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灵异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283章 昔为堂上官,今为阶下囚

1848大清烧炭工 第283章 昔为堂上官,今为阶下囚

作者:海鹞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8-26 04:02:43

陈兴旺此人彭刚还有些印象。

毕竟彭刚是在平在山红莲坪发的家。

陈兴旺担任碧滩汛汛守期间,碧滩汛一跃成为了黔江流域平在山江段的物资集散中心。

陈兴旺每年能从碧滩汛这个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敛财小几百两,自己捞钱的同时,还捎带解决了碧滩汛大几十户绿营汛兵家庭的生计问题。

陈兴旺在道光二十八年年末高升调走之际。

谢斌和彭刚接手的是一个虽然不算富裕,但码头泊位齐全,公栈私仓完备的碧滩汛,甚至还发展出了定期前往浔州府城桂平的旬班(十日一班的定班航船)。

虽说陈兴旺有能力运营管理好一个几百号人的小型沿江商汛,可他是否具备运营管理好的一个十几万人的巨型物资集散地,彭刚仍是心存疑虑。

“陈兴旺在圣库干得还不错?”彭刚抬眼看向彭毅,问道。

当初将陈兴旺安置到圣库,彭刚并不指望陈兴旺能干出什么成绩。

只是看在陈兴旺搭救了他老师刘炳文的份上,顺手给陈兴旺安排了件差事。

“不错是客气的说法。”彭毅笑了笑说道,“他现在是我的左膀右臂,若非近来圣库没有进项,我还真舍不得把他推出去。他这个三个月来都在汉口负责征买粮秣,每次给他的指标,都能足额准时完成。”

“将他安置到了圣库后,也有快一年时间没见过他了,让他来见见我吧。”彭刚说道。

汉口是湖北最大的商业市镇,物资集散中心,其在湖北境内的商业地位甚至要高于汉阳和武昌。

具体经营汉口,征收汉口商税的人选,不得不慎重。

他必须要亲自面试过陈兴旺之后,再决定是否让陈兴旺尝试着经略汉口,负责汉口的税收。

收到面见彭刚通知,正在汉口的陈兴旺赶忙拾掇了一番,乘船前往武昌城的北王府面见彭刚。

进入北王府之前,还不忘再整理一番仪容。

尽管陈兴旺不知道彭刚为为何突然召见他。

不过北王亲自召见,想来是大事,一定要给北王殿下留个好印象。

“圣库典粮官陈兴旺参见北王殿下,北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步入西花厅,陈兴旺撩起圆领袍的下摆朝着端坐于案牍前的彭刚叩拜行礼。

“起来吧。”彭刚虚抬了抬手,示意陈兴旺起身回话。

“谢北王!”陈兴旺谢过彭刚后起身,等待彭刚的问话。

“你在汉口办差三月有余,你觉得汉口如何?”彭刚缓缓开口问道。

“汉口是卑职平生见过的最大的商市,繁华异常。”陈兴旺回答说道。

“汉口有上八行头的说法,你可知这上八行头是哪八大行头?”彭刚继续问道。

“汉口因商而兴,上八行头乃汉口利润最为丰厚的八个行业,分别为银钱(放高利贷)、典当、铜铅业、油烛、绸缎布匹、杂货、药材、纸张。”陈兴旺如数家珍地回答说道。

在捐绿营把总之前,陈兴旺一族是在浔州府第一大圩江口圩干私牙的,他对商贾之事本就兴趣浓厚。

在汉口采买粮秣军需,免不得要和当地的行头打交道,汉口的上八行头,陈兴旺还是有所了解的。

有清一朝引导商业市镇社会经济的核心力量是各类行会,而非官府。

牙行是经官府批准设立的中介机构,在特定区域或行业拥有官方特许经营权,干的是垄断买卖。

牙行除了具有管理市场秩序,监督交易,调解纠纷的职能之外,还具有代征商税,如牙税的职能。

牙行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

牙行、牙人需向官府申请执照(牙帖、牙纪),缴纳保证金,定期更新并缴税,方能成为官牙。

与之相对的,无执照,游走于黑灰色地带的中介,则属私牙。

汉口上八行头主导着汉口市场,想要把手伸进汉口,在汉口征税,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当地的行头和牙行。

“我殿若欲在汉口征税,当从哪里开始?哪些税又是大头?”彭刚对陈兴旺的表现较为满意,微微点头继续问道。

“当从重发牙帖和牙纪着手,汉口的牙行、牙人原来买的是伪清官府的牙帖和牙纪,如今殿下才是汉口之主,自当颁行新的牙帖和牙纪,征牙税。”陈兴旺侃侃而谈。

“于任何商圩商墟而言,牙税都是重税。就汉口而论,牙行的牙税,典当铺的当税,入市商货的落地税是大头,其余税种可暂缓。

汉口乃湖北第一市镇,我殿若能在汉口成功征到税收,给其他地方打个样,日后在其他地方征商税,阻力会小很多。”

私牙家庭出身的陈兴旺,对于怎么拿捏牙行、牙人再清楚不过。

牙行的身份是牙帖和牙纪给的,没有官方背书,牙行、牙人什么都不是。

通过回答彭刚的这几个问题,陈兴旺已经明白了彭刚此番专程召见他为的是在汉口征商税的事情。

想在短时间内把北殿的手伸进汉口,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自然是对汉口的牙行进行重新洗牌,培植起一批能听北殿话,能为北殿所用的新牙行、新牙人。

面对彭刚的抛出的问题,陈兴旺对答如流,思路清晰。

彭刚对陈兴旺的表现愈发满意,心里不由得感慨,小小的桂平县当真是人才济济啊。

“若让你在汉口重发牙帖和牙纪,在过年之前征到牙税,你可能办的到?”彭刚问道。

说归说,做归做。

彭刚虽然对陈兴旺在这次面试中的表现比较满意。

具体能不能胜任管理汉口,负责在汉口征收商税的重任,还需历练考核后再做决定。

“给卑职一个税警连,再给卑职几个圣库或者学堂里会记账的小先生,若是过年之前卑职不能办好这件差事,听凭殿下处置。”陈兴旺立下军令状。

对于杨壎这位故人,彭刚还是想见一见。

获悉杨壎已经在黄梅县献城投降,交出了一个完整的黄梅县。

彭刚命侯继用在正式接管了黄梅县后派人把杨壎送到武昌城的府邸。

侯继用对杨壎还算不错。

杨壎虽然是清廷的知县,侯继用并未给杨壎上镣铐,只是派人严加看管押送。

饮食方面,杨壎当知县时的大鱼大肉肯定是没有了,主食还是能够管饱的。

在一个排北殿士兵押送,乘船前往武昌的路上。

抱膝坐在甲板上,吹拂着深秋凉意逼人的江风,凝望着长江两岸萧瑟的秋色。

虽说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充满忐忑,但杨壎心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至少压在他身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两万一千八百四十九两利滚利的拉京债、对扣债、三敬债暂时不用还了,当然现在他这情况也没法还。

拉京债、对扣债、三敬债是每个不是巨富之家出身的大清官员躲不过的高利贷。

拉京债是用于支付赴任路费、雇佣仆从、置办官服仪仗的高利贷,通常为八扣九扣,加三利息。

八扣九扣意为借一百两实际到手八十两、九十两,利息按照一百两本金计算。

加三利息为年息在30%以上,利滚利叠加。

对扣债为买官专项贷,用于支付捐官费用,及候缺期间在京生活费。

对扣之意如借款四千两,实得两千两,按四千两还本付息。

三敬债则为关系打点贷,三敬为别敬(离京赴任时向朝中官员告别礼)、炭敬(地方官向京官、上级冬季的孝敬)、冰敬(地方官向京官、上级夏季的孝敬)。

三敬债为急贷,一般借三敬债的官员很着急使用这笔钱,故而三敬债利息最重,月息可达五分之高(年化60%),且需短期内偿还。

几乎所有大清的官员,一纸委任状背后,是无数张吸食民髓的高利贷网络,杨壎也不例外。

尽管杨壎已经算是其中的幸运儿,只排了七年的队就买到了广西浔州府桂平县知县的实缺,在桂平县任上也捞到了三万多两银子。

奈何三债利滚利之下,杨壎现在身上还背着两万一千多两的债务。

至于杨壎上得了台面的收入,区区四十五两年俸和一千二百两养廉银。这点钱连还利息的零头都不够。

若论大清什么产业最发达、最暴利、最稳当,答案毫无疑问是形形色色的高利贷。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杨壎终于来到武昌的北王府,见到了曾经在桂平县的那位故人。

“杨县尊,别来无恙。”彭刚在日常办公的西花厅接见了杨壎。

杨壎是在彭刚造反前夕打通关节调走的,距今也才不过两年的时间,杨壎除了这些天没剃前额的头发之外,外貌上和在桂平时没有其他明显的变化。

“昔为堂上官,今为阶下囚。杨某乃伪清罪官,岂敢在殿下面前称尊?殿下折煞杨某也。”杨壎心里清楚现在坐在他面前的是太平天国的北王,不是当初的那位桂平县平在山的彭团董,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地说道。

“杨知县能为黄梅县一县百姓着想,主动献城,弃暗投明,让黄梅县百姓免于刀兵之灾。比沽名钓誉,拉着一县百姓同自己陪葬的那些伪君子强多了。仅凭此举,不论过往如何,当得起我一声杨县尊。”彭刚示意李汝昭搀扶起浑身抖得跟筛子似的杨壎,让杨壎起来回话。

彭刚起事以来遇到的地方官不是逃跑、就是举家自尽、顽抗到底。

似杨壎这般战前就主动和平投降的,还是第一次遇到。

“杨某是北王的阶下囚,听凭北王殿下发落,是砍是剐,绝无怨言。”杨壎虽然浑身战栗不止,可说话咬字还算清晰。

“罪不及家人,杨某只求北王殿下慈悲为念,能饶过杨某的家人。”

“我连陶恩培都没杀,你比陶恩培那厮识时务多了,我为何要杀你?在你心中我就是如此弑杀之人?”彭刚没好气道。

听到连衡州府知府陶恩培彭刚都没杀,杨壎身体抖动的幅度都小了许多。

陶恩培当初可是带着衡州府营勇死守衡州府府城衡阳,彭刚连陶恩培都不杀,确实没理由杀他杨壎这个主动投降的黄梅县知县。

“官场中盛传陶恩培和刘作肃等人都是您杀的,看来都是对殿下的造谣抹黑。”杨壎长舒了一口气,说道。

“我不仅不杀你,还要赏你身新官袍穿。”说着,彭刚拍了拍手,门口的卫兵很快捧进来一套没有补子的青色圆领大袖衫,一顶乌纱帽,一条素银带,这是彭刚命女营仿仿照前明官服样式赶制出来的知县官袍。

待新官袍被捧进西花厅,彭刚对杨壎说道。

“你且穿上试试。”

杨壎不敢违抗彭刚的命令,只得脱了石青色对襟褂式的马蹄袖清廷官袍,乖乖地换上青色的圆领大袖衫,戴上乌纱帽。

杨壎穿上官服后,彭刚总觉得怪怪的,原来是脑后的辫子没剪,遂命人拿来剪子,把杨壎的辫子给剪了。

“顺眼多了,这才有点汉官的样子。”彭刚对杨壎说道。

“你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你的账房,是对扣债债主安插你身边催债的吧?我已经让继用处置了,从今往后,你的债清了,不必再背债当你的知县。

我给你一个堂堂正正当好官的机会,你的家人我会妥善安置在武昌,管他们吃穿,护他们的周全,你可愿为我效力,当个好知县?”

杨壎贪归贪,可至少给钱就办事,彭刚对杨壎的印象没那么差。

道光二十八年桂平县水灾,杨壎也控制过桂平县的粮价,为灾区筹过粮。

尽管杨壎最终没能将粮价打到正常年景的水平,可毕竟还是把粮价压下来了一点,并非只知搂钱的无能之辈,多少说明杨壎还是想做事,有点手段的。

彭刚愿意给杨壎一个机会,将他打造成反正清廷官员的表率。

至于杨壎能不能成为这个正面表率,起到榜样作用,就看他自己的表现了。

要是杨壎的表现不及预期,彭刚不介意将他的脑袋连同乌纱帽一起给拿了。

我连辫子都让你给剪了,还有的选么?

杨壎暗自腹诽道。

不过彭刚非但不杀他,还给他一个堂堂正正,体体面面当知县的机会,大出杨壎所料。

“不知北王殿下要让卑职当哪里的知县?”杨壎斗胆问道。

“继续当你的黄梅县知县,若黄梅县知县当的好,黄州府知府的位置还空着,日后给你换身绯红色的官袍也无妨。”赏了官,彭刚问及杨壎黄梅县的情况。

“黄梅县现有多少丁口田地?往年赋税几何?县里开支几何?”

彭刚专程让杨壎来一趟,除了见见故人,授予官职之外。

最大的目的便是当面详细了解一番清廷县级行政单位的赋税情况。

杨壎的官场生涯都在当县官,又是较为有为的县官,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合适人选。

(本章完)

(sbqduo/biquge/178_178016/c4679302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bqduo。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du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