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凡随手将杨坚所赠的金牌收入怀中,沐浴梳洗一番后便与李渊夫妇共进早膳。?k!e~k`a n/s\h?u~.·c¢o`m?
席间,他婉拒了李渊派车相送的好意,而是执意步行前去,李渊夫妇不解,张小凡只道:“武道修行,贵在步履之间。“
手持御赐金牌,张小凡在宫中自然畅通无阻。
在一名眉清目秀的小太监躬身引路下,张小凡穿过重重宫阙,向着皇宫西北角的文渊阁行去。
约莫走了半个时辰,周遭殿宇渐稀,竟显出几分清幽之意。
转过一道朱漆斑驳的宫墙,文渊阁赫然在目。
这座三层木构楼阁与皇宫的金碧辉煌格格不入。
青灰色的瓦当上爬着几株倔强的瓦松,檐角铜铃在风中发出沉闷的声响,倒像是有几分深山古刹的气象。
走近细看,张小凡眼中精光一闪:
地基以花岗岩砌筑,高出地面三尺,四角暗藏玄铁打造的排水龙首
门窗皆用百年铁木制成,表面涂着特制的防火泥浆
檐下悬挂着数十个鎏金铜铃,细看竟是中空构造,内藏驱虫药粉
阁前一方清池,池底铺着能吸收潮气的火山石
正当他暗自赞叹这防虫防火设计的独具匠心时,忽觉心神一动。
在张小凡灵觉感应中,阁内似有若无地传来三道绵长气息:
一道如古井无波,隐在顶层书架的阴影里;
一道似游丝飘渺,藏于二楼古籍的墨香中;
最惊人的是第三道,竟与整座文渊阁的气机融为一体,气息飘忽不定,竟似已触摸到宗师门槛。
张小凡刚踏进文渊阁前的青石小径,三股凌厉的气息便如毒蛇般从不同方位袭来。
左侧那道阴寒刺骨,似九幽寒冰;右侧炽热逼人,如烈火焚身;正前方那道更是厚重如山,压得四周空气都为之一滞。
“有趣。“
张小凡嘴角微扬,眼中精光一闪。他并未拔刀,只是稍稍放开一直压制着的气势。
刹那间,一道通天彻地的刀意冲天而起——刀身如巍峨昆仑般厚重苍茫,刀刃似东海怒涛般浩瀚无垠,一股斩天裂地的气势轰然爆发!。
“铮!“
一声清越刀鸣响彻云霄,三道袭来的气息应声而断。
阁内传来几声闷哼,接着是重物坠地的声响,显然有人被这刀意震得踉跄后退。
“岳某此来只为借阅典籍,诸位还是莫要自误的好。`r¨c!y·x`s\.?c/o?m?“
话音未落,张小凡面前那两扇重达千斤的玄铁木门竟无风自开,门轴转动间未发出半点声响。
张小凡负手缓步而入,扑面而来的是沉淀了数百年的墨香。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精光暴涨——眼前景象,饶是以他见多识广,也不禁心神震动。
文渊阁一层开阔如广场,一排排乌木书架整齐排列,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竹简、绢书和纸册有尽有,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
东侧是《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等农耕典籍;西侧陈列着《考工记》《天工开物》等工匠制器之书。
“不愧是北周倾尽国力搜集建造,果然名不虚传。“张小凡轻声自语。
几个身着儒衫的抄书吏正在灯下奋笔疾书,见有人来,抬头看了一眼又迅速低头,显然得了吩咐不敢多事。
张小凡没有停留,径直走向通往二层的楼梯。楼梯口站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捧着一册《庄子》细读。
“三层。“张小凡淡淡道,从怀中取出金牌牌在老者眼前一晃。
老者瞳孔微缩,连忙侧身让路:“大人请便。“
二层比一层更为精致,沉香木打造的书架上,诸子百家典籍分门别类。
儒家《六经》独占一隅,道家《道德经》《南华真经》排列有序,就连少见的墨家、法家、阴阳家典籍也一应俱全。
几位看起来是翰林院学士模样的人正在查阅资料,见到张小凡上来,纷纷露出诧异神色。
张小凡目不斜视,直奔三层。
推开三层的雕花木门,一股不同于墨香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经年累月的墨汁味、铁锈味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压迫感。
这里没有书架,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铁铸的匣子,每个匣子上都刻着武功名称和创派祖师的名号。
张小凡的手指轻轻掠过一排玄铁匣,忽然在一方墨色铁匣前停下。
这铁匣通体冰凉,表面刻着细密的龙鳞纹路,匣口处有一道暗红色的火漆封印,似乎未曾有人开启过。
“嗯?“张小凡目光微凝,指尖刀气一吐,火漆应声碎裂。
“咔嗒——“匣盖弹开,一股凌厉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有无数细小的罡风在匣中盘旋。
张小凡定睛一看,只见匣中静静躺着一卷泛黄的书册,书册的边缘已经有些破损,但上面“天罡手“三个朱砂大字依旧如血般鲜艳。-1¢6·k-a-n.s!h·u_.¨c¢o!m_
旁边还有一册略薄的册子,上书“游龙步“三字,字迹飘逸如龙蛇游走。
“宇文觉罗的绝学?“张小凡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宇文觉罗乃是自己在宗师境界难得的强敌,其天罡手可裂金石,游龙步能缩地成寸,乃是其纵横天下的不传之秘,没想到竟被收藏在此处。
他缓缓翻开天罡手的书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