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后将军表我为丹阳太守。”
此时诸葛玄进入屋中,与自己侄儿诸葛亮言说此事。
“孔明以为,江东可以前往吗?”
“叔父是有什么顾虑吗?”
诸葛亮虽不过十四之龄,然其见解多有独到之处,所以身为叔父的诸葛玄遇事也常常与他商议。
“那刘邈的名声在士人中向来不好,之前派去的刘勋是他的同宗,却都不能在江东久留,更何况是无亲无故的我呢?”
“若是真的冒然前往,恐怕会有性命之忧啊。”
诸葛玄虽然不了解袁术和刘邈之间的关系,不过也能通过种种传闻判断江东并非真就是避祸之地,不可能自己一去,刘邈就立即将权柄拱手相让,尊他为太守,让他直接拿走一郡之地。
这种情况下,江东对于他来说和龙潭虎穴没什么区别,诸葛玄又怎能不为之担忧呢?
诸葛亮听完诸葛玄的担忧,立即询问道:“叔父不愿意前往江东,是因为不想得罪刘邈吗?”
“正是。”
诸葛玄摇头叹气。
“在后将军袁术眼中,刘邈或许不算什么。但他如今毕竟是攻陷了江东两郡之地的大将!我又怎么能不忌惮此事呢?”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想问问孔明你的意见啊!”
诸葛亮正襟危坐,面对自己的叔父就和侍奉自己的父亲一样,丝毫没有差别。
“可叔父难道没有想过,若是因为害怕刘邈而不去江东,这样难道不是就得罪了袁术吗?”
诸葛玄一脸难堪。
这样的事情,他自然知晓。
本来就是寄宿人下,若是还拒绝袁术的好意,只怕他在淮南也很难继续待下去了。
“叔父如今既担心刘邈对自己不利,又害怕袁术因为此事记恨自己,那为什么不去别处寻找寄托呢?”
“我之前就曾听闻说叔父您和荆州刘表有旧,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前往刘表那里呢?”
荆州?
诸葛玄没想到,诸葛亮口中竟然能说出这样的答案!
“孔明为何要去荆州?”
诸葛亮眸光沉静似深潭古井,始终有着渊渟岳峙般的从容不迫——
“如今中原大变,以袁术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而袁术为人又善弄权术,不恤百姓,这样人在的地方,必然招致祸乱。将来以淮南为中心,周围的江东、徐州、兖州都将会有巨变。唯独荆州因为与淮南相隔甚远,荆州牧刘表又无他远志,爱人乐士,可以安宁。”
“若叔父想要摆脱这些诸侯间的纷乱,那么仅仅需要前往荆州就可以了。”
诸葛玄之前一直在淮南与江东之间摇摆,如今听到诸葛亮陡然给出第三条路,顿时喜不自胜:“如此再好不过!”
“我诸葛氏,恐怕会因为孔明而兴盛啊!”
诸葛玄推辞了袁术的护送,领亲人家眷渡江,说要前往江东任职。
可等诸葛玄刚刚抵达江东后,他就立即和家人换上平民的衣服,换乘舟船从江东前往荆州。
刘邈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诸葛亮一家子,便专门遣使者去袁术去询问。
袁术此时才知道诸葛玄竟然偷偷前往了荆州,顿时大恼!
“诸葛玄竟然就这样背我而去吗?”
不过现在人都走了,除了骂上几句,袁术也不可能真的前往荆州将他们绑回来。
只是如此一来,好不容易选定的丹阳太守就又没有了人选,袁术只能叫韩胤、阎象等人继续推荐。
和上次不同,韩胤这次并没有再推荐别人,而是朝着袁术谏言:“上次后将军要派遣别人去担任江东的太守,而仲山并没有对此有丝毫不满意的地方。现在诸葛玄离开,若是再派人前往,难道不是再伤仲山的心吗?”
阎象也与袁术谏言:“与其让别人前往江东,倒不如直接命孙坚族弟孙贲为郡守。如此既能彰显后将军您不忘旧臣的仁义,也能示意您爱惜仲山的恩情啊。”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孙坚旧部,在刘邈势力中占据的比例并不小,尤其是在兵力上,更是以那些孙坚旧部为骨干。
晋升孙贲,也可以分化刘邈内部,不让江东真的变成铁板一块。
只是这样的理由并不方便明说,不过从袁术闪烁的目光中,显然也是认同了这样的做法。
“如此,便下达诏书吧。”
——————
刘邈在江东左等右等,结果却等了个寂寞?
“不是,我的诸葛呢?”
当刘邈得知诸葛玄竟然拐走了自己的诸葛亮时,气的差点没直接派蒋钦去追人!
到嘴的鸭子,竟然能这么飞了?
袁术他怎么回事?怎么连自己的下属都看不好?
刘邈咬牙切齿,让身边人都有些纳闷,不知道刘邈为何这样的利好之事这样不满。
袁术不派遣外人来到江东难道不是好事吗?为何刘邈还这样悲伤?难不成是演戏演的太深,真以为自己是袁术的大忠臣了不成?
于是众人都不理会刘邈,只当刘邈是闲的没事可做……
“刘扬州,就此别过。”
会稽太守王朗此时在与张昭、陈瑀等人促膝长谈数天后,终于提出请辞。
“刘扬州弘毅宽厚、权变务实,颇有高祖之风。”
“子布、公玮虽然对刘扬州颇有微词,但总归还是认同您的,希望您能够切骄切燥,不以个人喜好行事,保全一方百姓。”
王朗言辞恳求,不过刘邈的注意力显然是在奇怪的地方——
“景兴说张公和公玮对我颇有微词?他们究竟说我什么坏话了?”
王朗顿时哑然失笑,觉得刘邈当真有趣。
“不过细枝末节,刘扬州不必在意。”
“吾常常轻视当今那些有好施之名、却不体恤穷贱的人。如袁绍、袁术空有慷慨之名,却只对麾下将官慷慨,而不真正体恤百姓。刘扬州您却设立均田制度,显然是真的体恤百姓,毫无疑问乃是真正的仁德之人。”
“此次回到会稽,我亦会遵循您的法令,设立三长、进行均田,让会稽的百姓一同感受到您的仁义。”
刘邈立即欣喜起来:“景兴真的要如此吗?”
王朗在看到刘邈脸上的欣喜时,也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我来金陵时,常常以为您会用兵将我软禁,好得到会稽之地。可当我与子布、公玮详谈后,方才知道您并不是这样的人。如今我只是说要在会稽施行三长、均田,您就喜不自胜,仿佛和得到宝物一样高兴,这显然意味着在您的心中是百姓胜过了土地啊。”
“我之前不奉从您的命令,是因为害怕您滥用民力,不抚恤百姓,让江东不得安生。可现在见到您的样子,又怎么可能不去奉从您的命令呢?”
王朗言辞恳求,又再三请求刘邈一些事情——
“子布性情刚烈,但他却不以自己的私心作为评判事物的标准;公玮才能不足,但他的勇气却能超过孟贲、夏育那样的猛士。刘扬州应该时刻听从他们的谏言,不能常有轻佻之相,理应是有人君之姿。”
刘邈不断点头,至少态度很是恳切!
王朗又与刘邈谏言:“民生方面的事情,有子布、元叹那样的人,刘扬州应该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但是刘扬州可知,治民之术,不能一昧宽泛,理应还有律令进行约束。”
“如今江东既有北方的流民,又有本地的豪族,还有山林中的山越,若是没有律令约束他们,只怕很快就会生成新的祸端啊!”
刘邈此时才终于严肃起来,郑重朝着王朗行礼——
“景兴之言,我记住了。”
王朗见到刘邈如此神态,便知道他真的将自己的谏言听进,这才拱手告退而去。
当鲁肃听到王朗对刘邈说的这些话后,立即感叹道:“自此,三吴之地,尽归主公矣!”
相比于侵袭如火方才得到的吴郡,对会稽的占领毫无疑问是润物细无声。
之前刘邈不惜以身试险也要争取大义的辛苦终于在此时开花结果。
王朗今天已经答应了施行和刘邈一样的制度,那会稽郡本质上就已经归属于刘邈,成为了刘邈麾下的势力。
“此所谓攻心为上啊!”
而且王朗既然能够下定决心听命于刘邈,那距离华歆的效忠难道还远吗?
以兵势破周昕。
以大义压许贡。
以德行服王华。
当日鲁肃在舒县为刘邈制订的“榻上策”正在以匪夷所思的进度完成,这让鲁肃都感到有些许的不真实。
“如今江东既平,那主公就应该将心思放在中原了。”
鲁肃身为谋主,军政皆不用考虑,他真正需要操心的,还是刘邈如今的战略。
本来鲁肃在榻上策建议刘邈在平定江东之后,一定要趁机占据荆州,好全据长江天险。
但现在袁术任命诸葛玄、袁涣以及孙贲为郡守的行为,毫无疑问都让鲁肃不得不将视线放到了袁术身上。
“如今必须要做好随时与袁术为敌的准备,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掉以轻心了。”
而此时,西方的一条消息传来,完全将所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陆康、陈瑀、张昭、鲁肃、顾雍再次于夜间不顾刘邈还在休息,就直接来到刘邈府中议事——
“主公,天子,出逃了!!”
(本章完)
(sbqduo/biquge/177_177922/c4679318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bqduo。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d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