带着人祭拜黄号军英灵,说务川的太平是神灵庇佑。百姓们信以为真,纷纷到神坛上香,不少人还捐钱捐物支持神兵。赵国清看着日渐兴旺的局面,渐渐放松了警惕,觉得有黄号英灵护佑,官府根本不足为惧。
他哪里知道,一场灭顶之灾正在悄然逼近。娄聘三逃出务川后,直奔贵阳向王家烈求援,哭诉神兵"妖术惑众,攻占县城"。王家烈本就视黔东神兵为心腹大患,当即任命付恒中为总指挥,率一个旅的正规军讨伐务川,还配备了重机枪和迫击炮。
而此时的务川县城,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没人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务川县城的欢庆气氛持续了半个月,直到德江的援军迟迟未到,赵国清才隐约感到一丝不安。派去德江报捷的人杳无音讯,粮仓的粮食也快见底了——县城里的百姓加上两千神兵,每天消耗的粮食数量惊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