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 第86章 明初婚俗

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第86章 明初婚俗

作者:风疏竹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8-30 05:21:39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老道长为凌家子弟们讲解了《易经》的家人卦,以及咸卦和恒卦,这些卦的含意,都是古代先贤对婚姻根本的智慧结晶。

为什么老道长会不分年龄讲这些现代该是成年人才做的事呢?

这是因为在明朝,婚嫁是绝对有可能发生在未成年的小孩身上的事。

《易传》上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礼乐是驭世的“大防”,更是政治的原本。

古礼的内容,尤以家礼为先。

家礼就是冠、婚、丧、祭四礼。

明初立国,民间四礼多数还是沿用元代旧习,但是经历了元朝外族的文化冲击和无数的战乱,民间多不完整执行四礼。

洪武十八年,即公元1385年,明重定冠、婚、丧、祭四礼。

官方用法律规定,凡是民间嫁娶,一概按照朱熹所定的《家礼》举行。

《家礼》在明代民间已经相当普及。

朝廷要人们遵守重新制定的《家礼》,不过人们还是不遵守的多。

一些士大夫为明代的实际出发,约繁就简,重定四礼。

明朝人结婚年龄不同现代人。

明朝皇帝大婚的年龄多在16岁,就是出幼之年。

而在民间,在婚姻年龄上定出上、下两条线。

下线是男子16岁,女子14岁。

男子未及16岁,女子未及14岁,称为“先时”。

上线是男子25岁,女子20岁。

男子25岁以上,女子20岁以上尚未成婚,就是“过时”。

古人说,先时者易夭,过时者易病,都不能顺阴阳交际,以保合太和。

明代有些家族,一般将13岁以上作为男女议婚的年龄,到了这个岁数以上,方许行聘。

但是原因却是时事经常变更,怕早议婚,会遭遇变故到时会悔婚。

民间的婚礼,古代尊崇“三书六礼”。

“三书”指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指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明朝民间婚礼,已无问名礼,但有近似的礼法,就是婚启。

明朝的婚启,是直接跳过了纳采、纳吉,到了请期的步骤。

在古代,两家人结亲的婚书,就是双方有婚姻存在的法律效力,除非男方另写休书,方能将婚姻解除。

明代的时候,还存在早婚的习俗。

这里说的“早婚”,是指幼男娶长妻或幼女嫁长夫。

幼男娶长妻的风俗,在明代的湖广、四川、安徽的徽州,都流行这种婚俗。

明代的湖广边地更有一种恶俗,是幼男娶长妻;这里的男子刚出十岁时,其父亲为其娶年长的妻子,“其父先与妇合,生子则以为孙也”,所以经常有男子才20岁,已有10岁的儿子。

明代的四川,也有男子刚够结婚年龄,家里就为他娶年长的女子为妻。

安徽的徽州人,由于从商的很多,男子“重利轻别离”,娶个年长知事的妻子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家中老人小孩,是很平常的做法。

徽州人从事商业活动,常年走南闯北,娶长妻一事,还可以理解,但是川人也盛行此风俗,就让人不知其解了。

后人考证说,明朝人急于结婚,可能跟历经战乱,人口剧减有关。

幼女嫁长夫之俗,仅存在浙江吴兴一地。

据史料记载,许多浙江吴兴当地的女子,12岁就嫁给壮年的男子。

民间的种种,与当时历史背景是息息相关的。

而类似湖广边地等的李代桃僵、掩人耳目的假借婚姻的习俗,让明朝的士大夫深以为恶!

这也是明代士大夫们重定四礼的原因之一。

喜欢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请大家收藏:(ixmao)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