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部会议结束后,如何处置、利用吴金贵成了独立一团决策层的核心议题。
赵大勇力排众议,决定先尝试争取,而非简单清除。这个艰巨而危险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心思缜密、善于应对复杂情况的政委牛剑锋身上。
“老牛,您这次去会见吴金贵得带上李广元和宋亮。他们两个能保护你的安全…还带上这个…”赵大勇说完,从兜里拿出一个小布袋放在桌上。
牛剑锋打开布袋一看,里面竟然有十多块银元和一条小黄鱼(金条)。
“老赵,这么多钱?用不着吧?不是太便宜了那个狗汉奸?”
牛剑锋一脸的错愕,在他的认知里,用得着给钱给这种人?如果他不合作那就将他给办了。
“对他这种人要恩威并施,正所谓一根萝卜一根棒,这钱迟早他也会给我们还回来的…”赵大勇轻笑着说道。
经过周密的计划和情报梳理,牛剑锋决定利用下一次吴金贵所在伪军中队,例行前往白沙屯据点领取补给的机会与之接触。
时间就定在两天后的傍晚。
这天下午,牛剑锋换上了一身半旧的黑布短褂,头上扣了顶破毡帽,腰里别着上了膛的驳壳枪,又精心准备了一个挂布包。
他带着李广元和宋亮,两人同样穿着便衣,提前潜伏到了白沙屯外伪军返程必经之路旁的一片小树林里。
“广元,你找一棵大树,藏在上面,盯紧这个姓吴的,有不对路便开枪将其击杀…我会在政委与他会面的地方埋伏好,确保政委的安全…”宋亮叮嘱着。
“好的,你们要小心点,有特发状况就大声示警…”李广元回应着。
两人是跟随赵大勇打鬼子的第一批队员。虽然现在两人也都当上了团里的领导,但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什么职务高低之分。关系依然是十分要好。
夕阳西下,远处尘土扬起,一队约三十人的伪军拖着稀稀拉拉的队伍,扛着些粮食弹药,懒洋洋地沿着土路走来。
带队的人正是吴金贵。他骑在一匹瘦马上,嘴里叼着烟卷,眼神有些飘忽,不知在想些什么。
眼看队伍接近树林,牛剑锋对人低声道:
“你们做好警戒,没有我的信号,绝对不准暴露。如果情况有变,立刻撤回山寨报告。”
“是,政委!您小心点!”两人异口同声地应了一声,便各自去警戒去了。
牛剑锋深吸一口气,压低帽檐,如同一个寻常的赶路人,悄无声息地接近了队伍尾部。
他看准时机,在经过一棵歪脖子老槐树时,用只有附近几人能听到的声音,快速对队伍中一个看起来机灵点的伪军士兵低语了一句:
“告诉吴队长,老家来亲戚了,在老地方等他叙旧。”
那伪军明显一愣,惊疑地看了一眼这个打扮普通却气度不凡的“路人”。
牛剑锋不再多言,迅速闪身没入了旁边的灌木丛,消失不见。
那伪军迟疑了一下,还是快步跑到队伍前头,凑到吴金贵的马旁,低声汇报了刚才的诡异情况。
吴金贵闻言,夹着烟卷的手指猛地一抖,烟灰簌簌落下。他脸色瞬间变了几变,眼神里闪过一丝惊惧和犹豫。他当然知道“老家亲戚”和“老地方”指的是什么。所谓的“老地方”,是早年他还没彻底投敌时,与游击队秘密接头的一处废弃砖窑,离此不远。
他内心剧烈挣扎。去?风险极大,独立一团的人找上门,准没小事,弄不好就是掉脑袋的勾当。不去?万一惹恼了那边,把自己的底细捅给日本人,或者派人来“清理门户”,同样是死路一条。
他暗自咒骂了一句,最终还是求生的**和一丝残存的侥幸心理占了上风。
他勒住马,对队伍挥挥手:“原地休息一会儿!妈的,这鬼天气热死了!我去旁边解个手,你们谁也不准跟来!”
他故意大声嚷嚷着,下了马,将缰绳扔给刚才报信的士兵,然后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朝着废弃砖窑的方向走去,一只手始终按在腰间的王八盒子上。
砖窑里光线昏暗,弥漫着尘土和霉烂的气味。吴金贵警惕地拔出手枪,慢慢挪了进去,压低声音喝道:
“谁找我?出来!”
阴影里,牛剑锋缓缓走了出来,摘掉了头上的破毡帽,目光平静地看着他:
“吴队长,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看清是独立一团的政委牛剑锋,吴金贵瞳孔一缩,下意识地举起了枪,但随即又缓缓放下,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原…原来是牛政委?您…您怎么到这儿来了?这太危险了!”
“危险?”牛剑锋淡淡一笑,目光却锐利如刀,“比起你们的人在涵洞两边‘打瞌睡’,我这算不得什么危险吧?”
吴金贵心里咯噔一下,额头瞬间冒出了冷汗,强作镇定道:
“牛政委,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兄弟我听不懂…我也是混口饭吃,给皇军…哦不,给鬼子办事,身不由己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