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很多人都说修行吃什么没有区别,您之前也讲过。您能不能再帮我讲讲呀。”
“我讲很直白,吃什么不吃什么跟心无关,却跟你的身体吸收的东西有关,你吸收什么身体就有什么成份。人类本来就是杂食性动物,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只是很多人吃饱了饭,自己想吃素了,然后整天宣传。
吃素自然是有很大好处的,这是真的,但前提得看你的身体所需。
我们现在用世间所谓的荤素论,在当下将荤素定成肉与素。而非按照荤腥等架构形容。
荤指肉而言,素指菜而论。
人吃肉的本质是吃尸体,猪的尸体,牛的尸体,羊的尸体,马的尸体,鱼的尸体等等。
吃素的本质是吃**,葱姜蒜,萝卜,白菜,蘑菇等等。
肉的前期是**生命,有意识,有知觉,有情绪的动物。
素的前期也是**生命,被人认为是无意识,无知觉,无情绪的植物。
当然,这些依然是人为构建的认识,人不是白菜,不知道白菜到底有没有痛感,亦不是萝卜,也不知道萝卜有没有智慧。
从师父的认知视角去看时,植物有植物自己的智慧,在无水源离地两三米的桥梁上,一株植物将根系延长,又找到了水源的方向从而存活。我想它并没有那么笨,也不是人认为的没有智慧。
向日葵为什么向阳呢?它会区分,区分哪面的阳光对自己有益,不管是出于本能,还是它有了分别也好,这都是它的智慧展现。
从特质上而言,荤素没有啥区别,只是有些人类更倾向于其中一端。
佛当年吃肉,师父也没听说老子不吃。可如今为何后世这些人却搞出来那么多规矩呢?佛未曾说过吃什么好不吃什么好,正如中医的人参杀人无过,砒霜救人无功一样,只不过都是后世人的自以为是。
但从另一角度讲,如今荤的成长包含了各种饲料的激素添加,最后被人体吸收变成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宣导吃素没错。可换到素的角度言,大量种植的素菜其中就没有各种激素吗?就是自然的吗?
人如果没有饭吃,什么都能吃,人一吃饱了饭就得挑了,这是正常的,不否定它。
就像志顺师父当年能吃坏掉的东西,你们现在能吃吗?吃坏了算谁的呢?
没饭吃,啥都能吃,有饭吃,那就选择困难了。这个好啊,那个不好啊,这个啥功能,那个啥害处。
吃东西跟吃药一样,一人一方,每个人身体素质不同,体内物质也有相应区别,不可以以自己的认识去告诉别人吃什么不吃什么好,大方向上行(比如什么有毒,吃完容易见谁太奶)。准确来说,往绝对上说不行。
例;你觉得一种东西好时,这个觉得只代表你,你可以分享,但不可以模糊的,在不懂的时候,认为是绝对。哪怕你懂了,也不能当绝对去认定。
好比食物中有气这个概念,科学无法检测。科学只能检测成份,却无法检测灵气能量的强弱。
比如说驴皮;很多人吃的阿胶其实就是驴皮熬制,但拿去化学检测它里面的成份没有什么特别,和猪皮牛皮几乎一样。但为什么阿胶要用驴皮熬呢?
传统言;驴的脾气倔,它的阳气足,里面藏着冲劲,所以不一样。
猪太懒,牛太忠,化学成份看似一样,但如果用猪皮与牛皮就没有驴皮好使。
再比如人参;为什么总说好呢?检测人参的化学成份,说人参里面有一种物质叫人参皂苷。详细检测时,人参叶子中的皂苷要比人参本身高出几倍到几十倍不止。但为什么吃叶子不管用呢?
其实人参真正的用处并不是化学成份,而是其中的元气。
如一根常年生长在山上的野山参,在不同的地域与天气,乃至环境中所蕴含的能量或者说气。
对比人工种植的人参在化学成份上完全没有丝毫区别,用起来确实天差地别。原因是因为里面的这个气。
哪怕是夏天与春天挖出来的人参,也没啥用,因为人参在春夏的时候会把元气散开拼命生长,到了秋天叶子枯黄元气才会收敛到根部。
在传统采参行当里,尤其是在长白山地区,挖参人(或称放山人)有着春夏不采参的严格规矩。这背后并不是因为春夏的人参不存在,而是基于对植物生长规律的深刻理解、为了保证药材最佳品质的智慧,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可持续理念。
主要原因为;药性品质最佳,精华凝聚在秋季;这是最核心的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药物的药效与其所含的“精气”有关。
·春生夏长:春夏季节是人参地上部分(茎、叶)疯狂生长的时期。植株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精华)主要向上输送,用于长高、长叶、开花。此时地下的根茎获得的养分相对较少,质地不够饱满,有效成分积累不足,药力自然薄弱。
到了秋季(通常是白露前后),气候转凉,地上的茎叶开始枯萎。人参的智慧在于,它会将全年积累的所有精华物质向下回灌,贮存在地下的主根和须根中,以备来年春天再次萌发。因此,秋季的人参根最为肥大、饱满、坚实,内部的有效成分(如人参皂苷)含量达到一年中的顶峰,药性最强、品质最佳。又叫秋收冬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