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207章 乡试(一)

第207章 乡试(一)

梁荣被赶出寺庙一事,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寺庙方面低调处理,未曾外传。

林向安对此并未与杨辉、孙文石提及,除了林远知道事情的始末,连王和信也不清楚具体情况。

这件事很快被林向安抛之脑后。

转眼间,八月初一,乡试的具体通知正式公布。

公告详细列出了考试时间、流程及各项注意事项。

考生需自备笔墨纸砚及生活必需品,而考场对所携物品的规定极为严格。

衣物必须单层,袍子、褂子、袜鞋不得夹层,皮衣需去面,毡衣须去里,厚褥一律禁止;

卷袋不许装里,砚台不许过厚。

笔管需镂空,水注用磁(放墨水的容器,也叫瓷)。

木炭不得长于二寸。

蜡台限用锡制,且仅允许单层盘,蜡烛芯须贯通到底。

此外,考生需携带三天的生食,以应对封闭考期。

就连答题纸和草稿纸也需考生自行购买,且须前往指定的“买卷场”获取,并领取证明书,再交至收卷局登记、认印,填写个人信息,以备进入考场后领取正式答题纸。

林向安、杨辉、孙文石收到通知后,立即开始准备物资。

贡院附近有一条专售科举相关用品的街市,三人按着清单一一购置,未曾吝啬。

店铺掌柜见他们一次性采购颇多,出手大方,便热情地推荐其他实用物品。

“几位公子,看样子是头回备考吧?除了必须用品,还得备上号顶、开水壶、门帘这些小物件。”

他一边说,一边指着店中的物品,“这开水壶不仅能烧水,还能煮粥。考场封闭三天,若能喝上一碗热粥,定能舒缓疲劳。”

林向安微微颔首,确实,考场环境严苛,吃点热食,总归能让人心情舒畅些。

门帘的用处也不难理解,毕竟考舍狭小,白日秋老虎肆虐,门帘多少能遮些阳光。

只是那“号顶”,林向安有些疑惑,便随口问道:“掌柜的,这号顶是做什么用的?”

“公子有所不知,”

这掌柜笑着解释道,“贡院号舍众多,有些年久失修,平日里倒还罢了,若遇阴雨天气,雨水渗漏,可就麻烦了!若考卷被打湿,岂不前功尽弃?这号顶便是用来遮雨的油布,防止屋顶漏水。”

林向安闻言,若有所思。

秋日虽少雨,可天气难料,万一真碰上雨天,就麻烦了。

掌柜见状,趁机劝说道:“当年,不知多少考生因漏雨毁卷,遗憾落榜,几位公子可得有备无患!”

林向安看了杨辉、孙文石一眼,三人心照不宣,皆觉此物必不可少。

“行,买吧。”

于是,一人备了一份。

三人采买时毫不犹豫,反正这笔银子本就是从那几个地痞手里要来的,生活也没用多少。

与其存着,不如用在正事上,倒也算物尽其用。

等到所有考试用品一一备齐,便静待八月初八入场应试。

乡试依旧沿用五人互相作保的制度,与之前参加科试时需廪生作保不同,这次只需五名生员相互作保即可。

林向安、杨辉、孙文石三人早已与刘文昌、段昊初约定好。

毕竟是熟识之人,彼此知根知底。

转眼到了八月初八,浙江贡院门前,天色未亮,考生们已排起长队。

林向安等人与刘文昌、段昊初汇合后,五人便一同站到队伍末尾。

望去四周,三千余名考生肩背卷袋、手提考篮,身披被褥,灰头土脸,活像一群沿街乞讨的叫花子。

人群密密麻麻,黑压压一片,连远处的贡院大门都显得渺小起来。

不远处,林远、王和信同刘文昌、段昊初的书童站在一起,目送他们排队进场。

随着三声号炮响起,贡院大门开启,考生们依次点名、搜检后入场。

然而,面对这乌压压的长队,林向安实在不对核检的效率抱有太多期待,估摸着,等轮到他们进考场,恐怕已是傍晚时分。

天色渐暗,终于轮到了他们一行人。

官吏手持名册,依次唱名,五人高声应答,出示浮票(临时身份凭证),核对姓名、籍贯、三代履历后,确认无误后加盖“验讫”章,方得以入内。

进入第一道仪门后,便是对携带物品的详细搜检。

官吏逐一检查考篮、笔墨、食物(如馒头、糕点)、被褥、木炭、水壶等。

林向安这次带了小米、切碎的腊肉丁、咸菜、豆角、馒头等食物,尽量确保三天内吃得顺口些。

检查无误后,考生们领取“照入笺”,准备进入下一道关卡。

来到第二道仪门,考生需提交照入笺,随后接受更为严格的身体检查。

这次的搜检格外严苛,可谓有辱斯文。

上到耳洞,下至谷道,从头顶到脚底,每一寸都不放过。

衣衫、鞋袜逐一查验,防止有人夹带作弊的字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