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灵异 > 大明王朝1627 > 第35章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更)

大明王朝1627 第35章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更)

作者:一橛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8-25 14:51:28

宣布完成立勇卫营的旨意后,朱由检干脆让原有营卒都解散,单单留下勇卫营。

六百个伍长各自带着三五个人,歪歪扭扭在校场上列了个稀稀拉拉的队列。

看起来比原本还要散兵游勇。

但这也没办法,军队最重要的就是组织度。

整个组织被他原地打散了,提上来六百个各自平级,互不统领的伍长,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然后临时赶制兵牌,又让各人认准队伍,闹哄哄地搞了一下午,那些散出去帮忙的内使们各个喊得声嘶力竭。

忙完这些事,转回到乾清宫时,天色已经不早了。

秋日的太阳斜斜地挂在天边,金黄色的余晖透过窗棂,在地砖上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朱由检急匆匆走进大殿,端起茶壶对着嘴就是一通猛灌,这才长长舒了口气。

他的脸颊红彤彤的,此刻依然有些发烫。

今天在校场上,那一声声“愿为陛下效死”,依然在他脑海中回荡。

手握利刃,杀心自起啊。

他这下终于能理解赵匡胤、李世民、Judy的感受了。

暴力,是这个世上大部分问题的解法——哪怕这些解法往往不是最优的。

他放下茶杯,心中的潮水慢慢平复,努力恢复到那个冷静到近乎冷漠的皇帝模式。

“徐应元。”

他站起身来走到屏风前,在大明混一图旁边,正是一副京城戍卫图。

一直垂手侍立在旁的徐应元,立刻趋步上前,躬身道:“奴婢在。”

“朕今天看北安门往西,靠近十刹海那边,似乎有一大块空地?”朱由检说着,手指点在了地图上兵仗局隔壁的一片空地。

“陛下说的是这里?”徐应元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随即答道:“回陛下,那块地并无主人。照着祖制,皇城左近,要么是内宫、外廷的衙门所在,要么便是上直亲军的驻地,其余地方,一概不许百姓起造房屋的。”

朱由检点点头,这和他预想的差不多。

他转过身,重新坐回御案后,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那你去安排一下,明日一早,就让勇卫营的驻地挪到此处。营房、马厩,抓紧时间建造起来。”

“还有盔甲、战马、军袄等,也从盔甲厂、兵仗局、太仆寺等地着人补齐。”

“另外,把今日选出的那六百多名暂代伍长,都给朕统计一下,看看有多少人粗通文墨。明日下午,把这些通文墨的,都叫进宫来,朕要亲自考校,选拔队官和把总。”

朱由检一口气说完,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微微喘了口气。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他们的伙食,以后就让光禄寺一体负责,标准和大汉将军一样,全用最好的京粳。月俸两石,也不要再走五军都督府的账了,直接从内供用库支取。”

这一连串的命令,让乾清宫内的气氛都为之一凝。

常规时节的兵事调动,不管建军、驻地、人事、粮俸,都是有固定流程的,肯定要经过五军都督府、兵部去下达。

以皇帝中旨,亲自抓住3000兵马,这事只有武宗皇帝才干过!

徐应元心中一凛,立刻躬身领命:“奴婢遵旨!”

然而,就在此时,一直站在旁边默不作声高时明,却突然抬起头,似乎有话要说。

朱由检眼光一扫,高速运转的脑袋此刻好用得很,顿时猜到几分缘由。

他没等高时明开口,便直接抬手打断,“内府的粮食不会不够吧?”

高时明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瞬间被堵了回去。

他微微一愣,旋即拱手道:“陛下明鉴万里,内供用库……恐怕确实支应不了这三千人的口粮。”

朱由检脸上顿时悻悻。

他之前太过高兴,一时忘了这一遭。

我大明明朝的财政体制,向来是量出为入。

也就是说,朝廷会根据每年固定的支出,来确定向地方征收多少钱粮。

内府的用度也是如此,每年从南方征收上来的“白粮,基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早就安排得明明白白。

整个内廷,包括宫女、太监、杂役等等,加起来也不过两万人上下。

现在突然要增加三千名精壮士卒的伙食和粮饷,真正要落实是要花大量时间去调配、挪移的。

“内供用库的白粮,一年定数是多少?”朱由检问道。

高时明不敢怠慢,连忙回道:“回陛下,内府白粮,如今一年的定额,是十七万六千石。”

十七万六千石……

朱由检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

三千人的勇卫营,如果按日食二升的标准精锐饭量,一年纯干饭就需要两万多石。

如果再加上每人每月两石的月俸,那一年就是七万多石。

两者加起来就是九万石。

这么算来,内府的白粮,甚至将将能养上两营兵马。

但是……

他看了一眼高时明和徐应元,只能放弃这个妄想。

朱由检搓了搓有些发烫的脸,让自己的头脑稍微冷静了一下。

他还是有点操之过急了,就像小孩子刚拿到心爱的迪迦一样,恨不得什么最好的都给他。

他想了想,转头对徐应元说:“罢了,粮草之事,暂且还按京营旧制来吧。”

这是一个妥协,也是一种无奈。

他随即又问道:“不过,全员月给两石军俸,这个能做到吗?”

这一次,徐应元答得很快:“回陛下,这个没问题。只要还在京营的编制里,按旧制发放,五军都督府那边不敢克扣。”

朱由检点了点头,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钱粮之事,急也急不来。先把军心稳住,把架子搭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他沉吟片刻,又想起一件事。

“京城里,是不是有个武学?”

徐应元答道:“是的,陛下。就在黄华坊的智化寺边上。”

“嗯,”朱由检应了一声,“明日,也请几名武学最好的教师进宫来,朕要看看,他们平日里都教些什么。”

“另外,把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还有往年武举最好的考卷,都给朕找来,朕要看看。”

朱由检说完,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他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穿越,更没想过会成为一个皇帝。

但没事,他非常有自知之明。

和平年代长大的,可能是个好皇帝,是个好的改革家,但大概率应该不是什么霍去病式的军事天才。

什么三段射,什么军师旅营,什么特种作战,先搁一下吧。

先贤有言——不对,后贤有言,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先去尊重这个世界里,那些用真刀真枪,用无数人的鲜血和生命总结出来的经验。

戚继光,就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军事家。

在江南打倭寇,做鸳鸯阵,到了蓟镇,又做车营,先看看他的兵书熟练一下。

后面再把这个时代前线趟过刀子的勇士叫过来一对一请教一下,才有资格对军事改革、军事行动指手画脚。

就在朱由检沉思之际,一名小太监匆匆从殿外走了进来,在马文科耳边低语了几句。

马文科听完,脸色微微一变,快步走到御案前,躬身禀告。

“陛下,刘老娘娘……请您去慈宁宫一叙。”

靠在御座上的朱由检缓缓睁开眼睛,脸上一时间全是茫然。

今天好多人投票、鼓励,祝福

我不会以为这完全是因为这本书特别好

这很有可能就是一场“吾孰与徐公美”——吾友之美我者,私我也。

但这也很棒了!谢谢大家,我会努力写,好好写,写完它的!

【本章史料】

1.前面有说到明朝的赋税是很吊诡很复杂的,很多部门都有直接征税的权利

2.这一章的“内府粮草”,其实就是其中一项征税。

3.也就是“江南白粮”,这个和每年400万石的漕粮不是一回事哈,每年大概17万石左右,其中:

- 1万给皇帝,六宫等用

- 6万给内使(宫女和太监)

- 6万给光禄寺(用于祭祀、官员赐筵席等)

- 4.5万给官员发俸禄(因为很多俸禄都折钞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收这等高档米的)

——吴智和《明代江南五府北差白粮》

4.另外这个项目近乎全收本色,几乎不折银,皇帝老儿哪怕是江南闹灾害,也几乎不通过折银来减少的。本色这样理解就好,你卖馒头的,今年要交1000块税,现在不让你交现金或钢镚,让你押解500个馒头去北京,这就是本色交税……

5.详细情况后面再说吧,后面改革肯定会动内宫和江南的

p.s明天还有一更



(本章完)

(sbqduo/biquge/178_178092/c4679327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bqduo。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du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