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 第80章 渔樵耕读

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第80章 渔樵耕读

作者:风疏竹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8-30 05:21:39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三叔、凌轩和我,在松谷草堂后院的侧厅,向老道长讨教入滇的房屋选址问题;提及风水之事,老道长说将来如能请到高人当然好,若遇不到高人,也不要太执着,一切内求、本自具足,向自己内心求答案,依本意而行;老道长说所谓好风水,就是让人身心舒畅、心安理得的场所。

凌轩问道:道长,我听你说及凌家族人渔樵耕读,再加上营商亨通,基本上可以保证一个家族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耕田种地已经很忙,哪里还有空读书写字?

我听了,不由得想起现代人的那句口头禅:搬砖的手没空抱你,抱了你没办法搬砖。

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

老道长看到我叹气,就笑着说:瑶瑶,何事叹气了?

我说:道长,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老道长哈哈一笑说:

世间的确难有两全其美的事,但凡事皆有平衡点,只要找到这个平衡点,就可以安之若素。

凌家人世代经商,家族的长处是买卖赚取盈利,这一点当然要继续发扬光大。

有钱,就可以雇请人耕田种地、打理茶园;但是族人应该对这些农活,都要懂且识做。

我说的“渔樵耕读”,非实指渔夫、樵夫、农民、读书人四种职业;而是泛指多样职业,多种生存方式,可文可武、可攻可守。

朝鲜人崔溥,曾来大明游览,并对明朝的南北教育进行考察。

崔溥的结论是,江南人以读书为业,即使是儿童、船夫、挑水工等人,都识字;在江南,只要将地点写出来,找一个普通人问,都可以对当地的山川名迹、历史沿革等详细告知。

到了江北,不学习者居多,每次问路,常遇到回答:我不识字。

朝鲜人崔溥说,每个地方的学习风气不同,造成当地人学习的积极性不同;一江之隔,虽可往来,但日常久居,因同类而同类。

这个例子,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理,你的朋友圈是怎样的人,只要经常呆一起,你一定会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

人本身有一种惰性,如无鞭苔,会主动向较舒适的生活靠拢,这就是人的本性。

凌家族人身居田园,不要因淡泊名利、生活恣意,而放弃对人生境界更高的追求。

虽则入滇,远离中原,也一定要教育子孙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族人要普及文化教育,除识文断字,还要知理明义;凡事向高的学习,不是向低的看齐。

我们听了都点头称是。

三叔说:道长,我听闻“居市井者多夸诈,处田里者多粗鄙”的说法,我们凌家迁居云南后,如何才能不放弃对人生境界更高的追求?

老道长说:

就是因为“居市井者多夸诈,处田里者多粗鄙”,我才提醒凌家人虽置身山林之间,不忘养心蓄德,这样培育出来的田野子弟,同时兼有朴雅风尚。

久居城镇之人,铢锱必计、心思细密,对事物持因果循环的论调,是理性的思维方式。

久居乡间之人,崇尚自然,性格粗放,对事物持随遇而安的态度,是感性的思维方式。

从相对繁华的中原移居至相对自然的偏远山区,无论是富商大贾追逐高额利润,抑或走街穿巷的小商小贩为了蝇头小利,他们整日忙忙碌碌,努力进取,熙熙攘攘,所作一切,均有明确目标,无非一个“利”字。

而久居乡间野地之人,甘于平淡,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四时节气,播种、耕耘、收割、贮藏,生活井然有序又随遇而安,久而久之,见识保守,眼界缩小,磨灭了棱角,消失了斗志。

上述两种情况,凌家人都需要警醒不要堕入其中。

凌家入滇后,可享受朝廷的租税优惠,耕田种地有产出可保证族人温饱,积谷防饥;营商一展所长,可以积累家族财富,筹备日后更大的发展。

老道长刚才所说的江南江北人学习风气的不同,其实是由一定的历史原因造成。

元朝对汉人的文人打压严重,及至明朝,太祖皇帝希望恢复唐宋文人的风采,就出台了许多措施鼓励科考制度,让文人出仕。

但是皇帝的喜怒无常和恣意妄为,又很大程度伤了那些读书人的心。

话说明朝刚建立之时,有些读书人因各种原因,不肯在新朝当官。

本来嘛,人各有志,这人不肯当官,另找愿意当的就好了,反正人才不乏,但是太祖皇帝是军人出身,刚直的性格,就是不肯受此冒犯!

太祖皇帝生气了,还是哄不好的那种!

皇帝雷霆一怒,一定要逼那些不肯当官的读书人当官。

其中一个较出名的例子,就是江西贵溪夏伯启叔侄,他们都不愿到新朝当官,还把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砍掉,以示决心,自残,求放过。

明太祖知道了,非常生气!

老子怎么说也是个皇帝,给个官你们当,居然不要!给脸不要脸!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你猜明太祖怎么出这口恶气?

皇帝竟然让人把这两叔侄抓到南京,亲自审讯,然后将他们斩首示众,全家籍没。

全家籍没就是将这两人全家的财产与人口没收充公,财产归国库,人口判作奴役。

苏州人姚润、王谟,也是同样的“被征不仕”,当事人被斩首示众,全家则籍没。

明太祖还因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文字之祸”,就是不准文人随便说话和写文章。

看来太祖皇帝希望恢复唐宋文人的风采,也只是一时兴起的附庸风雅想法,他实在是见不得文人的忸怩作态、容不得别人有不同意见。

太祖如此简单粗暴的做法,让那些文人噤若寒蝉。

当初,我也是这个原因,力劝凌轩不要参加科举考试。

渔樵耕读,是明代士人对家国情怀的一种解读。

喜欢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请大家收藏:(ixmao)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