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伊籍带来占城稻的稻种后,就在江东小部分地区开始试种。
而如今的季节,不过还是七月中旬。
但稻子却熟了。
这说明,双季稻将不仅仅存在于理论当中,而是真的可以使粮食翻倍的耕种方式!
张昭已经不知道见识过多少风浪,可此时的神情却还是陷入飘忽。
任何人都知道,粮食增产一倍意味着什么!
人口的翻倍、物资的富裕、税收的增加……
一想到将来的种种,张昭忽然有种难以支撑的幸福。
就与那老铁匠听说刘邈要聘用他们为师一样。
千百年来明明已经习惯的事情,但却在这一刻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这变化还如此剧烈,实在是让人有种骑着战马在原野上狂奔,可最后却发现战马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自己能够掌控的极限,只能是硬着头皮蒙着眼前往前冲锋的感觉。
毕竟,粮产翻倍……
这四个字太过沉重,沉重到即便是放在史书上,那也是沉甸甸的一笔,张昭不太确定,如今的自己,如今的大汉,是否有能力接受这份馈赠。
正是这样巨大满足后的不安开始冲撞了张昭的心房,也让张昭专门守到宫门前等待刘邈。
这个时候,已经失去对战马掌控的他,需要一个方向!
刘邈拿着稻禾,也已经大概猜出了张昭所想。
就好像寻常百姓得到百金会感到开心!得到千金会彻底放浪形骸之外!得到万金则会将一切能干的,不能干的事情都干一遍……
可倘若他得到的是十万金、百万金,那最后剩下的,可就只有惶恐了。
刘邈搭上张昭的肩膀:“张公,朕记得如今负责双季稻的是丹阳尹袁涣吧?”
“正是曜卿。”
“他给你这稻禾的时候说过没有?”
“唔……”
张昭当时看到稻禾后心神就乱了,竟然都忘记了袁涣说过的话。
直到刘邈提醒,张昭才想起来袁涣确实还和他说了许多事情。
正要细细回顾时,就看到刘邈已经过去一巴掌拍在快航的屁股上:“站的还挺稳!去拉人啊!有没有点眼力见?”
快航不情不愿走到张昭身旁,刘邈也是笑道:“走!张公!宫门前不是议事的地方!到暖和点的地方再与你细说!”
张昭见刘邈神色还是一如往常,自己的心也便定了几分。
而等到快航来到自己跟前时,张昭才看到那铁马镫以及改造过的高桥马鞍。
以张昭的智慧,很快就能够理解这两样东西的具体用处。
“这便是陛下在冶城这几日捣鼓的东西?”
“怎么样?张公以为如何?”
张昭一脚踩在马镫上,却是身形极其矫健的跨坐于马鞍中央。
快航见有陌生人来到自己背上,自然是不满的甩了两下。可就是这两下,便让张昭对铁马镫与高桥马鞍的发明叹为观止!
“之前的布马镫,不过是上下马一用而已。远不及这铁马凳来的踏实,甚至可以在骑乘的时候腾空而起!”
“还有这马鞍的前后高桥,使人骑于马上,根本感受不到半点颠簸!妙!妙!”
张昭乘于马背,逐渐兴奋。
同时,张昭心中的那些惶恐也开始慢慢消融。
虽然马镫马鞍与粮食并无太大关系,但张昭不知为何总有股预感,就是刘邈已经准备好了。
既然如此,那又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张昭重新镇定心神,等到了宫室后,也便将袁涣交代的事情尽数告知刘邈——
“两季稻确实可行,但却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曜卿发现,占城稻虽是一季早稻,却远不如本土的晚稻产量多。”
“而且其稻穗也不如本土稻饱满。按照曜卿的说法,应当是因为占城稻尚未经过穗选之术。”
早在孝昭皇帝时,关中就曾设有“稻田使者”一职。
《汜胜之书》中也记载如“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这样的穗选之术。
汉地本土的稻种,实则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品种筛选,其品质远不是野蛮生长的占城稻能够比拟的。
尤其占城稻毕竟是从交趾以南传播到汉地的,水土不服也是正常。
想要让占城稻变成真正适合汉地的稻种,成为亩产品质都为上等的作物,其实啊还是任重而道远。
“其次,曜卿担忧若是忽然展开全面的两季种植,恐怕会有损农田肥力。”
土地的肥力是有限的。
故此,早在先汉时就已经实行了休闲轮作。
后来渐渐用上肥料,比如什么厩肥、蚕矢、缲蛹汁、骨汁、豆箕、河泥等都被广泛用作肥料,用以维持土地的肥力。
如此施肥,在以往的田地上固然足够。
可随着将来两季稻的推广,肥料毫无疑问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
但刘邈听到此事后,非但不着急,反而兀自一乐!
需求,这不就出现了吗?
张昭并没有注意到刘邈的笑容,而是继续说起袁涣给出的解决方案——
“首先便是集中收取城邑粪肥,以及用如今江东各地渔货码头多余出来的鱼骨、贝壳、鱼虾等物进行堆肥。”
粪便作为肥料,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当初张昭在设计金陵城邑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这点。其余各处城邑基本也都有相似的处置方式。
鱼骨、贝壳、鱼虾,则都是开展大规模近海捕捞的副产物。
鱼骨、贝壳本就能够用来堆肥,至于鱼虾……则是因为终究还没有什么保鲜的办法,难免会有渔货腐烂,所以这也被袁涣选为肥料的一种。
“而曜卿更想尝试的,其实是另外一种方式。”
粪肥虽然重要,但人家那么多,粪也就那么多,不可能强行让百姓每天去多拉一泡屎。
鱼骨一类的渔货肥料,其费用毕竟高昂,而且受制于大海,不可能推广到内陆。
若是仅仅靠着这些,恐怕土地肥力依旧无法满足两季稻的需求。
“曜卿听说,在南阳有这样一句俗语:冬稌夏穱,随时代熟。”
“南阳一带,也曾进行过麦与菽的两季种植。而且种植菽反而能使得小麦旺盛,故此便想着能否在秋冬之时种植菽豆,来使得土地增肥。”
刘邈一听就明白了!
绿肥嘛!
和粪便与鱼骨相比,绿肥无疑是现在最容易获得,同时也最容易推广的肥料。
如此,只要在秋冬之季种植绿肥,便足以让土地保持肥力,支撑两季稻的成熟,从而使得粮产暴增!
此时刘邈再次会心一笑。
倘若不是两季稻的推广,使得土地的肥力的告危,恐怕绿肥的运用,也不会这么早吧?
果然。
有的事情,仅仅只需要轻轻推一下,后面许多事情便都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予袁涣千金,以彰其功绩!”
张昭听到刘邈的赏赐信口拈来,也是头都大了!
“陛下,这本是袁涣份内之事……”
“什么份内之事!他的份内是为官,可不是研究怎么施肥!今天在别的上面做出了功绩,自然也要额外加赏!”
张昭眼神幽怨:“长此以往,众人恐怕便不会修行经学,而是都去钻研农事匠艺去了。”
“哈哈哈哈!那难道不好吗?张公不要忘了,读书或者当官,那可是一口吃的也种不出来!一个用的都造不出来!最后能够依仗的,不都是农户或者匠人吗?别人肯用心钻研那些东西,难道不好吗?”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刘邈就不信,每次一千金一千金的砸,还不能砸出一个盛世!
张昭见状,也不知说什么好。
相比其他君主将钱财都砸在骄淫奢侈上,刘邈这种将钱砸在各项技艺的行为,明显是好上太多。
尤其这砸的技艺还都是为国为民的技艺,那无论张昭再想劝谏,那也得乖乖憋着!
同时刘邈还坏笑道:“其实也可以从河北买嘛!”
“陛下不可!”
张昭赶紧制止。
“若是让袁绍知道占城稻的存在,那……”
“朕就是要让袁绍知道!”
刘邈完全优哉游哉。
“他不是老爱吹嘘什么天命吗?既然如此,就让他解释一下,为何占城稻出现在了南面的大汉,而没有出现在北面的伪赵。”
“而且以袁绍的性子,若是知道占城稻的存在,大概也会效仿一番…嘿嘿!到时候朕倒是想看看,他是在北方怎么白忙活一场的!”
刘邈仿佛已经见到了袁绍那酱色的脸庞。
“等袁绍在确认北方无法种植,而只有南方可以种植的时候,肯定也会想到南方粮产翻倍的事情。”
“真到了那个时候,张公难道以为袁绍不会恐慌?不会害怕?”
刘邈已经想入非非!
“若是袁绍能够因为此事而方寸大乱,那这天下的局势,也就彻底明朗了!”
最好袁绍在知道后,能够不顾昆阳之战的大败,立即发兵南下!
刘邈固然还需要积蓄战马和物力装备,但袁绍失去几万精锐的痛处无疑要比刘邈更疼!
“袁绍啊袁绍,粮产翻倍!朕就不信你听到这消息,还真能坐得住不成?”
(本章完)
(sbqduo/biquge/177_177922/c4679295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bqduo。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d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