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佑愣了一下,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
倒是旁边的杨道先听明白了,林向安话里的意思。
那语气不重,却隐隐带着明确的分寸感,像是说:
要真请歌伎来唱曲,这饭我就不吃了。
对他们这一圈人来说,来这儿吃饭,找歌伎唱曲作陪,本就是寻常事。
头一回遇上这样当面拂面子的。
这是真清高?还是伪君子?
一时间也猜不透林向安到底是何用意。
赵泽倒是明白了,却没有出声辩解,只是一个小动作,表明了他的立场。
原本已经要坐下的身子微微一顿,转而又不动声色地向林向安那边靠了靠。
这一细节,落在杨道眼中,更觉微妙。
而林远、王和信则是一头雾水。
他们跟在林向安身边久了,从没听他说不喜欢热闹。
事实上,林向安喜欢亲近的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
此事他的举动,不禁让两人心中打起了问号:
难道,是因为跟郑佑、杨道不熟?
还是这场合有什么不妥?
屋里的气氛,忽然有些发冷。
几个伙计不敢说话,他们懂得察言观色。
纷纷小心翼翼低头,在一旁站着。
杨道望着林向安,对方神色平静,眼神里却毫无让步的迹象。
郑佑眉头皱了皱,不由低声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语气里不无几分不快。
他好心请客吃饭,怎的还不领情?
赵泽见他这蠢样,瞪了他一眼:“什么什么意思?听不懂人话?”
郑佑被噎了一下,正要回嘴,杨道却先缓缓开口:
“算了。”他说着挥了下手,“你们先下去吧,不用伺候了,让厨房把菜直接端上来。”
说完,又朝林向安点了点头,语气平静中带着一分缓和:
“就我们几个人吃饭,坐吧。这里的菜色是北地一绝,味道不错。”
一旁等候的伙计见杨道开口,自然不敢多留,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屋里顿时只剩下他们几人。
郑佑这才有些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语气带着几分不解:“怎么,还不喜欢听曲儿啊?”
赵泽已经坐了下来,毫不客气地回了一句:“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少把那些糟毛病拿出来丢人现眼。”
他语气不重,但句句带刺。
赵康平、李宝珠平日对赵泽管得极严。
虽说他也常跟郑佑他们一起在国子监玩耍,偶尔吃吃喝喝,逛逛热闹场所,却始终没走偏。
久而久之,他也渐渐习惯了郑佑他们的一些“乐子”,虽不认同,也未多说。
只是常被郑佑、徐言恭、李景昌几个打趣,说他年纪小、不解风情,甚至拿他不开窍来调侃。
可赵泽心里明白,林向安这人,谈事归谈事,明显不喜这些旁枝末节。
场合有别,人也有别。
郑佑听得有点尴尬,脸上挤出个笑来,刚想再找点话圆场。
就听“咚咚”两声,门被敲响。
随即伙计端着菜,鱼贯而入。
热气腾腾的菜肴很快一道道摆满了桌子,香气扑鼻,颜色诱人。
郑佑便拿起筷子,轻咳了一声,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笑着招呼:
“菜上来了,来来来,动筷子,动筷子!”
伙计上菜手脚利落,边摆边介绍:
“这道是水晶鹿肉冻,用上好的梅花鹿肉拆丝……这盘是红煨熊掌,发制好的熊掌,用老母鸡、火腿、猪肘吊制的高汤……这是炭烤狍子……”
听着伙计的解说,林向安心里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了。
光听菜字,就让人觉得不便宜。
全是北方正宗山珍野味。
这桌菜几乎个个都是现代的“重点保护对象”。
真是够硬核的!
郑佑虽然不怎么擅长读书,但要说起吃,那绝对算得上行家。
平日里都是别人伺候着吃喝,今日为了挽点面子,便难得地主动张罗起来,招呼众人吃菜,倒也显出几分能屈能伸的气度。
怕林远、王和信不自在,林向安便让两人坐在他和赵泽中间。
如此一来,林向安右侧是王和信,左侧隔着一空座位,才是杨道;
赵泽则坐在林远另一边,与郑佑相邻。
有林向安和赵泽在旁边,两个少年也稍微放松了些。
不过这种场合也不适合开口。
两人便埋头默默吃菜。
饭桌上的吃吃喝喝,是最容易拉近彼此的关系。
几杯温酒下肚,氛围果然缓和了不少。
杨道那日在茶楼,曾听过林向安的策论,一直印象颇深,此子想法大胆。
不过两人没什么交集。
如今难得能坐到一起吃饭,便主动提起,与他探讨学问。
“林兄,那日你所提‘格物致知,实学为基’一说,至今仍记忆犹新,听后颇有震动。”
杨道开口时语气平稳,但眼中却透着几分认真。
林向安听罢,不由回想起当日茶馆时的情形。
彼时他并未见到杨道,多半是他与赵泽坐在雅间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