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关悦和孙涛也加入其中,就连安排过来负责技术的小魏,也帮忙做起了销售。
虽然最开始都是小单,几十台,几台,甚至是一台。
但也能用盛况来形容了。
之后,郑东接了一笔兽药厂的订单,需要他们的冰箱帮忙储存类似于兽用疫苗等药品的冰箱。
这一单,是五十台。
算是目前最高的一笔订单。
上午就就这么结束了。
中午几人在附近吃了饭。
五月的天气,算不得太热,但郑东还是突发奇想,买了一堆冰棍,往冰箱里塞。
想着顾客过来,这也是一个介绍点。
如果不能拿来介绍,就分给大家吃。
卖冰箱的,没有冰棍做陪衬,怎么行?
下午是重头戏,外省的一个商业公司,一口气要了将近一千台冰箱的订单。
并且,那个商业公司在外省,还有好几个合作企业,也都需要冰箱。
如果虞晚晚这一千台冰箱交付及时,且质量经得起检验,那之后还会带来更多的订单。
像这种做口碑的生意,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
可以说,每个人对一个商品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
但如果是特别好的质量,又另说了。
虞晚晚递合同的时候,手心都是汗。
直到双方签订好合同。
郑东熟练的从冰箱里,拿出三根冰棍儿,递给对面商业公司的同志。
“来来来,几位同志,尝一尝北京老冰棍儿,味道嘎嘎好!”
商业公司的同志有些迟疑,不太敢接。
郑东开口:“咱们买冰箱,除了看冰箱外观和质量,里面的产品,也可以尝一尝,看看冰棍是不是够硬,几位同志,你们说是吧?”
听了郑东的话,几位同志伸了手。
他们接冰棍的时候,郑东发现他们的手心也都是汗。
看来大家都一样。
都怕自己翻车。
没办法,谁让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呢!
“同志,你们放心,我们说好了,有任何质量问题,我们全权负责!你们也可以和你们领导拍着胸脯保证,有一台冰箱有问题,我们都负责换新,并且十年内,只要不是人为造成的原因,我们免费维修!”
虽说目前冰箱厂的维修部门,还没铺开。
但他们也已经有计划了。
几位商业公司的同志放了心。
拿上合同,他们离开了。
等他们一走,虞晚晚赶紧从口袋里拿手帕擦了擦手心的汗。
郑东笑她,“小虞姐,你也是谈了几十万,上百万生意的人,怎么还会紧张成这样?”
虞晚晚:“换你也一样!”
紧张归紧张,不影响发挥就是了。
接下来,又有几个订单被签下,甚至还有私人买主,得知她这儿有现货,当场就要去拉冰箱。
对冰箱的热爱程度,超乎虞晚晚的想象。
看来市场上对冰箱的需求,比她预想的要多得多。
之后,也都是一些大的企业或者国营厂,私人订单比较少。
虞晚晚估计主办方发放的门票应该更多的是面向企业或者国营厂,个人的比较少。
但这就意味着,虞晚晚他们可以在展览会结束后,再进行零售他们提前带来的五百台冰箱。
但虞晚晚的想法,很快被打破了。
接下来的订单,多的不像话,个人和企业都有。
五百台冰箱,几乎被一扫而空。
一天下来,他们差不多卖了五千台。
冰箱展览会一共五天时间,真要按这个速度下去,今年厂里的冰箱,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销售光。
连着三天,都是差不多的流程。
关悦和孙涛两个,从一开始的紧张,迷茫,到后面的自信,主动去和顾客说一些关于冰箱的知识,然后成交了第一单。
到第三天的时候,虞晚晚和他们今年的冰箱订单基本都被订出去了。
郑东打算后两天不签订单了,就看看市场需求,顺便打响冰箱厂的知名度。
当然,他也可以免费给大家普及电冰箱的一切相关知识。
他的想法,得到了虞晚晚的认可。
只是,他们还是低估了市场。
即便他们订单排到了明年,也有人要在他们这儿预定冰箱。
数目也有数千台之多。
没别的原因,主办方做了个表格,统计了这几天各个厂冰箱的销售数量。
虞晚晚他们这种私人冰箱厂,居然排到了前五。
虽没有进前三,但所有人都看到了潜力。
民营企业的潜力!
晚上,郑东将好消息电话告诉周玉明。
电话那头的周玉明,也不知道是不是高兴傻了,半天没说话。
直到对面,传来他的哽咽声。
郑东:“周厂长……不,老周,你别哭啊!这是好事,咱们厂的冰箱很受欢迎。
双开门的,还有那个冰柜,市面上接受程度很高!
单开门的差点儿,因为各家冰箱厂都有,大家普遍都觉得单开门的有点小,放不了太多东西,我估计这就是趋势,以后的冰箱越做越大,跟衣柜一样,能放很多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