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内,钟繇端坐在书房中,烛火映照出他脸上的阴鸷。他凝视着手中的地图,一条红线从长安蜿蜒指向天子西入长安的必经之路,那是他谋划许久的出兵路线。打着勤王救驾、清君侧的堂皇旗号,钟繇准备倾尽长安万余兵力出征张绣,可真实目的却是为了策应潼关的曹操,试图让刘浪陷入首尾不能相顾的绝境,这无疑是一条精心策划的毒计,更是阳谋。
在钟繇看来,若能重新掌控天子,刘浪和张绣便会被冠上劫持天子的反贼之名,届时天下英雄都可群起而攻之,他们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一旦潼关被曹军攻克,天子西入关中的战略布局就会被彻底粉碎,刘浪的图谋就会成为一场空。
这看似完美的计划,让钟繇嘴角浮起一丝得意的冷笑,内心忍不住的想道:“天子,汉室!呵,老老实实的当你的傀儡不好吗?为什么非要跳出来让我难做呢!”
然而,曹操和钟繇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个关键人物——徐庶。
刘浪留下徐庶辅佐天子,成为了这场棋局中至关重要的变数。
徐庶,徐元直,此时正随侍在天子身旁。
若论治理地方、整顿民生、总揽政要,徐庶或许比不上钟繇,
但在运筹帷幄、决胜沙场、参赞军机方面,钟繇拍马也赶不上徐庶。
荀攸的判断很有道理,天子身边兵力确实不多,刘浪驰援潼关后兵力就更少了。钟繇也确实抓住了绝佳时机,趁天子分兵之际出兵攻打张绣,若只有张绣一人应对,以钟繇的智谋,或许真能得偿所愿。
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面对的是徐庶。而天子身边的兵力也未如曹操和钟繇估算的那般少。
徐庶在得知钟繇出兵的情报后,神色平静,眼眸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深知,此时万万不可自乱阵脚,也不能向潼关报信,扰乱潼关军心,给予曹操可乘之机。
徐庶仔细分析了当前的战场形势,决定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诱使钟繇中计,以此来减少自身的损失。
毕竟,天子现在缺兵少将,每一个士兵都是他们将来立足关中的根基,由不得随意浪费。
而钟繇所部,大多都是关中出身的士兵,也就是昔日的老秦人。众所周知,自古秦军耐苦战,是以关中军多出精锐,加之长安时常面临西凉韩遂马腾的袭扰,钟繇能以万余兵力固守长安,可见长安兵之精锐。若是两军强行对攻,只怕损伤必然大增。
徐庶计议已定,便迅速展开了部署。他一方面上表天子,奏请天子出面安抚张绣,让其约束手下稳住阵脚,另一方面开始调兵遣将。
先派遣一支精锐部队,由张绣的亲卫张贲统领。提前埋伏在钟繇大军的必经之路旁的山谷中。山谷两侧山峰陡峭,是天然的伏击地点。徐庶也亲自坐镇指挥,命令士兵们隐藏好身形,准备好强弓硬弩和滚石檑木。张绣自领中军,护卫天子。
同时,他又让赵云前去迎战钟繇,而后诈败引诱钟繇深入。
赵云此时与徐庶一般名声不显,但其为人忠勇厚重,执行力又强,实在是施行诱敌之计的不二人选。
钟繇看统兵之人只是个无名小卒,而天子军中又没有出名的智谋之士,想来也无人设计,果然轻敌无备,见赵云的军队节节败退,他以为胜利在望,便率领大军一路追击,毫不犹豫地进入了徐庶设下的包围圈。
就在钟繇大军全部进入山谷的瞬间,徐庶一声令下,山谷两侧顿时万箭齐发,滚石檑木如暴雨般倾泻而下。钟繇的军队瞬间大乱,士兵们纷纷惨叫着倒下,队伍陷入了混乱。
钟繇惊慌失措,试图组织反击,但在狭窄的山谷中,军队根本无法展开,混乱中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徐庶见状,又指挥伏兵从两侧杀出,赵云也调转马头,率军冲杀,对钟繇的军队形成了夹击之势。钟繇奋力抵抗,但已无力回天,乱军之中。钟繇还想着逃回长安,不料被赵云撞见,一枪刺死。这个妄图在政治上投机取巧的墙头草,就这样身陨于无名的山谷之中,被乱军踏为肉泥。
经此一役,让徐庶声名远扬,也让天子和刘浪暂时摆脱了危机,而随着钟繇的身陨,长安更是唾手可得。
各路诸侯们原本都在冷眼旁观,看着大汉朝廷在风雨中飘摇,认为其灭亡只是早晚的事。然而,钟随着繇的身死和曹操的败退,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看似即将玩完的大汉朝廷。他们惊讶地发现,如今的大汉朝廷,不仅有刘浪、徐庶这样的人才辅佐,还突然有兵有粮,现在更是拥有了一块能够自己做主的地盘。
诸侯们突然意识到,这个曾经被他们视为将倾大厦的汉室,如今似乎真的有了再次复兴的希望。
难道天命真的在汉吗?
一百多年前,王莽篡汉,有汉室宗亲,光武帝刘秀起于南阳,而后大汉复兴。今日的大汉同样风雨飘摇,又有汉室宗亲起于山野,辅佐天子,难道大汉又要再一次复兴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