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212章 乡试(六)

第212章 乡试(六)

第三场考试以策问为主,共五道题。

涵盖经史、时务与治国方略,考察考生的治国理政思维。

策问本质上是一种围绕国家治理展开的论述题。

要求考生能够引经据典,结合现实,提出可行的对策。

经史策问侧重历史事件或儒家经典,探讨治国之道;

时务策问则针对当下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要求考生提出具体方略;

而综合策问则是结合经史与现实的综合性考题。

考试难度不亚于前两场考试。

不过,对于经历了两场鏖战的考生而言,这已是最后一关,心理负担相对轻松些。

然而,当林向安看到考题时,不禁苦笑摇头。

不知这次乡试的考官究竟是什么脑回路,竟又出了一道让人哭笑不得的题目——

其中一题目:《诗经》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今有司库粮频遭鼠耗,或言‘以猫治鼠’,然猫亦偷鱼,何以两全?

这道题借“猫鼠”之争,巧妙引申至治国议题。

出自《诗经·魏风·硕鼠》。

这“硕鼠”本指贪婪的剥削者,寓意资源被不正当消耗,引发百姓不满。

表面上,考题探讨的是粮库鼠患问题:粮食屡遭鼠害,有人提议以猫治鼠,但猫亦偷食鱼,防鼠的同时可能引发新的损失,陷入两难境地。

但文人向来含蓄,擅长隐喻,所谓“指桑骂槐”,这题实则别有深意。

“硕鼠”象征贪官污吏,而“猫”则影射监察机构。

治理**者(鼠),需要监察(猫),可若监察者本身亦贪,岂不引发新的问题?

考题的关键,便是如何设计制度,使“治鼠者”不变成“新鼠”。

如何防止监察体系本身的**。

这不仅是考场上的命题,也是现实政治中的永恒课题。

在林向安看来,这是无解的。

无论如何设计制度,其核心终究在于“人”。

如果治理者自身不端,任何约束机制都可能形同虚设。

虽然这样想,但万万不能这样答。

古人讲求“做人的学问”,既然谈治国,便绕不开孔孟的儒家思想。

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强调官员的道德修养,以君子之风引领庶民。

由此,可从经典中溯源,借古论今。

首先可以历史借鉴:《周礼》中的治理体系。

《周礼·秋官·穴氏》有云:掌攻蛰兽,各以其物火之。

古代专设官职负责捕兽,古人已认识到对害兽需要专门治理。

这可类比为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以监督官员的廉洁。

但《周礼》并未解决“治兽者亦贪”的问题,即如何防止监察者自身的**。

那么理想与现实:就需要儒家的道德约束,再结合法家的制度设计。

儒家主张官员应修身齐家,进而推及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教化,以君子治理小人。

然而,仅靠道德约束并不足够,必须辅以制度上的约束,否则“猫”久而久之也会变成“鼠”。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官”,认为制度才是防止**的根本。

商鞅变法便是一例,利用严刑峻法来确保官员不敢贪腐。

然而,过于刚硬的法律也可能导致冤假错案,甚至形成权力滥用的新问题。

那么能够实可行之策:就是平衡权力,加强监督,结合儒法两家思想。

林向安心中已有腹稿,便开始奋笔疾书,在草稿纸上写下答题思路,然后再引经据典一步步推导。

......

这一天,林向安答题到深夜。

两根蜡烛燃尽,号舍内陷入一片黑暗,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准备歇息一下。

连续数日的紧张考试,让他的精神绷得极紧,此刻一沾枕头便沉入浅眠。

迷迷糊糊间,他忽然听到细微的动静,微微睁眼,发现隔壁号舍透出一丝微弱的烛光。

林向安心想,许是那人奋战至深夜,仍在誊写答案,便没有放在心上。

正当他即将再次入睡时,突如其来的呵斥声划破夜色——

“大胆,竟然夹带!”

紧接着,脚步声混着兵器撞击的响动传来,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来人,把人拖出来!”

一阵嘈杂后,隔壁的考生被拖了出去,他惊恐挣扎,大声哭喊:“冤枉啊!冤枉啊!”

“抓了现行,还敢喊冤枉?”

一个号军冷哼一声,“证据在此,带走!”

林向安彻底清醒,皱眉坐起,看着门缝外晃动的灯火,心中满是惊疑。

这次考试的检查如此严格,竟然还有漏网之鱼?

他隐约看见号军手中举着一块布,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很快,考官也被惊动,匆匆赶来,低声与号军讨论着作弊的手段。

林向安屏息倾听,断断续续听到只言片语。

“……用药汁抄写在衣物上……遇水显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