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旺此人彭刚还有些印象。
毕竟彭刚是在平在山红莲坪发的家。
陈兴旺担任碧滩汛汛守期间,碧滩汛一跃成为了黔江流域平在山江段的物资集散中心。
陈兴旺每年能从碧滩汛这个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敛财小几百两,自己捞钱的同时,还捎带解决了碧滩汛大几十户绿营汛兵家庭的生计问题。
陈兴旺在道光二十八年年末高升调走之际。
谢斌和彭刚接手的是一个虽然不算富裕,但码头泊位齐全,公栈私仓完备的碧滩汛,甚至还发展出了定期前往浔州府城桂平的旬班(十日一班的定班航船)。
虽说陈兴旺有能力运营管理好一个几百号人的小型沿江商汛,可他是否具备运营管理好的一个十几万人的巨型物资集散地,彭刚仍是心存疑虑。
“陈兴旺在圣库干得还不错?”彭刚抬眼看向彭毅,问道。
当初将陈兴旺安置到圣库,彭刚并不指望陈兴旺能干出什么成绩。
只是看在陈兴旺搭救了他老师刘炳文的份上,顺手给陈兴旺安排了件差事。
“不错是客气的说法。”彭毅笑了笑说道,“他现在是我的左膀右臂,若非近来圣库没有进项,我还真舍不得把他推出去。他这个三个月来都在汉口负责征买粮秣,每次给他的指标,都能足额准时完成。”
“将他安置到了圣库后,也有快一年时间没见过他了,让他来见见我吧。”彭刚说道。
汉口是湖北最大的商业市镇,物资集散中心,其在湖北境内的商业地位甚至要高于汉阳和武昌。
具体经营汉口,征收汉口商税的人选,不得不慎重。
他必须要亲自面试过陈兴旺之后,再决定是否让陈兴旺尝试着经略汉口,负责汉口的税收。
收到面见彭刚通知,正在汉口的陈兴旺赶忙拾掇了一番,乘船前往武昌城的北王府面见彭刚。
进入北王府之前,还不忘再整理一番仪容。
尽管陈兴旺不知道彭刚为为何突然召见他。
不过北王亲自召见,想来是大事,一定要给北王殿下留个好印象。
“圣库典粮官陈兴旺参见北王殿下,北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步入西花厅,陈兴旺撩起圆领袍的下摆朝着端坐于案牍前的彭刚叩拜行礼。
“起来吧。”彭刚虚抬了抬手,示意陈兴旺起身回话。
“谢北王!”陈兴旺谢过彭刚后起身,等待彭刚的问话。
“你在汉口办差三月有余,你觉得汉口如何?”彭刚缓缓开口问道。
“汉口是卑职平生见过的最大的商市,繁华异常。”陈兴旺回答说道。
“汉口有上八行头的说法,你可知这上八行头是哪八大行头?”彭刚继续问道。
“汉口因商而兴,上八行头乃汉口利润最为丰厚的八个行业,分别为银钱(放高利贷)、典当、铜铅业、油烛、绸缎布匹、杂货、药材、纸张。”陈兴旺如数家珍地回答说道。
在捐绿营把总之前,陈兴旺一族是在浔州府第一大圩江口圩干私牙的,他对商贾之事本就兴趣浓厚。
在汉口采买粮秣军需,免不得要和当地的行头打交道,汉口的上八行头,陈兴旺还是有所了解的。
有清一朝引导商业市镇社会经济的核心力量是各类行会,而非官府。
牙行是经官府批准设立的中介机构,在特定区域或行业拥有官方特许经营权,干的是垄断买卖。
牙行除了具有管理市场秩序,监督交易,调解纠纷的职能之外,还具有代征商税,如牙税的职能。
牙行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
牙行、牙人需向官府申请执照(牙帖、牙纪),缴纳保证金,定期更新并缴税,方能成为官牙。
与之相对的,无执照,游走于黑灰色地带的中介,则属私牙。
汉口上八行头主导着汉口市场,想要把手伸进汉口,在汉口征税,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当地的行头和牙行。
“我殿若欲在汉口征税,当从哪里开始?哪些税又是大头?”彭刚对陈兴旺的表现较为满意,微微点头继续问道。
“当从重发牙帖和牙纪着手,汉口的牙行、牙人原来买的是伪清官府的牙帖和牙纪,如今殿下才是汉口之主,自当颁行新的牙帖和牙纪,征牙税。”陈兴旺侃侃而谈。
“于任何商圩商墟而言,牙税都是重税。就汉口而论,牙行的牙税,典当铺的当税,入市商货的落地税是大头,其余税种可暂缓。
汉口乃湖北第一市镇,我殿若能在汉口成功征到税收,给其他地方打个样,日后在其他地方征商税,阻力会小很多。”
私牙家庭出身的陈兴旺,对于怎么拿捏牙行、牙人再清楚不过。
牙行的身份是牙帖和牙纪给的,没有官方背书,牙行、牙人什么都不是。
通过回答彭刚的这几个问题,陈兴旺已经明白了彭刚此番专程召见他为的是在汉口征商税的事情。
想在短时间内把北殿的手伸进汉口,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自然是对汉口的牙行进行重新洗牌,培植起一批能听北殿话,能为北殿所用的新牙行、新牙人。
面对彭刚的抛出的问题,陈兴旺对答如流,思路清晰。
彭刚对陈兴旺的表现愈发满意,心里不由得感慨,小小的桂平县当真是人才济济啊。
“若让你在汉口重发牙帖和牙纪,在过年之前征到牙税,你可能办的到?”彭刚问道。
说归说,做归做。
彭刚虽然对陈兴旺在这次面试中的表现比较满意。
具体能不能胜任管理汉口,负责在汉口征收商税的重任,还需历练考核后再做决定。
“给卑职一个税警连,再给卑职几个圣库或者学堂里会记账的小先生,若是过年之前卑职不能办好这件差事,听凭殿下处置。”陈兴旺立下军令状。
对于杨壎这位故人,彭刚还是想见一见。
获悉杨壎已经在黄梅县献城投降,交出了一个完整的黄梅县。
彭刚命侯继用在正式接管了黄梅县后派人把杨壎送到武昌城的府邸。
侯继用对杨壎还算不错。
杨壎虽然是清廷的知县,侯继用并未给杨壎上镣铐,只是派人严加看管押送。
饮食方面,杨壎当知县时的大鱼大肉肯定是没有了,主食还是能够管饱的。
在一个排北殿士兵押送,乘船前往武昌的路上。
抱膝坐在甲板上,吹拂着深秋凉意逼人的江风,凝望着长江两岸萧瑟的秋色。
虽说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充满忐忑,但杨壎心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至少压在他身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两万一千八百四十九两利滚利的拉京债、对扣债、三敬债暂时不用还了,当然现在他这情况也没法还。
拉京债、对扣债、三敬债是每个不是巨富之家出身的大清官员躲不过的高利贷。
拉京债是用于支付赴任路费、雇佣仆从、置办官服仪仗的高利贷,通常为八扣九扣,加三利息。
八扣九扣意为借一百两实际到手八十两、九十两,利息按照一百两本金计算。
加三利息为年息在30%以上,利滚利叠加。
对扣债为买官专项贷,用于支付捐官费用,及候缺期间在京生活费。
对扣之意如借款四千两,实得两千两,按四千两还本付息。
三敬债则为关系打点贷,三敬为别敬(离京赴任时向朝中官员告别礼)、炭敬(地方官向京官、上级冬季的孝敬)、冰敬(地方官向京官、上级夏季的孝敬)。
三敬债为急贷,一般借三敬债的官员很着急使用这笔钱,故而三敬债利息最重,月息可达五分之高(年化60%),且需短期内偿还。
几乎所有大清的官员,一纸委任状背后,是无数张吸食民髓的高利贷网络,杨壎也不例外。
尽管杨壎已经算是其中的幸运儿,只排了七年的队就买到了广西浔州府桂平县知县的实缺,在桂平县任上也捞到了三万多两银子。
奈何三债利滚利之下,杨壎现在身上还背着两万一千多两的债务。
至于杨壎上得了台面的收入,区区四十五两年俸和一千二百两养廉银。这点钱连还利息的零头都不够。
若论大清什么产业最发达、最暴利、最稳当,答案毫无疑问是形形色色的高利贷。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杨壎终于来到武昌的北王府,见到了曾经在桂平县的那位故人。
“杨县尊,别来无恙。”彭刚在日常办公的西花厅接见了杨壎。
杨壎是在彭刚造反前夕打通关节调走的,距今也才不过两年的时间,杨壎除了这些天没剃前额的头发之外,外貌上和在桂平时没有其他明显的变化。
“昔为堂上官,今为阶下囚。杨某乃伪清罪官,岂敢在殿下面前称尊?殿下折煞杨某也。”杨壎心里清楚现在坐在他面前的是太平天国的北王,不是当初的那位桂平县平在山的彭团董,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地说道。
“杨知县能为黄梅县一县百姓着想,主动献城,弃暗投明,让黄梅县百姓免于刀兵之灾。比沽名钓誉,拉着一县百姓同自己陪葬的那些伪君子强多了。仅凭此举,不论过往如何,当得起我一声杨县尊。”彭刚示意李汝昭搀扶起浑身抖得跟筛子似的杨壎,让杨壎起来回话。
彭刚起事以来遇到的地方官不是逃跑、就是举家自尽、顽抗到底。
似杨壎这般战前就主动和平投降的,还是第一次遇到。
“杨某是北王的阶下囚,听凭北王殿下发落,是砍是剐,绝无怨言。”杨壎虽然浑身战栗不止,可说话咬字还算清晰。
“罪不及家人,杨某只求北王殿下慈悲为念,能饶过杨某的家人。”
“我连陶恩培都没杀,你比陶恩培那厮识时务多了,我为何要杀你?在你心中我就是如此弑杀之人?”彭刚没好气道。
听到连衡州府知府陶恩培彭刚都没杀,杨壎身体抖动的幅度都小了许多。
陶恩培当初可是带着衡州府营勇死守衡州府府城衡阳,彭刚连陶恩培都不杀,确实没理由杀他杨壎这个主动投降的黄梅县知县。
“官场中盛传陶恩培和刘作肃等人都是您杀的,看来都是对殿下的造谣抹黑。”杨壎长舒了一口气,说道。
“我不仅不杀你,还要赏你身新官袍穿。”说着,彭刚拍了拍手,门口的卫兵很快捧进来一套没有补子的青色圆领大袖衫,一顶乌纱帽,一条素银带,这是彭刚命女营仿仿照前明官服样式赶制出来的知县官袍。
待新官袍被捧进西花厅,彭刚对杨壎说道。
“你且穿上试试。”
杨壎不敢违抗彭刚的命令,只得脱了石青色对襟褂式的马蹄袖清廷官袍,乖乖地换上青色的圆领大袖衫,戴上乌纱帽。
杨壎穿上官服后,彭刚总觉得怪怪的,原来是脑后的辫子没剪,遂命人拿来剪子,把杨壎的辫子给剪了。
“顺眼多了,这才有点汉官的样子。”彭刚对杨壎说道。
“你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你的账房,是对扣债债主安插你身边催债的吧?我已经让继用处置了,从今往后,你的债清了,不必再背债当你的知县。
我给你一个堂堂正正当好官的机会,你的家人我会妥善安置在武昌,管他们吃穿,护他们的周全,你可愿为我效力,当个好知县?”
杨壎贪归贪,可至少给钱就办事,彭刚对杨壎的印象没那么差。
道光二十八年桂平县水灾,杨壎也控制过桂平县的粮价,为灾区筹过粮。
尽管杨壎最终没能将粮价打到正常年景的水平,可毕竟还是把粮价压下来了一点,并非只知搂钱的无能之辈,多少说明杨壎还是想做事,有点手段的。
彭刚愿意给杨壎一个机会,将他打造成反正清廷官员的表率。
至于杨壎能不能成为这个正面表率,起到榜样作用,就看他自己的表现了。
要是杨壎的表现不及预期,彭刚不介意将他的脑袋连同乌纱帽一起给拿了。
我连辫子都让你给剪了,还有的选么?
杨壎暗自腹诽道。
不过彭刚非但不杀他,还给他一个堂堂正正,体体面面当知县的机会,大出杨壎所料。
“不知北王殿下要让卑职当哪里的知县?”杨壎斗胆问道。
“继续当你的黄梅县知县,若黄梅县知县当的好,黄州府知府的位置还空着,日后给你换身绯红色的官袍也无妨。”赏了官,彭刚问及杨壎黄梅县的情况。
“黄梅县现有多少丁口田地?往年赋税几何?县里开支几何?”
彭刚专程让杨壎来一趟,除了见见故人,授予官职之外。
最大的目的便是当面详细了解一番清廷县级行政单位的赋税情况。
杨壎的官场生涯都在当县官,又是较为有为的县官,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合适人选。
(本章完)
(sbqduo/biquge/178_178016/c4679302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bqduo。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d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