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余世蓉华 > 第195章 作为

余世蓉华 第195章 作为

作者:拾叁娘子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8-29 21:35:28

拓跋于荣生拉硬拽,将少华拉到县衙门口。

少华死活不进去,这时县衙主簿正好出来。

昨天拓跋于荣来县衙,首先见到的是主簿。(主簿,正九品官职,县令的副手,主要负责户籍、文书方面的工作)

古代一个县衙的官员,主要有:县令、县丞、主簿、县尉、教谕,这几个是有品阶的官员。另外还有一些未入品的流官,如典史、驿丞等等。

主簿见二人拉拉扯扯,似乎有何纠纷,不解的喊了声:“荣公子!”

拓跋于荣扭头一看,松开手,对主簿微笑打招呼:“大人!”

“你们这是……?”

“他是我妹夫。我们想去找县令大人谈一谈赈灾之事。”

主簿打量少华,疑惑荣公子的妹妹应该也是贵族,怎么她丈夫看起来像个农民?

少华看到主簿的目光,心中有点小小紧张。虽然他已经想好被认出的说辞,可是还从未说过,也不知道别人会不会信。

主簿打量完,对拓跋于荣道:“县令大人在后堂。”说完便准备离开。

“大人这是要去忙?”拓跋于荣寒暄两句。

“是啊,县令大人命我去选一处址,安置灾民。”

目前县衙对灾民还无所作为,不过他们也知道,现在城中有七八十个灾民,都是失去房屋、一无所有的人。

他们来到县城,就为讨口吃的。目前这些人还算安分,被一些好心人接济。但是,好心人也不可能一直接济他们。

根据各地传来的情况,县衙估计,之后还会有更多灾民。到时候,根本不可能指望百姓间的接济,最后还是得官府来管。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灾民多了,社会治安也会随之变乱。有些人讨不到吃的,他们会去偷,去抢,发生更恶劣的事。

县令大人不糊涂,虽然他还没有正式文书上报朝廷,不过要先行动起来,将灾民归置在一处,有点作为。否则将来如果事态严重,而他又什么都没做,那就罪过大了。

另外,上报朝廷之前先安置灾民,在奏书中把这个写进去,也能体现他爱民如子,树立个好形象。

主簿去完成县令大人交办的任务。

拓跋于荣对少华道:“看吧,人家没认出你。你担心什么!”然后又讥讽道:“你把自己想象得太有名了,好像谁都认识你似的。别说这些偏远州县的官员,就连我当初也没认出你来!”

少华当然知道这里的人应该不认识他,但是,身为流放犯,他不想参与拓跋于荣的“赈灾”事情。

他跟拓跋于荣解释了自己的想法。

拓跋于荣笑道:“你可真是蠢啊!如果我们以一己之力、解决了这里的灾情,不用朝廷出一两银子,甚至包括以后的税负减免,你说这是不是大功一件?”

一般地方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朝廷会对当地适当减免税赋,给百姓以喘息之机。

少华满脸问号:“你说什么?我们解决?!开什么玩笑!”他觉得不可能。

拓跋于荣道:“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主意,不过这要与县令大人商量。走走走,我们进去说。”

终于,少华还是被他哄进去了。

至于拓跋于荣什么主意?——他想重塑阳河县的农业。

他与县令商量:当地灾民由他来负责安置,不用官府或朝廷出一两银子。不过他的条件是:这些被他安置的灾民,将来他们的土地上,要种他要求的农作物,比如小麦、棉花、油菜、大豆等等。而这些农作物他全部收购,且也只能由他收购,至于价格,按照市场行情,他不会特意压低价格,这一点由县衙来监督。

县令听到只是要求种他想要的东西,有些不解,提醒道:

“你要知道,赈灾不只是解决当下,要一直赈到百姓开始新的耕种。这前前后后,要花很多银子和粮食的!”

“我知道。”拓跋于荣了然于胸:“就当是前期投资了。还有一个多月雨季结束,到时候那些遭灾的土地翻耕晾晒,能赶上种冬小麦或菜籽。另外那些失去土地的,我们可以建造纸坊、织布坊,等到来年有了原料,他们以后生计就有着落了。”

县令大人听着他的规划,似乎可行,但又觉得太过理想。

他道:“荣公子可曾算过,你这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回前期投资?”毕竟他之后收购农作物也是要花银子的,不是白得。

拓拔于荣道:“粗略算过,大概十年。”

其实他压根没算过,因为也算不出。那些东西的产量、和将来市场会如何,现在没法估计。

县令大人琢磨道:“十年……,荣公子是夏国皇子,你应该不会一直留在华国吧?”他这是疑惑,也是推测。

如果是普通夏国人,可能会一直留在华国,可是皇子……他当初是以学习中原文化来到华国,如今已待了六年,皇子是不能一直留在它国的,否则就变成“流亡”了。

拓跋于荣道:“是,我不会待那么长时间,所以叫了我妹夫一块来。以后的事情由他负责。”

少华一下子有点懵:什么叫做以后由他负责?

县令望向少华,他还以为这男子是荣公子的随从,没想到是他妹夫。

等一下,妹夫……?

“荣公子的令妹,也在华国?”

“不,我这个妹妹是认的。她是华国人。”

县令疑惑,皇子居然在别国认妹妹。不过听闻他们夏国人很随意,父亲都可以娶儿媳,认个妹妹算什么。

话说,夏国老皇帝就娶了他次子的儿媳,而他那位次子,就是现任夏国皇帝。

县令有些八卦眼神的瞟了眼拓跋于荣,他好想知道:他到底是老皇帝的儿子?还是他皇帝哥哥的儿子?

关于夏国的这点事,说是“秘闻”,也只是对老百姓而言。阳河县令,他曾经也是参加会试、殿试,入过翰林院,最后授予官职,委派到邵州阳河,成为一方父母官。换言之,他曾经在京城朝中跟班学习过,听过一些“高级别”的秘闻趣事。

当然,再好奇也不能问。

县令望向少华:“请问阁下如何称呼?”

少华迟疑了一下道:“在下姓徐,徐少华。”

“徐公子家住何地?”

“信州重阳县岩脚村。”

县令听闻他家在信州,微微拧了拧眉。

喜欢余世蓉华请大家收藏:(ixmao)余世蓉华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