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俨见和士开身首异处,心中虽喜,但又有些茫然,正不知接下来该如何处理时,高舍洛上前行礼,郑重道:“殿下,您已杀了奸臣和士开,已经得罪了佞臣一派,如若不将他们杀尽,是必会被他们反杀。”
御史王子宜道:“今日事已至此,不能半途而废,还请殿下当机立断!”
中常侍刘辟强、北宫统领冯永洛、京畿大都督府督将翟显贵等人也尽皆跪倒,齐声道:“请殿下当机立断!”
高俨闻言,顿足勇气,沉声道:“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孤只得清君侧!”
高俨说完,当即点起北宫侍卫和京畿大都督府军士三千余人前往千秋门。
此刻,高纬已听说高俨闯宫抓捕和士开之事,感到不可思议。他急忙去请胡太后、陆令萱、高阿那肱、骆提婆、韩长鸾等人商议对策。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有宦官惊慌失措来报,琅琊王率军三千,屯兵在千秋门外。
高纬闻言,吓得浑身颤抖,口齿不清地道:“母....母后、阿…阿你...,三弟兴兵作乱,该…该如....如何是好?”
胡太后沉着气,淡声道:“且先往千秋门一观。”众人只得前往千秋门,登上城楼一看,更是万分惊恐。
只见千秋门外的空地上,黑压压一片,全是列阵而立声势浩大的兵士。
高纬最是胆小懦弱,看着兵士包围宫殿,他几乎要被吓软在地,急忙抱住胡太后哀求道:“母后,您前去与三弟说,就说朕愿将皇位让于他,请他放过朕!”
胡太后有些犹豫不决,一旁陆令萱心中大急,上前道:“陛下,您好糊涂!当年济南王高殷禅位于孝昭帝高演,最后下场如何,您忘了吗!”
“陛下,万万不可啊!”高阿那肱、骆提婆、韩长鸾等人皆跪在地上极力反对。
高纬急忙命刘桃枝率八十名禁军出城,传太后之命,请高俨入宫。
刘桃枝如今已年近花甲,他在宫中数十年,亲手诛杀高琛和高睿两代赵郡王、宰相高德政、永安王高浚、简平王高涣、平秦王高归彦,早已见惯生死,坦然来到城外拜见高俨。
饶是年轻气盛的高俨,见了这日渐衰老的刘桃枝,心中仍有惧意。
王子宜见状,连忙劝道,“殿下,此老贼最是可恶,在他手里,残害了多少忠贞大臣,您快让人捉住他。”
高俨也厌恶他,当即命人将刘桃枝绑住,并下令斩首。
刘桃枝含笑看他,眼中却是一片漠然,沉声道:“殿下,我刘桃枝不过是皇家的一条狗、一把刀,谁是我的主人我就向谁效命,殿下何必与我计较呢?”
高俨想想,也觉有理,便命人将刘桃枝暂且押在一旁。
高纬见刘桃枝被绑了,愈发慌张,他还不知冯子琮与高俨合谋之事,又请冯子琮以姨父的身份出城调解,冯子琮装作领命,出城来面见高俨。
高俨与冯子琮眼神交流,冯子琮嘴上说请高俨入宫,暗中大使眼色,鼓励高俨破釜沉舟,一定要将逼宫进行到底。
高俨领会,大声道:“请姨父回禀陛下,和士开罪大恶极,罄竹难书,且阴谋不轨,想颠覆大齐社稷,臣弟不忍祖宗基业毁于一旦,这才拥兵矫诏,诛杀国贼。陛下如果要杀臣弟,臣绝不敢畏罪潜逃,如果陛下不追究臣矫诏之事,就请阿你出来迎接臣弟入宫!”【他口中的阿你,正是郡君陆令萱。】
冯子琮来到高纬面前传话,陆令萱闻言,吓的大惊失色,她连忙抱住高纬,颤声道:“陛下切莫听从琅琊王之言,他必是想将老身骗出杀害,陛下万万不可答应!”
高俨让陆令萱前去,就是要诱她上当,再将她杀掉。高俨厌恶和士开,陆令萱也不例外,都是他最厌恶之人,他要趁此机会将这些奸佞除尽。
高纬一时没了主意,高密郡公韩长鸾上前道:“陛下,臣与琅琊王一向交情甚好,不如让臣前去一试。”高纬早没了主意,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命韩长鸾出城斡旋。
韩长鸾来见高俨,苦苦相劝,请高俨入宫与高纬相见,并拍胸脯担保高俨的安全。
高俨忽的有些动摇,他只是个十四岁的孩子,今日起意,不过是为了除掉和士开等佞臣,至于谋朝篡位,他还是有些不太敢。
就在他准备随韩长鸾入宫时,一旁的刘辟强急忙抓住高俨衣袖,急切道:“殿下,如若此时不诛杀陆令萱、骆提婆母子,殿下入宫必遭其毒手!”
高俨闻言,又犹豫起来。
正在千秋门内外剑拔弩张之际,一行人自南而来,正是最近被高纬招入宫觐见的广宁王高孝珩、安德王高延宗两兄弟。
高孝珩、高延宗已知事情原委,心中暗喜,命人将高俨请到阵后,高延宗低声道:“殿下,何不一鼓作气,强攻内城?”
高俨犹豫不决,无言以对,刘辟强在旁道:“宫中羽林军尚有数千,我方兵力不占优势。”
高延宗含笑道:“仁威,当年孝昭帝杀杨愔时,闯云龙门,宫中禁军不下一万,他身边只有区区八十人!殿下如今有数千之众,竟然嫌人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